第2章 假如,没有当初那场错杀……

公元1583年5月,那天的朝阳带着一抹血色。被仇恨折磨许久的努尔哈赤怒吼一声:“兄弟们,干吧!”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装备只有13副铠甲和百十号人马。

就这个规模,说是起兵,看上去更像是打群架。

不过,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初,靠的就是好勇斗狠,手里有几十个人就敢去别人地盘挑衅,以少胜多倒也是家常便饭。

……

逃离吧!后母阴影下的原生家庭

如果,他的爷爷和爸爸当初没有被人错杀……

如果,当年大明官方能够秉持公正,而不是轻视他,嘲讽他,肆无忌惮地刺激他……

也许他一辈子都会奉公守法,也许不是普通民众,但也许不会掀起血雨腥风。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一个女真族的汉子,在饱受了不公平待遇之后,最终彻底愤怒了,他煽动起仇恨的小翅膀,把大明王朝几乎埋葬。

请大家记住这个血性汉子的名字,他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公元1559年2月的某一天,天生异象,新春的东北大地突然寒风呼啸,转眼间飘起了鹅毛大雪。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建州左卫一个小部落酋长家里,已经怀胎十三月的喜塔腊·额穆齐皱着眉头叹气道:

“儿啊,你快出来咱们一家团聚吧,你再不出来,就成哪吒啦!”

也许是母子连心,有所感应,在母亲的声声呼唤下,努尔哈赤一声娇啼,出生了。

努尔哈赤出生时,他的爷爷觉昌安任职明朝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他的爸爸塔克世也在为老朱家做事。彼时,他们是堂堂正正的公务员家庭,是大明朝的忠实臣子。

努尔哈赤小时候到底有没有像历代汉人帝王一样,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奇之事,并不见载于史册,只知道他和现代大多数东北70后、80后的孩子一样,喜欢上山打松子、摘榛子、挖蘑菇、采木耳,然后再把这些山货拿到集市上,与汉人、蒙古人进行市场交易。只不过,我们采山货换钱是为了买冰棍、打游戏,努尔哈赤则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段时期,努尔哈赤的生活很简单,正因为简单,他也很快乐。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人生的沉重却如同深渊。

努尔哈赤10岁那年,生母喜塔腊氏不幸去世,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努尔哈赤的爸爸塔克世终归没能耐得住寂寞,又闪娶了海西女真首领的养女那拉氏为妻。从这时起,努尔哈赤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继母不好当,哪怕是对继子继女有一丁点的无心之失,都会被吃瓜群众用高倍显微镜无限放大,然后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承受千夫所指,这绝对是普天下最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有很多继母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她们在别人的孩子身上将母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为了更好地养育继子,选择不生自己的孩子。

不过努尔哈赤没有这样幸运,他的继母那拉氏心胸狭隘、刻薄自私,时刻恨不得拔掉努尔哈赤这棵肉中刺。

那么问题来了,努尔哈赤的爸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女受虐待,他就可以做到无动于衷吗?

是的,他只能无动于衷,因为他怕老婆。当然,这里也有个前因后果。

多年以前,元朝灭亡以后,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因为在东北地区很有名气,被朱棣任命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后又因功升职为建州左卫右都督。当时,他们家的势力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只可惜,猛哥帖木儿没多久就死了。

猛哥帖木儿死后,建州女真内部分裂,变成了三个卫,李满住领建州卫,董山掌建州左卫,范察掌建州右卫。建州三卫虽然相互间时常有摩擦,但对外也称得上同仇敌忾,毕竟终究是一家人。这一时期的建州女真共同发展,逐渐壮大。

壮大后的建州女真人开始有小脾气了!觉得大家都是黄种人,凭什么我要受你汉族人的欺负?于是屡犯明朝边境。

明宪宗朱见深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一声令下:镇压!

建州女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建州卫李满住父子及一万多民众被杀,建州左卫董山及二十余员战将也被斩杀于广宁城。建州女真衰落了。

此消彼长,建州女真倒下去了,海西女真却站起来了。

海西女真哈达部,其首领王台对明朝极为恭顺,非常完美地扮演了明朝小弟这个角色,被明朝封为龙虎大将军、右柱国,一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女真势力。

努尔哈赤爸爸娶的这个第二任夫人,就是哈达首领王台的养女,得罪不起。

所以眼见亲子遭到虐待,努尔哈赤爸爸也只能忍气吞声,反正孩子也多,睁只眼闭只眼吧。

努尔哈赤就这么一直忍受着……

努尔哈赤到了青春期,开始压制不住自己的叛逆心理,对于继母的刻薄忍无可忍,终于带着弟弟舒尔哈齐离家出走,投奔了亲姥爷王杲。

然而,姥爷对自己再好,也终究不如亲生父母,更何况,姥爷好,姥爷的小老婆和她们的孩子们不见得就行,失去母爱的努尔哈赤像根野草,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随风飘摇。

姥爷将心错付,被朋友背后插刀

现在咱们再说说努尔哈赤的姥爷王杲。王杲很不简单,在当时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史书上说他从小就很狡猾,长大后通晓多种语言,为人精明,作风彪悍,而且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因为拥有非常突出的才能,遂被族人推举为首领。

大约从公元1554年起,王杲趁嘉靖皇帝朱厚熜忙着炼丹嗑药,以古勒寨(今新宾县上夹河镇一带)为根据地,不断扩充势力,做大自己,渐渐成为建州女真的第一号人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历史上,中原朝廷与边境少数民族从来就没有真正和谐过。朝廷希望边民很乖、很听话,按时送美女和银子,而边民虽然被迫服从,可一旦稍微强大,便不肯再买朝廷的账了,双方一言不合,就相撕风雨中,由此演绎出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

