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往昔剪辑 随笔(13 14)

随笔13 越野于行,收获于心

六点多,在闹钟的催促下起床了。

朦朦胧胧的天色,真不是想要离开被窝的诱惑。即使隐约可以感觉到,今天不冷,又是冬天里的“夏天”。

但是,“亲子越野跑”使我们一家三口似乎触电般,离开了被窝,把小妹独自一人留在她的梦乡。

一翻开场白后,时间指向了七点半,随着指令,我们都融入了越野人群。虽然大家都知道才开始,不需要着急,可是发现没有一个人在开始就有一丝放松。

我和儿子摆出很认真的心态,相互鼓励,提醒对方要注意安全。只是,两百米的潮涌后,便进入了非常拥挤的“山路”,开始爬坡,几乎只能容下一个人的路影,大家都自然的被它束缚,只能大致排队继续。

这时,我和儿子被冲开了,他在我前面的队伍,我因为礼让,就退到了后面一些。可我的余光却没有离开娃,冲着前面的娃喊:“路滑,注意安全,不要去挤!”

“来!”一个大叔对我儿子说,我看到了他把我儿子拉了一把,小家伙就随着他一起,离我越来越远了。几分钟之后,我就看不到他的影子。

一路上,听到大家对路的评价,看到小情侣在休息。尽管我也快累趴了,我依然喘着大气,拼命的向前。如果不是比赛,我真的会放弃。如果不是因为看不到儿子,我真的愿意就地离开,太累了。

可是想着这娃都如此拼搏,我继续坚持,而且还很卖力,不曾停歇半秒。沿途的风景只用耳朵去欣赏。

“我不跑了,我真跑不动了。你说的礼物我不要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明显已经有些泄气了,他爸爸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

“还在浪费力气呀,赶紧跑,前面比你小多的娃都有呢!”我挤出一点力气说他。

父子俩朝我一看了眼,突然对视一下,那男孩立马就来劲了,和他爸爸一下子冲到了我前面。两个人很和气的跑了。

我心里有些兴奋,希望我的娃,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人给他一点“心灵鸡汤”,我相信会有的。

我慢慢的,艰难的超越一个,又一个。在快到终点几百米的地方,终于看到了儿子,他在等我。

“儿子,快跑,马上到终点了,快跑去领奖,妈妈会跑去追你地。”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朝他喊。

儿子一听,迅速跑了起来,拼命的跑向终点。我在他近一百米的地方就给他一直鼓劲,看着他在那里和几个孩子赛跑。

五公里的登山,在坚持与拼命中,获得了亲子越野跑第五名。

名次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我知道,这次是妈妈的表现还不够理想,妈妈一直没有跟上,更不用说在他的边上鼓励了。倒是八岁的儿子说:“妈妈,其实我们已经很棒了!”

“是啊,我们已经很不错了!”

回家后,大家洗了热水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休息。他去玩乐高拼图了,我准备暖被窝。只是,又累又兴奋的身体,怎么也不听指令,无法入眠:

我,已经不年轻了,体力在下降,没有好好锻炼,已经有警示。若是以前,这点路程,根本不是问题。

他,在长大,总有一天,他会离开家人的呵护,自己去闯荡。

相信他,会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我,能在遥远的地方默默鼓励,便可了。

一连串的“我与他”,总是在脑海里翻腾。

(后记:2019年12月29日,参加县城越野登高亲子组,五公里,山路崎岖,阶梯陡坡,八岁的娃独自跑完全程,妈妈却是在很远的后面努力跟上。越野登高,靠实力,更要毅力。有意义的活动,有独特的收获。)

随笔14 喜欢你,只一幕

他,六年级的一位男生,今年刚与我相遇。

他,班级里的薄弱生,估计家长也不是非常配合,成绩固然不理想。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心里都有底。只是,我细细观察,未见智商方面有突出的不足,体格发育也属正常,还有比较理想的活跃度,没有什么特别的外观薄弱。可怎么就成了班级“亮点”,独自一人于角落?

许是同病相怜?或是我属另类?我选择“顺其自然”,从来不用特殊的眼光看他,也没有特殊对待他。反之,我壮胆一试,鼓励其他同学要与他正常相处,相信他的能力也是无限的,估计还有很大的“潜力”呢。

至少,在我的课堂上,我感觉他是很欢喜,同学们在我的潜移默化中,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喜欢他了。

我觉得他可以更加自信,就在我能做主的时间里,安排了班级里的优秀女生和他同桌,很多同学也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可能他从来没有近距离和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现在他竟然能光明正大的和同桌互动,他不会时,同桌还能耐心帮助他,甚是开心。

当然,我没有观察他太多“喜讯”,只是感觉到了他是有进步,他是有些更阳光了。

而不经意的一些“插柳”,却收获了欢喜的一幕:那天上午,我在他们的隔壁班上课,由于时间紧凑,下课铃响完,我继续给他们讲解一道题目。我看到他在门口,阳光下,总是探头来看看我,还朝我笑笑。我忙于讲解,也没有回应给他任何表情。

当我结束这个班级,走出教室门,准备去他们的班级时,他忍不住对我说:“英语老师,你总算来我们班啦。我都等你很久了。”接着又是笑笑。

我觉得有些差异,等我去给他上课?但是我想他肯定是喜欢我的课吧,所以爱屋及乌,也就喜欢我了。

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寻找到自己愿意等待的老师来给他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知道,只有我对他的不弃,我对他充满包容,充满“与众不同”,才让他有了一颗等待的“课堂之心”,对吗?

他,不是我的特殊学生,我也没有特殊学生。

他,与成绩相搭便是“死穴”,但是,他也许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自主的心,只是时代让他容易被“忽略”。

希望,

教育不是模具,没有优秀的成绩不可怕,没有感恩的心才恐怖。

教育不是成绩的主宰者,不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奴役。

更希望,

理想的教育日益充分,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给孩子一片蓝天,给老师一幕“欢心”,足矣!

(真是的案例,如果没有记下,我肯定不会记住,他与我相处的那么一年时间里,发生过什么,有过多少温暖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