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权威点评

脱贫攻坚战 社保再发力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抗疫尚在艰苦鏖战的3月6日,中央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保扶贫是一条重要战线。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原本就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和难点,在目前尚未脱贫的551万建档立卡人口中,这几类群体所占比重高达45.7%,需要综合运用各项社保制度实现兜底保障;更何况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暴发,使部分群众因疫致贫返贫的风险上升,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的难度亦加大。

面对新形势、新困难,社保战线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在脱贫攻坚方面下真功夫,用大气力——继续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扩大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范围,特别是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推出五大举措:

信息比对,应保尽保。城乡居民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制度自全面普及以来,已连续6年保持了5亿多人参保的高覆盖水平。2018年后又结合脱贫攻坚,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的信息比对。大数据核验结果表明:在全体参保者中,贫困人员(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家庭人员)约占13%,是社保精准扶贫的重点群体,据此施行了参保代缴、到龄必发政策。2020年一季度,新一轮全国联网信息比对辐射7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检索出68万人无参保记录,虽然占比不足1%,但确属城乡居保的盲点和死角。对此,从中央到省市县直至乡村,逐户核查,人社系统相关部门逐人落实,目前已将99%以上的新列或遗漏贫困人员纳入。这种大规模比对开创了公共部门间信息广泛、深度共享的新机制,进而实现了对未参保贫困人员消除存量、解决增量的精准“清零”管理。这样的定期比对信息工作还将按季度持续进行,确保贫困人员新增一个纳入一个,达龄一人发放一人。

适应流动,跨地协作。城乡居保执行户籍地参保规则,在本地常住人口参保基本稳定后,全面覆盖的难点聚集在人户分离群体——一部分贫困人员去户籍地外打工或居住,他们的贫困认定、保费代缴、应发待遇支付等涉及地区间的责任和资金安排,亟须建立跨区域的行政协作机制。针对这一流动性矛盾,有关部门出台新政策:对户籍不在本省、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认定地协助其填报相关材料并进行审核,及时向其户籍地推送信息,由户籍地办理参保手续,落实代缴保费,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发放规定待遇。这是自城乡居保制度建立以来的一大政策优化,切合我国人口高流动状态的实际,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提高待遇,普惠居民。经过几度调整,2019年底,全国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达到人均每月140元(其中全国统一的最低标准88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合计达到人均每月160元。中央决定,今年再次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这一政策直接惠及1.6亿养老金领取者,特别是其中约占18%的贫困老人。加上各地依据实际情况提高待遇标准,预计到年底,全国人均月基础养老金将超过150元,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自然增长,全年人均基本养老金有望超过2000元,这对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国平均3000多元)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只加不减,再延5年。开设新农保、城居保试点之初,就确定了对低保对象等实行累加待遇、不冲减既有福利的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困难群体的格外关怀。城乡居保全面普及后,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维持这项政策,后来又延续执行到“十三五”期末,最近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在认定城乡低保对象时,中央确定的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使这一向最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惠民政策再延续5年。

重点指导,挂牌督办。去年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求实行挂牌督战,确保如期脱贫。人社部和有关省、市(地、州)对这52个县实行单独调度,给予专门指导,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政策落实。目前,在城乡居保方面,已有40个县实现了未参保人员全部“清零”,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四分之三,其余12个县也正在加紧推进。

人社领域社保扶贫的新举措、新成效,从一个特定角度,再一次彰显了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理念,再一次印证了在中央统一领导指挥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再一次体现了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所做的历历可数的实在贡献,同时也为社保工作提供了许多新启示。

其一,抓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功能是防范和降低社会成员普遍和重大的经济风险。而社会成员中可能遭遇重大风险的是那些低收入、就业不稳定、家有病残的群体,因而在施行普遍保障基础上,重点关注和保护相对困难群体,作出专项安排、给予政策倾斜是社保制度的应有使命。社保扶贫中瞄准、盯死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其施以援手的经验,可在其他社保工作中加以借鉴。如职工养老保险中更多关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失业保险更多关注长期失业、低技能群体,工伤保险更多关注高职业风险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有效缓解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困扰,不但可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全社会的稳定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

其二,通信息。当今社会,信息的价值与日俱增。近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9000多万,扶贫脱贫走向精准高效,信息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城乡居保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参保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建立直接比对通道,在此技术基础上,各级政府有足够底气承诺贫困人口“新增一个纳入一个,达龄一人发放一人”。在未来社保发展中,全民参保、提高统筹层次、规范政策标准、严格资金监管都是高难度必考题,抓住了信息化这个关键,一方面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多用途电子社保卡等个人用户端建设,让社保信息准起来、流起来、连起来,定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其三,贵以恒。社会经济在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也在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胜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绝对贫困的“现行标准”定将水涨船高,扶贫减贫依然任重道远,社保扶贫也仍然在路上。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不停步、不懈怠,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项扶贫工作。2018年制定发布的有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在今年首次付诸实践,是个好开端。可以结合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稳步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作为持续助力脱贫的政策要点之一,争取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在2025年达到3000元左右。由此联想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都是社保领域长期性工作,中央重大决策已经作出,但困难和矛盾不少,需要各级社保人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流而成江海。

原文刊发于《中国社会保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