王杲强大了,那颗不安分的心也开始越发骚动,时不时地就在边关捣乱,搞得明朝再无宁日。

当然,若真较起真来,王杲显然不是老朱家的对手,但这个时候的明朝正在走下坡路,朝内的破事已经搞得皇帝焦头烂额,因此不愿意轻易动干戈。

王杲同志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才动辄纵兵烧杀抢掠,他也不跟明朝死磕,目的不过是为了向明朝敲诈勒索,骚扰一下就讲和,你给好处我就撤。

这期间,海西女真也帮了建州女真不少的忙,王杲同志与明朝对峙示威要好处的时候,王台也会派人过去站队凑人数,不帮忙打架,就捧场。

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一开始也站队亲家王杲,因此还上了明朝的黑名单。

觉昌安害怕再这样搞下去,自己会搞得家破人亡,便暗中背离王杲,派部下王胡子、李麻子等人到抚顺关,表示悔过。从此以后,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爸爸便跟努尔哈赤的姥爷玩起了无间道,暗中协助明兵设计捉拿王杲同志。

只是觉昌安怎么也没想到,哪怕自己已经背信弃义,还是没能改变结局。

后来,因为王杲同志闹事的次数太多了,明朝廷实在没了和他虚与委蛇的好心情,不再接受王杲的讲和(敲诈勒索),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

从那时起,海西王台对建州王杲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面子上,他说得过去,依然愿意为哥们站队,以虚张声势,但他不会真的为了王杲对抗大明,毕竟,这触及了海西女真的根本利益。

公元1572年冬,抚顺地方长官贾汝翼召集女真各部首领到抚顺开会。

会上,贾汝翼很蛮横地表示:从今以后,女真各部出口的马匹必须膘肥体壮,否则不准入市。

而且,他还让女真的各位大佬站在台阶底下,长时间听他大声训话。

遭受这种受气待遇,王杲同志来了小脾气,不等会议完毕,便起身拂袖而去。

王杲回到自己的地盘,把女真各部大佬一起约来,大骂贾汝翼目中无人,不是个东西,并与各位老大“椎牛盟誓”,大家说好要给明朝点颜色瞧瞧。

明朝官员见王杲愤而离席,心说大事不妙,急忙采取应急措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一方面,他们命令海西王台出兵建州,给王杲制造压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他们派人转告王杲:你如果再搞事情,我们将全面关闭抚顺马市!

关闭马市这一招非常狠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制裁”。

明朝的时候,朝廷在与边民地盘接壤的地方开设了不少“马市”。边民们用马匹及当地特产,到马市上做交易,换取他们生活必需的盐、铁、布匹、粮食等产品。一旦明朝关闭马市,他们的生活将立刻受到严重伤害!

王杲眼见自己的小细胳膊拧不过明朝的粗大腿,为了不使自己的族人受苦受难,只好亲自带领自己的小弟们到抚顺关谢罪道歉。

但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公元1574年7月,建州女真奈儿秃等4人跑到抚顺关投降,王杲部将来力红为了报复明朝,一怒之下抓走5名明军哨兵。抚顺守将裴承祖带300兄弟去跟王杲要人,结果被王杲绑了起来杀掉。

这件事情,王杲同志可干得太离谱了!

消息传到京城,举朝为之震惊: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一个小小的地方势力老大,竟然敢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如果不灭了他,大明还有何威严统领天下?!

于是,公元1574年10月初,辽东总兵李成梁亲自带兵开出抚顺关,将王杲大本营古勒寨团团围住,十日,李成梁以火攻大破古勒寨,烧死、砍死一千多女真人。

王杲并未坐以待毙,脱逃而去。

逃亡路上,王杲不敢在女真诸部停留,因为他知道,女真各部虽然都对明朝心怀不满,但没人愿意拉开架势与明朝对着干,更不会有人愿意为他这个“外人”以身犯险,在利益面前,所谓交情,薄得可怜。

所以,王杲只能去投奔唯一有能力窝藏并庇护他的“好兄弟”——海西女真王台。

然而,王杲是过分高估了他与王台的交情,王台假意收留,突然暴起,带人抓了王杲全家,并送给明朝边军以示恭顺。

兄弟和利益,有时选择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

最终,王杲被打进囚车,押送到北京。

那时候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刚刚上任不久,还是个精神小伙儿,体重还没有增长上来,所以小腿还没有被压变形,也没有躲在深宫中千呼万唤终不出来,他亲自处理了王杲,将其分尸。

李成梁火攻古勒寨的时候,努尔哈尔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都在古勒寨中,王姥爷跑的时候,并没有带上他们哥俩,甚至连招呼都没打一声,看来亲孙子和外孙子,多少还是有些差别的。于是,兄弟俩双双成了别人的俘虏。

努尔哈赤眼见小命就要不保,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这一年,努尔哈赤16岁。

爱是干柴烈火,也是飞蛾扑火

却说李成梁大军攻破古勒寨,许多女真人都被杀了,可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不知道想出了什么办法,成功引起了明朝官兵的注意,获得了个刀下留情的特权,被带到李成梁面前。

来到李成梁面前,努尔哈赤哥俩当即就给李成梁跪了,抱着李成梁的马腿但求一死,言辞非常恳切,痛哭而且流涕,场面相当感人。

现在问题来了,别人都是危在旦夕苦苦求饶,为什么努尔哈赤哥俩苦苦求死呢?

