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姥姥

  • 二凤
  • 孙力敬天
  • 4233字
  • 2024-05-16 09:38:02

二凤原本打算休息天去母亲家,可母亲来电说,她要回村收拾姥姥的房子,因为姥姥准备回村住了。

自从姥爷前年去世以后,小舅就把姥姥接到省城和他们一起生活,他说城里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也方便照顾,姥姥一生吃了不少苦,也该让她享享福了。

尽管小舅和小舅妈对姥姥百般呵护,悉心照顾,可姥姥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更住不惯城里的楼房。舅舅家住在三楼,姥姥的脚是标准的三寸金莲,上下楼不方便,她说住在楼房里就好像住在鸟笼里,日子久了她感到憋屈。她越来越想念家乡,常常念叨着老家的山、老家的水和老家的人们。她一再央求小舅能让她回村去住。看到姥姥在城里过得并不开心,小舅最终答应了她的要求。

二凤让婆婆照看飞宝,她请了三天假和母亲一道去了姥姥家。姥姥住的村庄离二凤母亲家有二百多公里,等她和母亲回去后,住在村里的二姨已经把姥姥的三间窑洞打扫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姥姥住的窑洞在半山腰,门前有蓝球场那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十几棵桃树,每到秋收时节满院都是桃香味。门前不远处有一道从山上流下的清泉长年不息,养育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姥姥走的这几年二姨一直照看着院子,得知姥姥回村住,二姨将三间窑洞全部进行了粉刷。

三间窑洞是并排建造的,每间窑洞深八米,高二米五,宽三米。每间窑洞门的左边都有一个一米的正方形木制窗户。姥姥住的是中间那孔窑洞,二姨在窗户上贴着姥姥喜欢的窗花纸,窑洞里面紧靠窗户的是一个大炕,炕上面铺了厚厚的羊绒毯子,靠墙的地方还叠放着一套二姨为姥姥做的新被褥。地上的红木柜年代已久,有的地方的红油漆已经掉落露出下面的木质,二姨来了个旧瓶装新酒,她在上面铺了一张驼色印着花纹的塑料布,使老旧的柜子面目一新。整个窑洞看上去干净整洁,温馨舒适。

左边那孔窑洞,里面放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黑色陶瓷缸,有的里面装的水,有的里面是粮食,还有的里面是腌制的各种咸菜,每个缸被二姨擦洗的像一面镜子能照见人影。这间窑洞总之都是存放的柴米油盐以及日常生活吃的东西。

右边那孔窑洞是厨房,里面井然有序地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具。

按照小舅来信说的时间,翌日下午,二姨夫赶着马车去县城车站接回了小舅和姥姥。

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家,近八十岁的姥姥没有旅途的疲惫,她拄着拐杖扭动着小脚在三间窑洞里来回地走着,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又摸摸那儿,看的出她很兴奋也十分开心。最后在母亲和二姨的再三催促下她才上炕坐下。看着自己的那双小脚,姥姥感叹道:“要不是这个脚不得劲走不了路,我现在就到村里转一圈。”二姨笑着说:“那着急啥呢,凡正已经回来住了,等休息好了,我用车推着你挨家挨户去串门,再看看咱们村里这几年的变化。”

晚饭按照姥姥的吩咐,母亲和二姨做了她喜欢吃的高梁面鱼鱼,热腾腾的高梁面鱼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再加上几盘腌制的各种酸、甜、辣的小菜,正宗的家乡味道让姥姥吃的津津有味,她不断地赞叹道“还是家乡的饭好吃。”

晚饭后,小舅去二姨家休息,母亲让姥姥早点儿睡觉,可姥姥没有一点倦意,她说年岁大了,觉也不多了,躺着也睡不着。看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二姨从厨房端出一盘瓜子放在炕上,三个人围坐在姥姥身旁,二凤笑道:“干脆咱们来个今夜无眠,陪老人家聊天吧。”

这三间窑洞承载着姥姥六十年的悠悠岁月,记录着姥姥六十年的风雨路程,抹不掉的记忆从姥姥嘴里像泉水喷涌而出:

