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相信我所相信的?如果我错了,怎么办

用“提问手电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亮自己。通往更好的决策之路始于质疑自己的观点、偏见和假设,这是人们很少做的事,当然也不容易做到。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地寻找,总有一些偏见对我们来说是看不见的。在这个“回音室”时代,质疑自己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相信某件事或持有某种观点,那么寻找证实该观点的信息,同时避开挑战该观点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Facebook的新闻订阅算法通过人们的既定偏好推送新闻和信息,从而稳定了人们的证实偏差。

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被问到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时,他解释说,他养成了每天问自己所谓“关键问题”的习惯。彭齐亚斯说:“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强烈地相信我所相信的?’。”彭齐亚斯认为,“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假设”至关重要。无论何时做决定,这一点都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假设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会极大地影响决定。假设和想要确认我们的假设的想法正是掉入了决策陷阱。

为了更全面地看待你正在决定的一个特定问题的假设,把彭齐亚斯的关键问题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如果……呢”。第一部分只是简单地确定你的一些偏见或假设。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对这个特定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例如,回到我的“西雅图工作邀请”场景,这个最初的问题有助于揭示我对西雅图、搬到一个新地方、在刚创立的分公司工作等的感受和假设。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这个问题试图找到你对所做之事的所有感受或观点的缘由。通过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是研究或与他人谈论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得知这个观点或直觉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它;这个观点可能曾经有意义,但现在已经不再有了。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如果工作能让人可以做出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义的事,那么人们往往会非常努力并取得良好成绩。丹尼尔·平克在他的《驱动力》一书中论证了这个观点,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引进,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编者注建议经常问自己:“什么是我曾相信但现在不再相信的?”

在质疑你为什么信你所信的时候,不要忽视“期望偏差”,研究人员发现,它非常强大,甚至强于被广泛讨论的“证实偏差”。为了弄清楚你对某些给定问题的期望偏差,问自己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什么是真实的?”回到关于是否去某公司工作的决定,你可能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或信念,你认为会在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因为你希望这是真的。乐观是好的,但是过分地一厢情愿不利于建立批判性思维。

在考虑了“是什么”“为什么”后,就要考虑“如果……呢”。“如果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呢?”在探索这种可能性时,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可以使用:想一下你对某个特定问题的看法,然后考虑这种看法的对立面正确的可能性。杜克大学的理查德·拉里克(Richard Larrick)教授是“消除偏见”课题的首席研究员。他说,“考虑对立面”这种方法“只不过是问自己‘我最初的判断为什么可能是错误的?’”。拉里克说,这个问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将注意力引向了除非如此否则不会被考虑的完全相反的证据”。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至少有一些科学依据支撑着“相反的乔治策略”,这个策略曾被《宋飞正传》的角色扮演者科斯坦扎采用过。在1994年的一集中,乔治在杰里的建议下顿悟:由于他的直觉似乎总是使他误入歧途,他决定,从此以后,他将做与他在特定情况下倾向做的相反的事,换句话说,让“相反的乔治”决定。

在剧中,自动违背自己的直觉做事对乔治的约会、生活和事业都很有帮助。但在现实生活中,“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并不意味着提供了一个清晰可靠的解决方案,而是为了让你的思维超越最初的冲动,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相反的选择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也可能表明你的第一直觉是正确的,或者你可能会意识到最好的道路在两者之间的某处。

提问清单

审查自己是否有偏见,你可以这样问:

· 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相信什么?首先试着表达你的偏见/观点。

· 为什么我要强烈地相信我所相信的?阿诺·彭齐亚斯提出的“关键问题”迫使你考虑产生这些观念的缘由。

· 我希望什么是真的?期望偏差可能会让你觉得某件事是真的,因为你希望它是真的。

· 如果相反的才是真的呢?这个问题的灵感来自“消除偏见专家”和《宋飞正传》(Seinfeld)的乔治·科斯坦扎(George Costan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