这正是他们哥俩的聪明之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按照明朝的法律,这哥俩是一定有罪的。他们的姥爷“罪大恶极”,他们又住在姥爷的大本营里,怎么看都是帮凶无疑。

既然摆脱不了罪名,那么狡辩又有何用?还不如来个认罪态度良好,先在李成梁面前拿下些许印象分。

接下来他们苦苦求死,可能连李成梁都被弄懵了,心说这俩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成梁很愿意听他们继续讲下去。

可以推测,努尔哈赤当时的话一定说得很得体,李成梁又考虑到他们是建州左卫都督觉昌安的亲孙子,将来在安抚建州女真方面或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放过了他们,并把努尔哈赤留在了身边。也许是真的欣赏他,也许是想把他当成人质。

后来,李成梁因为军功卓著,屡屡升迁,成了辽东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具实权的人物,既然是“大人物”,在那个年代,女人肯定不止一个两个,李成梁身边一定是妻妾成群。

民间传说,在李成梁的众多妻妾中,有一位叫喜兰的女子,与努尔哈赤上演了一段唯美、惹泪的爱情故事。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传说:

在封建社会,普通女人的地位十分卑微。李成梁的小妾,多是抢来的,或是别人送的,或是战役中俘虏来的,反正唾手可得,并不太受重视。

努尔哈赤身为李成梁的亲兵,出入内室是常有的事,因而经常与喜兰见面。

李成梁女人很多,喜兰在他心中并不是白月光,因而经常独守空房。

努尔哈赤年轻英俊,一表人才,天生自带迷人气质,惹得喜兰芳心纵火、情海翻波。

努尔哈赤此时还是个青春冲动的毛头大小伙儿,怎能禁得住美丽少妇的暗送秋波?

一个是伺候人的亲随,一个是伺候人的小妾,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寂寞、痛苦的年轻灵魂最终紧紧抱在了一起……

一天晚上,努尔哈赤被要求给李成梁大人洗脚,他非常听话、非常温柔地帮李大人脱下鞋袜,他第一次发现,李大人脚心竟然有三颗红痣,他忍不住惊问道:“大人的脚心有红痣?”

一听这话,李成梁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自夸道:“本官这三颗红痣是天生贵相,脚踏天宫星宿,你小子哪怕有一颗,也不用干这给人洗脚的下作活了!”

努尔哈赤也是少年轻狂、不知深浅,遭到李成梁的奚落,心里老大不乐意,索性把鞋袜一脱,把大脚丫子往李成梁面前一伸,反驳道:“我这有七颗呢!”

李成梁随意瞥了一眼,瞬间就惊呆了——只见努尔哈赤脚底七颗红痣呈北斗七星状排列,隐隐有红光闪烁。李成梁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夜里,李成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搁心里暗自掐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紫微星降于辽东,嘉靖三十八年……这不正是努尔哈赤出生的那一年吗!”

“没错,就是他了!”李成梁一拍床沿,坐了起来,吓得躺在身边的小妾一个哆嗦,忍不住嗔道:“大人,什么事情值得您大惊小怪的,吓死奴家了。”

说来也巧,当天侍寝的小妾正是喜兰。

李成梁当时还不知道喜兰已经出轨,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原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大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紫微帝星已经落入辽东。于是连忙上报朝廷,请皇帝想法破之,否则,此人必乱大明。

国家安危,刻不容缓!朝廷立即派出大批风水学专家,到辽东地区观风水、掘龙脉,四处查找身上有七颗红痣的人。本着“宁可杀错,也不放过”的原则,明朝廷在沈阳、辽阳、铁岭等地暗杀了几十人。朝廷本以为后患已绝,没想到正主把七颗红痣藏在了脚下,一不小心给漏掉了!

李成梁当即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趁着月黑风高,把努尔哈赤给绑了,然后送到京城领赏,想必以后官运会更加亨通。

喜兰得到这个消息,仿佛被五雷轰了顶,但李成梁众多女人之间的相互嫉妒与攻击磨炼了她的胆色与心机。喜兰强作镇定,娇媚起来,哄得李成梁心花怒放、身心舒畅,带着疲倦进入了梦乡。

喜兰趁机悄悄溜出,找到努尔哈赤,告诉他此中种种,并送给他一匹大青马,催促他撒丫子快跑。

性命攸关,努尔哈赤也顾不得儿女情长,离别缠绵,给喜兰重重叩了个头,骑上大青马,带上大黄狗,连夜奔逃。

第二天,李成梁一觉醒来,发现努尔哈赤跑了。不用查,这事儿他只对喜兰一个人说过,一定是这女人走漏了风声!李成梁怒发冲冠,面目狰狞,用小皮鞭将喜兰活活打死,并对努尔哈赤发出官方通缉令。

前途凶险,后有追兵,努尔哈赤走投无路,纵马扎入荒草甸中。

荒草森森,一望无边,倒是个难得的藏身之所。

李成梁寻不到努尔哈赤,怒上心头,心生毒计,下令:“放火!烧死这小兔崽子!”

风助火势,火逞风威,百亩草甸刹那间变成一片火海。努尔哈赤急得连忙用手薅草,怎奈势单力薄,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说此时那时快,只听一声凄厉吼叫,努尔哈赤饲养多年的那只大黄狗蹿了出去……

只见那狗先是用爪子挠草,直挠得一双狗爪鲜血淋漓,然后又蹿入水洼之中,将浑身毛发皆尽浸湿,接着扑入草甸,翻身打滚……如此动作,周而复始,毫不停歇,硬生生在大火烧来之前,为努尔哈赤打出了一条防火通道。

再看那狗,已然累得气绝身亡。

大火漫过之后,眼见努尔哈赤即将暴露在李成梁部队的视野之下,这时不知从哪飞来了数以百计的乌鸦,“呼啦”一下,直扑努尔哈赤和大青马,瞬间将一人一马完全覆盖。

追兵遥遥望去,草甸子中烟火狼藉,一大群乌鸦似乎正在争食。他们也没去查明真相,渎了个职,转身向李成梁报告:“努尔哈赤那小子已经被烧死了,连尸体都被乌鸦给撕了!”