姥姥十五岁便嫁给了邻村的姥爷,姥爷父母早亡,他跟姐姐相依为命,姐姐结婚后他便随姐姐一起生活。有四个孩子的姐姐,生活也不富裕,姥姥嫁过去后,本来三间不大的土坯房更显拥挤,父母留下的两间老宅也已倒塌。考虑到今后结婚生子,姥爷用一袋高梁面换了这三间窑洞,之前的主人不知什么原因在窑洞建好后,住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匆匆搬离了。

多年没住人的窑洞,门前杂草丛生,-片荒凉。勤快的老爷用了一周的时间对房子进行修缮和打扫。

姥姥和姥爷喜气洋洋搬进了窑洞,有了自己的房子姥爷和姥姥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满足。家具虽简陋,但他们觉得很温暖。

那时的山村没有电灯,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冬季晚上八点夜已经伸手不见五指,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这个时候都已入睡,整个村庄一片漆黑寂静。

进入梦乡的姥姥睡梦中突然被一阵马蹄声惊醒,这声音由远而近,而且越来越大。她用手捅了一下姥爷的胳膊说:“哎!醒醒。”老爷迷迷糊糊地问:“干啥呢?”姥姥说:“你听,马蹄声!”老爷揉了揉眼睛,侧耳倾听,门前一片马蹄声,好似千军万马,马蹄声夹杂着马的嘶鸣声不绝于耳。姥爷赶忙起身穿好衣服,他划了一根火柴凑到柜子旁看了一眼上面放的钟表,时针指向十一点,他自言自语道:“这大半夜的哪来这么多马呢?”接着他轻轻推开门走了出去,外面一团漆黑,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天空上繁星点点,可万马奔腾的声音更加响亮,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姥爷转身进屋立即关好门,他看着睁着大眼有些惊恐不安的姥姥说道:“奇怪了,只听见声音却看不到人。”姥姥用颤抖的声音说:“不会是土匪进村吧?”姥爷没有说话。姥姥穿好衣服依偎在姥爷的怀里,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细听着外面的声音。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马蹄的声音才逐渐消失。那一夜姥姥和姥爷和衣而卧半醒半睡。

第二天清晨,姥爷迫不及待地去邻近几户人家,问他们昨晚是否听到马蹄声,他们都摇摇头,并说哪有什么马蹄声,分明是姥爷把梦境当真了。姥爷也不做解释,他又向山下的住户打听,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说,既没有骑兵经过,更没有听到马的嘶鸣声。

姥爷回到家,他想到邻居的话,说自己作梦,难道两个人都作同一个梦?

又到了晚上,姥姥把煤油灯点亮放在灶台上面,姥爷说“让它一直亮着吧。”想起昨晚的事,姥姥心有余悸,她问姥爷:“今晚不会再听到那个声音了吧?”姥爷安慰她:“快睡吧,没事的。”姥爷让姥姥睡觉,可他自己却碾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后来他干脆坐起来拿出旱烟袋抽起了他的旱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姥爷觉得有些困倦,看姥姥已经熟睡,姥爷也准备休息,就在他刚刚躺下那一刻,那种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声音又飞奔而来,姥姥睡梦中又被惊醒,她皱着眉头问姥爷:“又来了?”姥爷说“你躺着别动,我出去看一下。”姥爷穿好衣服,从灶台上拿起煤油灯又凑到柜子前,钟表的时间正好又是十一点,姥爷把煤油灯重新放在灶台上,然后慢慢的推开门,外面依然是一片漆黑空无一人,可千军万马的铁蹄声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姥爷倒吸了一口凉气,赶忙把门关上。他上炕坐在姥姥身旁。姥姥问:“看到什么了?”姥爷摇摇头没说话。