李成梁不疑有他,带着夺妻之恨得报的解恨心情,放心而返。

待李成梁部队渐行渐远,那群乌鸦整齐划一地飞了起来,在努尔哈赤头顶盘旋几圈,鸣叫着振翅远去。

努尔哈赤逃出生天,泪流满面,他跪在地上,怀里抱着爱犬,对青天发誓:“倘若有朝一日,我努尔哈赤成就大业,必尊喜兰姑娘为神,天天拜祝;我要爱犬爱鸦,决不许别人伤害它们!”

后来,努尔哈赤成就大业,果然没忘誓言:他封喜兰为紫薇夫人,喜兰成了满族人民的保护神,被尊为“佛朵妈妈”,立神位供奉;为报爱犬救命之恩,他下令所有满族人都不准吃狗肉;大青马也得到了回报,皇太极登基时,改国号为“大清”。

这个传说在辽东地区流传相当广,老辈人讲述起来有声有色,加之《清史稿》上记载:“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似乎又给这个传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

但细一推敲,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列位看官请注意!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深受李成梁器重,成了一员爱将,怎么还能干“洗脚”这种内侍的工作呢?

另外,所谓努尔哈赤脚踏七星,多半也和刘邦的七十二黑痣一样,是帝王家为了抬高自家身份,彰显自家造反的合理性,把自己的帝国创始人神化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这个传说有水分,但根据正史记载,努尔哈赤此时正深受李成梁器重,正“厚待之”,随时都有升职的可能,正所谓一片锦绣前程,他为什么又要跑呢?

笔者猜想,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李成梁当时已经年过五十,又整日忙于军事,劳心劳力,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全面照顾好老婆们的身心感受。

李成梁的老婆们并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自由恋爱,所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深厚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轻的、有思想、有性格、有追求的小妾便开始尝试寻找“爱情”了,喜兰便是其中一个。

努尔哈赤应该擅长人际关系心理学,将李成梁哄得团团转,因而获得了在李成梁内府出入的特权。

努尔哈赤长得不错,当时是个精神小伙,喜兰只看他一眼就芳心纵火。

接着喜兰发现,这个美少年不光长相好,而且有才干,关键是长相好有才干的人还爱学习,一本《三国演义》都快被他翻烂了。喜兰心中料定,这美少年日后必成大器,芳心更加深许。

喜兰没有看错,努尔哈赤果然不同凡响,他没用多长时间,便成长成为李成梁手下独当一面的爱将。同时,出入总兵府也更加随意了。

一个是身强体壮、情窦初开的大小伙子,一个是空虚寂寞、温柔多情的美丽少妇,正所谓移干柴近烈火莫怪其燃。终于在一个清风沉醉的晚上,两个人冲破了最后一道藩篱。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厚的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事情最终还是走漏了风声,被李成梁知道了。

李成梁一定气疯了:我待你如父子,你竟然动我妻子?!来人呐!把这色胆包天的臭小子活剐了!

喜兰得到消息,连忙去给情郎通风报信,努尔哈赤闻风而动,逃之夭夭。

当然,以上情节只是作者的猜想,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爸爸、爷爷,你们死的好憋屈啊

不管经过如何,总之,努尔哈赤在喜兰的帮助下,成功逃脱了。

不知是为了躲避李成梁的追捕,还是为了躲开那拉氏阴沉的面孔,努尔哈赤并未在家中多作停留,他第二次走出家门,开始了真正的游子生涯。

努尔哈赤重新走进深山,掘人参、采山货、捕鱼猎兽。他也常常走出山林,隐姓埋名出入辽东官市,佣工于大户乃至官府。

就在努尔哈赤为生计奔忙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却说海西女真的王台虽然因缉拿王杲有功,得到了明朝的封赏,却也在女真内部架起了梁子,失去了民心。

有道是“喝酒称兄弟,患难见真情”,王杲危难之际,谁都不信,一门心思投奔王台,谁承想,多年的老兄弟反手就是一刀,把王杲送上了断头台。

这种表现非常明显的精致利己主义,是为女真人所不齿的,女真诸部反应大小不一,有的人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发生,不说不听不评论,有的人反应则非常大——

比如,王杲的儿子阿台和阿海,立刻分裂出去单干,他们纠集一帮青年打手,继续和明朝械斗。

他们对大明和王台同样充满了仇恨。

另一边,李成梁为了进一步瓦解建州女真,将王杲原来的地盘赏给了努尔哈赤的爸爸塔克世。

明朝廷又大张旗鼓地发布公告,说塔克世是大明朝的好朋友,在讨伐恶匪王杲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咱们的皇帝非常讲究,有罪必罚,有功必赏,特任命塔克世同志为建州左卫总指挥。

这是明晃晃的离间计,但再拙劣的离间计往往也会产生效力,因为人心总是充满了猜疑。

有一天,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去抚顺城吃酒,归来路过古勒寨。阿台将他“请”进寨中,劝他入伙,一起搅翻大明,觉昌安坚持不从,阿台遂把他非法拘禁。

公元1583年2月,建州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背叛建州女真,引明军进攻阿台驻地。

李成梁统领广宁、辽阳官兵,分两路挺进。一路由他亲自带领,东出抚顺,驰行百里,直捣阿台所居住的古勒寨;另一路由秦得倚带领直奔阿海所居之沙济城。

明军突然而至,阿海猝不及防,城破被杀。

李成梁围困古勒寨,阿台死守城池。双方激战两天两夜,胜负未分。此情此景,令李成梁大为恼火,他怒骂尼堪外兰乱进“谗言”,以致官军劳兵损将。

尼堪外兰邀功不成反受过,惶恐之中,心生一计,他骗守城军民说:“太师(李成梁)有令,杀死寨主归降者,可命他为本寨寨主。”

接着,明军士兵也对着城里大声呐喊:“投降不杀!”

经过两昼夜激战,身体疲惫、内心恐慌、士气低下的古勒寨人开始动摇。有人趁乱杀死阿台,打开城门,军民纷纷出城投降。

然而,李成梁面对放下武器的古勒寨人,并没有遵守诺言,他为了泄愤大开杀戒,共杀害男女老幼2200余人,又一把火将古勒寨化成灰烬。

当李成梁部队进攻阿台、阿海驻地时,塔克世为了营救父亲先明军一步入城,以致父子双双被困在古勒城中。明军破城以后,觉昌安被大火烧死,塔克世也被明兵砍了,父子二人都死于这场战祸。

这一仗,努尔哈赤死了N多个亲戚,包括他的爷爷和爹爹,而且王杲这一脉全是努尔哈赤的亲戚,这要按人头算,努尔哈赤说七十大恨也不为过。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瞬间汗毛炸开!他二话不说就去找李成梁报仇了吗?并没有!

当时,李成梁手握几万兵马,努尔哈赤只有十三副铠甲,这要是去茬架,李成梁能分分钟送努尔哈赤去见他爸爸。

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非要拿鸡蛋往石头上砸,不是真傻,就是真太傻。

无须考证,努尔哈赤一定不傻。

但是,受到这么大伤害,难道就夹起尾巴装怂认栽?那不可能!

东北汉子有讲究:头可断,血可流,面子绝对不能丢!

于是努尔哈赤传话李成梁,说:“李总,给个面子,睁只眼闭只眼,让我弄死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为了不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决定先不跟李成梁撕破脸皮,但就这么认怂岂不是颜面扫地?这要是传扬出去,我努某人还怎么混辽东这一亩三分地?!于是,他杠上了李成梁的跟班小弟,想拿怂恿明军攻城的尼堪外兰出口恶气。

说来倒霉,李成梁一点面子都不给,还很不客气地警告他:

“尼堪外兰即将成为建州女真的大当家,你最好老实一点吧!”

“另外,喜兰这笔账我还没跟你算呢!”

努尔哈赤的眼中泛起了一抹血色……

明朝廷万万没想到,这个毫不起眼、在女真内部根本排不上号的努尔哈赤,最后竟成了他们的掘墓人。

有朝一日虎出山,我必血染半边天

现在,建州女真的“大人物”都死得差不多了,努尔哈赤这个“无名之辈”也终于得到了雄起的机会,无名之辈归无名之辈,努尔哈赤已经逐渐显露出了一代雄主的特质。

松花江流域,黑、吉地区,海西女真腹地,王台的众叛亲离促成叶赫部的发展壮大,弟兄越来越多。

本来就王台的影响力而言,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实力此消彼长倒也没什么,都是自家力量,只要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外人就不敢打鬼主意。

但王台办的破事儿,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却都看不惯,王台的威信暗中急转直下,扈伦四部互生间隙,这样的实力跌涨就会给外部力量提供乘虚而入的机会,比如,努尔哈赤。

公元1583年5月,那天的朝阳带着一抹血色。被仇恨折磨许久的努尔哈赤怒吼一声:“兄弟们,干吧!”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装备只有十三副铠甲和百十号人马。

就这个规模,说是起兵,看上去更像是打群架。

不过,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初,靠的就是好勇斗狠,手里有几十个人就敢去别人地盘挑衅,以少胜多倒也是家常便饭。

据载,努尔哈赤有一次以绵甲五十、铁甲三十,硬杠尼堪外兰的八百死士,胜利班师!

以一敌十,所谓战神,也不过如此!

鉴于努尔哈赤这么勇猛,李成梁的第五子、抗倭名将李如梅不得不给大明提个醒,他说:

“努尔哈赤这臭小子,你给他七千精兵,足以抵挡倭奴十万!他哪怕带十个人去砸场子,一城人都得吓尿裤子!西北虽有蒙古兵作乱,但远不及东北努尔哈赤为患!大哥!你们可都长点心吧!”

果然,努尔哈赤没有辜负李如梅的真心表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天打仗,地盘不断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从1583年5月起兵那天开始,努尔哈赤便以报仇为名,率“正义之师”,对尼堪外兰不断进行征讨。

说是征讨,还不如说是追杀,尼堪外兰实力不行,后期一直在逃命。

而努尔哈赤说是报仇,其实目的也不单纯,他一边报仇,一边兼并各地零散势力,默默为崛起积攒实力。

公元1586年7月,努尔哈赤得知尼堪外兰藏身在抚顺市东浑河畔的鹅尔浑城,立即率骑兵星夜兼程赶到该地。攻进城后,努家军四处搜查,就是不见尼堪外兰身影。

原来,这家伙事先得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命,只身窜到抚顺城,苦求守边明将庇护。

努尔哈赤立即派人前去与明朝交涉,强硬要求:“立即交出尼堪外兰,否则我必血染大明半边天!”

此时此刻,努尔哈赤已然鸟枪换炮,今非昔比,是凶名在外的一方霸主,说起话来非常有底气。

明朝养虎为患,自食苦果,不敢轻易拒绝努尔哈赤,害怕事态扩大。最后经过商讨,一致决定:弃车保帅!放弃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害怕明朝给自己设局,就派手下一名将官带40名亲兵前去试探,明朝果然没敢食言。

当努尔哈赤看到仇人的头颅时,他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他的大仇终于报了!