姥姥躺着,姥爷坐着,姥爷抓住姥姥的手说道:“别害怕,没事的。”他们静静地听着外面的声音,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声音由大变小由近变远,接着就消失了,和昨天一样马蹄声持续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外面的声音终于停了,姥爷和姥姥如释重负,姥爷又拿起了旱烟袋开始抽烟,他眼睛盯着窗外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对姥姥说:“这间窑洞依山傍水,屋内宽敞明亮,为什么窑洞主人建好后只住了一个星期就搬走了?这就是他们弃房而去的原因。”姥姥惶恐不安地对姥爷说:“太可怕了,我们也搬吧。”姥爷说:“怕个啥,这声音也吓不死人。”姥爷嘴上说不怕,那只是为安慰姥姥,他内心也十分恐惧,但想到姐姐一家窘迫不堪的生活,他不能再拖累姐姐了,眼下也只能应着头皮暂时在这里住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到那个时间马蹄声准时响起,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姥爷用木头做了一个小方桌放在门前,姥姥每天晚上在桌子上摆放一些供品,如馒头、水果之类的食物,快到十一点时再点一柱香,以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也借以祈求家人的平安。

正当姥姥和姥爷忐忑不安,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时,马蹄声突然消失了。那夜快到十一点时,姥姥像往常一样在门前的木桌上放了供品又点了一柱香,然后回到屋子和姥爷一起静候马蹄声的出现,每晚只有等马蹄声过后他们才能入睡。钟表嘀达嘀达地响着,可到了十一点了外面仍然悄无声息,姥姥很纳闷对老爷说:“已经十一点了。”姥爷又看了一眼钟表说:“是不是表慢了?”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又过去了…..钟表的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五点,村里响起一阵阵鸡叫声,直到天已蒙蒙亮了,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声音也没有响起。从那天开始马蹄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姥爷算了一下自从住进窑洞,那个震天动地的声音整整响了一个月。

马蹄声的消失让姥姥和姥爷喜出望外,他们觉得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恩惠,为了感谢老天的眷顾,姥姥每晚一如既往的在门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供品,然后虔诚地再点一柱香。

从那以后,姥姥和姥爷便安心踏实地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姥爷在门前的院子里种了十几棵桃树,又陆续在山上开垦了二十多亩荒地,种了玉米、高梁和一些果瓜蔬菜。

姥姥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大舅十六岁时就跟本村一个亲戚到外地一个农场打工,几年以后转为正式工并有了城市户口。

有一年村里发生百年不遇的干旱,庄稼地颗粒无收,眼看五个孩子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姥爷和姥姥托媒婆为十七岁的母亲和十五岁的二姨找了婆家,并很快嫁了出去。姥姥没有要彩礼,只求两个女儿到了男方家别饿着能吃饱肚子就行。

远在千里之外的的大舅得知家里的情况,便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来接走了十三岁的二舅和刚满十岁的三姨。家里只留下姥姥、姥爷和五岁的小舅。

俗话说穷则思变,母亲自从找上在煤矿工作的父亲以后,有着每月按时领工资的稳定收入,让母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二姨靠着当木匠的丈夫,日子也是过得风生水起,让村里人羨慕不已。二舅和三姨也在大舅的关照下长大成人,并分别有了长期工作,也拥有了城市户口。后来他们都在那里结婚生子安居乐业。

孩子们的日子过得都挺好,姥姥和姥爷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小舅还上了学,他也是家里唯一一个能够读书的孩子。小舅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又考上了大学,后分配到省城钢铁厂担任工程师,二十五岁时他和厂长的女儿恋爱结婚,之后在省城安家立业。

姥姥不知疲倦,滔滔不绝地讲着,她说余生只想守着窑洞感受这里的泥土气息,窑洞里都是亲人们的身影,她在窑洞里就好像每天和家人们在一起,感到无比亲切。住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山上的绿和清泉的水,她也能天天见到念念不忘的乡邻们。

看着姥姥回到家乡那种喜悦心情,二凤母亲说:“住在这里离我家近了我会经常来看你。”二姨也说:“过天我带你到各家去串门,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看个够。”二凤握着姥姥的手说:“你到八十岁生日时我们给你大庆,让你八十变十八。”

一整晚姥姥不停地诉说着,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姥姥那张刻满皱纹的脸上时,姥姥打了一个哈欠,一夜无眠的她真的有些困了,也累了,但姥姥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