努尔哈赤起兵以复仇而始,却并没有以复仇而终。

在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我们见惯了武林侠客为复仇苦心修炼、手刃仇敌的故事。但努尔哈赤不是一般的侠客,他天生就是个枭雄,这就注定了复仇的终结只是他个人大业的开端。

当然,对于明朝的恨,努尔哈赤始终没有忘记,但鉴于实力的差距,他并没有急于向大明龇牙递爪子,从这点来看,努尔哈赤的智慧至少要甩阿台八条街。

那么,大明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公元1583年至1588年间,李成梁对海西四部,尤其是哈达部和叶赫部,发动了三次屠杀式大进攻,导致四部受损严重,李成梁为努尔哈赤兼并海西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怪怪的?

努尔哈赤的急速扩张,明朝虽然有纵容之嫌,别人可没那么心宽。

努尔哈赤建州女真的壮大,引起了海西女真的害怕。海西四大部族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凑一起一商议——干他,消灭他于萌芽!

于是乎,海西四大部族联合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结成九部联军,号称兄弟三万,浩浩荡荡杀向建州。

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尽管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天天拍板砖,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况且兄弟只有对方的一半,劣势明显。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努尔哈赤对敌人进行了细致的摸底,反复思忖破敌之计,然后猛地一拍桌子,大喊:“睡觉去!”

这就是天生的王霸——我不管你带多少人来约架,要是睡不着觉就算我输了!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努尔哈赤我不害怕!

第二天,努尔哈赤做完战前鼓励,派一小撮兄弟前去诱敌,然后依据险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还把叶赫部的首领布斋劈得身首分享。

九部联军也是貌合神离,心里都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算计,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纷纷策马逃离。

努尔哈赤见九部联军就这点出息,旋即将战斗的号角吹起,霎时间伏兵云集,骑涛呼啸,矢石如雨,杀得九部联军人头遍地、血流好几里!

经此一战,女真内部发生巨变,哈达、辉发两部严重损员,势力大减,只能眼睁睁看着建州、叶赫、乌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局势下,努尔哈赤眉头微微一挑,决定近攻远交,继续麻痹明朝。

当时,明朝爆发了抗倭援朝战役,努尔哈赤一面说小弟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一面趁着大明辽东兵力空虚,疯狂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女灭四国,是她留给人间的传说

努尔哈赤完成人头收割,从此更是威名远播,附近大小团伙谁见了他都得说:“小弟服了,我的哥!”

扈伦四部也是同时派出使者,向努尔哈赤求和。努尔哈赤主动要求结亲女真第一美女——东哥。

东哥的父亲,就是叶赫部的首领布斋,被努尔哈赤大军劈了的那个。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东哥怎么可能嫁给自己的杀父仇人呢?她不但拒绝了这门婚事,而且咬牙切齿指天发誓:

“谁能干掉努尔哈赤,我就做他的忠诚妻子!”

努尔哈赤杀人老爸还想娶人女儿的疯狂想法,不得不暂时搁浅了。

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以后,对海西女真采取了一拉一打,逐个击破的策略。

他的第一个兼并目标是距离建州最近的哈达部。哈达部与叶赫部虽然同属海西女真,但是两家有世仇,形同水火,动不动就干架,都想把对方势力从海西的版图上抹下去。

哈达部自王台死后,陷入内乱,王台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权,兄弟操戈,内耗得不成样子。哈达贝勒孟格布禄好不容易才将局面稳定下来,叶赫部又来绞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哈达部只好向努尔哈赤求助。

努尔哈赤派费英东、噶盖二人统兵两千援助孟格布禄。

叶赫部害怕建州女真与哈达部强强联合对自己不利,想出一个坏主意——他们牺牲东哥祭出美人计,表示只要孟格布禄对努尔哈赤的援兵反戈一击,叶赫部就和哈达部建立长期盟友关系,并让东哥与孟格布禄结为夫妻。

孟格布禄也是早就垂涎东哥这位女真第一美女,导致色令智迷,竟然不顾江湖道义,欣然同意。

孟格布禄心中窃喜,正准备给叶赫部送上彩礼,叶赫部却悄悄放出消息,辽东大地瞬间风云迭起!

努尔哈赤的求婚虽然被东哥固拒,但在他心里,东哥只能做自己的娇妻——纵然我得不到你,也决不能让你和别人在一起!

况且,你孟格布禄刚刚可怜兮兮地求我救助,诚恳表示愿做我的小弟,转身就想对我搞偷袭,还想得到我的妻,我不灭掉你,还怎么混辽东这一亩三分地?

于是,努尔哈赤亲自率领部队找孟格布禄要说法,血战六日,哈达灭。

辉发部的覆灭,也跟东哥有很大关系。

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在爷爷王机砮死后,痛下杀手,干掉七个亲叔自己上位。

杀伐之下导致众叛亲离,辉发部很多部众对拜音达里表示不服,纷纷去投奔了叶赫部。

刚刚上位根基不稳的拜音达里没有底气去找叶赫部要人,于是他想到了努尔哈赤。

为了表示臣服,拜音达里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建州女真当质子。

努尔哈赤大手一挥:“出兵!”拜音达里得以收复很多失地。

这个时候,叶赫部又故伎重施,拜音达里很快地便成了第二个孟格布禄。

第一次,叶赫部只是想简单忽悠拜音达里,对他说:“你把儿子转交给我,我就把叛徒归还给你。”

拜音达里背叛努尔哈赤,把儿子送去叶赫部当人质,但叶赫部并未履行诺言,归还他叛徒和地盘。

拜音达里一看被忽悠了,立马来个二回头,去找努尔哈赤认错,并表示愿娶努尔哈赤的女儿为妻,从此辉发部就是建州女真的女婿。

努尔哈赤原谅了他,并答应下这门婚事。

叶赫部发觉情况有变,于是也来了个二回头,再次找到拜音达里,筹码变成了女真第一美女。

叶赫部假意要将东哥嫁给拜音达里,说只要你同努尔哈赤恩断义绝,我们就让东哥给你当媳妇生孩子。拜音达里为美色所惑,陷落了。

努尔哈赤非常愤怒——当初你信誓旦旦要做我的女婿,现在一转身就想娶你未过门的丈母娘?你也太猥琐了吧!努尔哈赤没有再给辉发部一丁点的机会,大军一过,辉发部没了。

乌拉部首领布占泰也想娶东哥,布占泰原本就与东哥有婚约,只是婚事被九部联军攻建州事件给耽搁了。

当初,九部联军被建州女真击溃,布占泰在战乱中被俘,努尔哈赤将他“恩养”3年,还将女儿嫁给了他。3年后,布占泰的哥哥、乌拉部前任国主满泰被杀,乌拉部发生内乱。努尔哈赤瞅准时机,将布占泰送回乌拉部,并帮助他当上新任国主。

布占泰为了报恩,将侄女嫁给努尔哈赤,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大妃阿巴亥。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努尔哈赤是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无端对自己的叔丈人兼四女婿下死手。可是布占泰有心结,他始终放不下东哥。

叶赫部为了分裂乌拉部与建州女真的关系,再一次祭出东哥,让布占泰按照之前的婚约速来迎娶东哥,布占泰春心大动。

努尔哈赤采取小规模军事行动,对布占泰发出惩戒,警告他不许再打东哥的主意。但布占泰满脑子都是东哥的美丽与婀娜,哪还有心情听努尔哈赤说什么。

于是,乌拉部又“折”在了东哥手上。

乌拉部被灭掉以后,布占泰逃亡到叶赫部,叶赫部人性觉醒,顶着建州女真的压力收留了他,但面对这个家道中落、事业破产的男人,他们最后还是悔了婚。不久之后,布占泰郁郁而终。

叶赫部仗着有大明官方保护,继续花样作死,强迫东哥嫁到蒙古喀尔喀部。

公元1615年,33岁的东哥远嫁蒙古,被称为“叶赫老女”,努尔哈赤虽然心头火起,吃醋不已,但鞭长莫及。第二年,东哥在忧郁中死去……

东哥死后,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将辽东割据,自立为汗,国号后金,建元天命。随后发布“七大恨”,正式向明朝宣战。

其中有一条——“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意思是说,因为明朝偏帮叶赫,使我未婚妻成了别人的老婆,我努尔哈赤还能忍吗?

带着这种绿色的心情,努尔哈赤开始讨伐大明。明朝也很快做出回应,写信纠集朝鲜、叶赫共同围剿金兵,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面对以明朝为主的四路大军,并没有分兵迎击,而是采取“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一个一个予以迎头痛击。

这次战役,努尔哈赤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后金将士团结一致,一往无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五天之内,后金接连在三个地点进行了三次大战,战斗前部署周密,战斗中奋不顾身,速战速决后迅速脱离战场,立即投入新的战斗。明军被杀得丢盔弃甲、鬼哭狼嚎,望风而逃。从此在辽东地区,明朝对后金完全丧失了压制力。

努尔哈赤趁势一鼓作气,又接连夺下辽东大片土地,叶赫部对后金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努尔哈赤愤怒地将自己从东北的政治版图上抹去。

据说,叶赫城破之时,叶赫贝勒金台石对天发下毒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掉建州女真!如违此誓,万世不得好死!”

当时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清的皇族们根本没有体会到这句话的威力,直到200多年以后,这句咒语的威力才开始显现出来。

有意思的是,也有人说这个诅咒是叶赫贝勒布扬古立下的。

不过,到底有没有这个毒誓,这个毒誓到底是谁立下的,如今已经无从考证。

这就是“一女灭四国”的故事。

东哥也因此和历史上的很多女人一样,因为美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被说成是红颜祸水,可是,美丽难道就是原罪?

痛哉!痛哉!宁远之战

公元1621年,后金天命六年,大明天启元年,努尔哈赤趁明朝皇位更替、忙着搞仪式的空隙,再次席卷辽东大地,明朝廷忙遣兵部侍郎熊廷弼出关救急。

熊廷弼来到辽东大地一看:我天!这是怎样一副残局——军士棒不能打狗,刀不能杀鸡,部队士气碎落一地,老百姓一心逃离。

熊廷弼一边扼腕叹息,一边整顿军纪,一边制定持久的防御大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辽东再次焕发生机。

熊廷弼的策略是以防守为反击,不打无把握的战役,并联合朝鲜共同抗敌,使后金不敢小觑,暂时放弃攻城略地。

结果,大明内部又出问题,熊廷弼含冤受屈,人头落地,大明自毁长堤。

努尔哈赤趁机再次发力,明辽东部分守将暗中通敌,大明在东北的势力,被逼退到山海关地区。

公元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大明天启五年,大明官方认怂,决定从山海关退兵,却有一人抗旨不从——吾宁为玉碎,也不撤退!

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他说:“兵法讲,有进无退,锦州等三城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锦州、右屯一出问题,宁远、前屯就很危险,山海关的门户也会失去屏障。现在我们只要派良将把守要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主管辽东军事的兵部尚书高第说不可以,并且又决定将宁远和前屯的兵力一起撤离。

袁崇焕表示:“我是宁远的军事长官,誓与宁远共存亡!要走你们走吧,我死也不当‘袁跑跑’!”

高第说服不了袁崇焕,就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与松山、杏山、塔山等处守将全部撤走,将军队全部调回关内,丢弃军粮十余万石,沿途死亡者不计其数,哀号千里,哭声震天。

次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13万,发誓要踏平只有1万守军的孤城宁远。宁远城在风中凌乱,明朝廷在一旁袖手旁观,袁崇焕枕戈待旦……

一路上,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连续攻克锦州、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地,这更使努尔哈赤雄心膨胀。

努尔哈赤派人给袁崇焕送去招降书,谎称自己有大军20万,表示自己拿下宁远城只是时间问题,希望袁崇焕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如果及早投诚,高官厚禄美女任他选。

袁崇焕只告诉他:“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袁崇焕的回答让努尔哈赤很没面子,他怒不可遏,发誓一定要把袁崇焕千刀万剐。

大兵压境的努尔哈赤意气风发,在他看来,这场仗简直太稳了——袁崇焕,你就等着努爷把你踩在脚下,狠狠摩擦吧!

然而,他被“黑科技”狠狠地扇了一个大嘴巴!

努尔哈赤来到宁远城下,他亲自指挥大军攻城。随着一声震撼人心的号角响起,八旗兵蜂拥而上。

与此同时,宁远守军震耳欲聋的大炮声也在城上炸响,颗颗炮弹砸向后金大军,不断有人体碎裂,血肉横飞。

激战自清晨持续到深夜,城上城下的士兵都在狂呼中酣战。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顽固且剽悍的抵抗,暗暗心惊。

第二天、第三天……战势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努尔哈赤不断变换着打法,环城寻找着宁远城的薄弱点,但宁远城仿佛浇筑了铜墙铁壁,不管怎么攻,就是攻不破。

努尔哈赤低估了宁远城红夷大炮的威力,结果搞得自己损兵折将,狼狈无比,最终只能含恨撤离。

《清太祖实录》: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愤恨而回。

宁远之战,成了努尔哈赤心中的永远的痛。

我含恨离开,留下死因给你猜

努尔哈赤自宁远战败回来,便陷入不可名状的苦闷之中,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仿佛得了抑郁症。

曾几何时,战无不胜是努尔哈赤的金字招牌,这招牌一亮出来,甭提有多么威风。

现在,这块招牌被袁崇焕给拆了,拆得七零八落,这对于极好面子的努尔哈赤来说,简直太残忍了。

作为一种心理补偿,努尔哈赤觉得必须打一场大胜仗,让人们重新看到自己的威风,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洗刷掉宁远惨败带来的耻辱。他把战刀挥向了背叛过自己的内喀尔喀蒙古巴林部。

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大明天启六年,4月,努尔哈赤以内喀尔喀五部背盟通明为借口,亲自率兵攻打内喀尔喀巴林部,击杀巴林贝勒囊努克,把他的财富一抢而空,把他的部属也一并吞并。

然而,由于远征劳顿,再加上始终解不开宁远战败的心结,忧郁伤神,努尔哈赤病倒了。

当年7月,努尔哈赤前往清河温泉(位于本溪)疗养,他让侄儿阿敏宰牛烧纸,祈祷天地神明保佑自己。但是,天地神明没有显灵,努尔哈赤越病越重。

努尔哈赤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一面命人传大妃阿巴亥前来见面,一面乘船顺太子河而下。随后,努尔哈赤不省人事。

公元1626年8月11日,这支队伍走到距沈阳40公里的叆鸡堡(今沈阳市铁西区翟家街道大挨金社区),一代雄主努尔哈赤含恨而终,享年68岁。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给干掉的。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一个叫韩瑗的朝鲜人。

韩瑗是一名朝鲜翻译官,当年他随朝鲜使团来到大明,碰巧赶上宁远之战。韩瑗表示,他亲眼看到努尔哈赤被炮击伤,随后袁崇焕又派使者带着礼物前去慰问(羞辱)他,努尔哈赤经过这一伤一气,最后郁郁而终。

除了韩瑗的记载,明史上也有一些类似描述,比如那个力主撤退的高第曾奏报:在后金攻击宁远城时,宁远守军炮毙了敌军一个大头目,敌军瞬间大乱,用红布将这个人包裹起来抬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号啕大哭。

这个大头目,有人认为就是努尔哈赤。

然而,宁远大战之后,根据历史记载,努尔哈赤还曾亲征过内喀尔喀巴林部,还曾短兵相接过毛文龙,还曾出城迎接过前来沈阳友好访问的内蒙古科尔沁部奥巴贝勒。也就是说,他非但没有被炮弹当场炸死,而且似乎也没有受重伤的样子。

另一方面,按常理来说,如果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击中了努尔哈赤,他一定会向朝廷邀功。然而在袁崇焕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却丝毫未提及努尔哈赤在宁远受伤一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既不是死于炮伤复发,也不是死于积愤成疾,而是痈疽夺走了他的性命。根据是,明朝东江将领耿仲明曾向朝廷报告:“老努背生恶疮,带兵三千,见在威宁堡狗儿岭汤泉(清河沟泉)洗疮。”

而且袁崇焕也说,努尔哈赤正是因为在宁远战败,忧愤成疾,最后才患上痈疽而死。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时间、地点、人物、人数都交代得很清楚,看上去似乎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好像努尔哈赤之死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清朝官书并不承认。他们只说太祖是得病而死,至于得了什么病,则是讳莫如深。

考虑到明朝官方的记载和清朝官方的记载有一定的出入,我们很难言之凿凿地断定努尔哈赤的死因。

努尔哈赤到底是不是死于炮伤,或是抑郁、毒疽都未可知,真相已然被历史所掩盖,而我们,只能尽量做出最贴近历史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