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随心篇(31 32)

31.又一登山记

登山,已经成为我们全家的一个主要锻炼方式。每个周末,我总是会带娃去爬一座比较近,又有些挑战的山峰。

今天依然,天气是阴,对于我来说,是好天气,可以避免太多紫外线的直射。所以,我很兴奋地跟随孩子爸爸,带上两个小家伙去爬一座新的山峰。

孩子爸爸已经去探过路了,觉得孩子们大概能登到山顶。虽然是某个市区的最高峰,但是对于爱好爬山的我们,没有惧怕心理,倒是很乐意尝试登顶。

就这样,我们驱车而去,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山脚。此时比较早,只有几辆品牌不一的轿车,说明今天来这里登山的估计不多,或者说这个时间点,上山的人群不多。

因为临时决定来这里,我们没有准备任何食物,只是每人拿了一瓶水。起初的路程,是阶梯为主,一路的风景很好,清脆的鸟鸣声,总是能吸引我们四处张望,寻找它们的影子。

偶然间看到一种羽毛鲜艳的鸟儿在树枝上追逐,就情不自禁地拍下,也和孩子谈论它的独特。孩子在聊天中兴奋,也和路上偶遇的孩子聊上几句,或者看到独特的景点就给他们留影纪念。

大约走了很长一段路,有一对年轻的伙伴赶上了我们。“这孩子真厉害,以后我们也要带孩子来爬山。爬山可以锻炼意志力,人生多少有些挫折和坎坷,要有毅力去征服。”年轻的姑娘看着我家丫头,轻轻地和男士说。

“是呀,你们一定要带娃娃来爬山哦。”我打趣他们。

“我们总要先有孩子吧?这么早就计划呀。”男士对姑娘说。

“你们还没有娃娃呀,真是能干的父母,先给娃娃想好锻炼了。”我忍不住说。

“是的,我们还没有结婚。”姑娘告诉我。

“怎么说,我们也应该先怀孕吧。”男士悄悄地和姑娘说。

“哈哈哈……”我是真佩服这对小情侣了。

原来可爱的人到处都是,对孩子充满幻想,做好一切计划的也是比比皆是,太有趣了。

“看来还要称呼你们哥哥和姐姐吧?”我让丫头这样的称呼他们。他们倒是开心极了,“你们的女儿太可爱了,也很厉害。”姑娘盯着丫头看看,夸夸她。

有人夸,有地方看风景,大家不约而同就一起往前走。后来又遇上几波人群,有大孩子,也有较小的孩子,但是我家的丫头算是比较小的代表了,所以一路上特别招人夸奖。

登山,确实是一个需要毅力坚持的过程。我们家的小伙子,这次在登山中就出现了不愿意继续,怕累的情绪,甚至还在离山顶十多分钟的路上,闹着要放弃,几乎是与我们吵架。我们的鼓励都接近徒劳。他觉得我们在欺骗他,实际的距离远比我们描述的远。

他生气了,走累了,想要放弃。丫头也在最后一段路上出现了疲劳现象,因为没有零食,爬了近两个小时,明显很累,也要放弃继续。

也许和很多人一样,这两个孩子似乎看不到目标的出现,很令他们失望。面对一个陌生的未来,面对一个“很快就到了”,却走了,又走,就是看不到它,这是多么令人恼火又后怕的过程。

好在有几个人已经登顶返回,看到我们就会告诉我们:“继续加油,很快就到顶上了。”虽是陌生的相遇,但是友好、热情,让后来的登山者有了一些希望和继续的勇气。

是啊,当我们也带着一身的疲劳,到达山顶时,所有的劳累才在刹那消失,才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高山上,云雾缭绕,风很凉,几乎有些冷,看着这块立在顶峰的牌子,除了兴奋,也就只有兴奋。

此时的初春,映山红都在睡梦中,只有一些不畏寒风的花儿零星夹杂丛林里,也是美极了,让登山的人群闻到了花的香气。漫山遍野的绿色,占据着大面积,生命力的旺盛显现得那么纯粹。

拍照留念,记住自己曾来过。然后折回,告诉路上一波又一波的后来人:“继续加油,快要到了。”

我们给他们带去一个“盼头”,对方回你一个感谢的笑容。

登山很辛苦,过程很累人。但是也只有登到顶峰的人群才能享受独有的风景,让你感觉不虚一登。

32.为师愿意当“弱者”

经常听到有老师会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对付。然后就会讲自己是怎么把孩子“压”下去,感觉自己是属于“厉害”的老师。

当我还是刚入职时,对于这样的“榜样”特别佩服,能把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几乎没有哪个学生敢在老师面前调皮、捣蛋,更不要说提一些额外的问题。但是,随着自己在教育工作岗位的时间越来越长,接触的学生越来越多,看到的各种现象也比比皆是之后,我却进入了深思:为什么不能承认老师自己“不知道答案”?做一个“诚实”的老师,就一定会被学生“看不起”吗?我尝试了几次,觉得未必是那样。

比如那次英语课,我在给六年级学生讲,有关去XJ葡萄沟,看葡萄,但是还不能品尝时,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They won't be ready till August.”这个知识点。有个平时爱捣乱,不把学习当一回事的男生又举手要说什么。看在要说话已经会举手的进步上,我还是很友好地请他,结果他问我:“老师,你知道XJ人为什么不吃猪肉吗?”

说心里话,我有些郁闷,要是理他的问题,这堂课的时间是要来不及。但是不理他,这个班是公认的“个性化班级”,很喜欢起哄,我是好不容易才和他们和平共处,彼此尊重,他们也是看在我的“博学多识”上信服于我。

看到有很多学生都在盯着我,似乎正随着这个学生一起,想要挑衅老师。我决定实事求是,把自己一个同学的经历和他们分享:“你的问题,虽然和我们的学习内容不是很紧密,但是我可以分享我知道的一个故事。”我把有个同学在XJ石河子读大学时,去拉面馆要求吃猪肉大排面,遭到老板怒骂的尴尬故事讲给他们听。并且告诉他们,有些拉面馆贴着“清真”两个字的原因,也是间接告诉他们“为什么在XJ吃不到猪肉”。因为有故事,他们听得很开心,也很愿意相信我的“理由”。

不过,我知道,这次能“混”过去,不能保证之后都能解决他们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在讲完这个故事时,就问那个学生:“请问你知道为什么吗?”那个学生竟然回答:“我不知道啊,知道了还问你呢?”

“原来你是不知道答案呀,这多没有意思。如果是我,我会自己去网络上查找好一些答案,然后再问老师,看看老师的答案会不会和自己的一样。要是不一样,再探讨为什么,或者遇上老师说不知道答案时,你可以举手分享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这样,大家不是更加佩服你的能力了吗?要知道,老师也不是全能的,很多东西,还要向你们学习呢。”我看着他,也时而看看其他学生,终于把这个学生原本的心思解散了,一些想要“乘机打劫”的家伙也乖乖坐好,承认我的做法更加可取。

我知道,如果听完这个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一句:“你觉得这个问题和我们的课堂有关系吗?你觉得自己很能提问,是吗?你就是爱捣乱!”那么,接着的时间,估计就会听到他开始找“哥儿们”议论老师的“无能”,明明不知道,还要假装不来回答。然后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是那样,也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对你失去“喜欢”。

而现在,虽然我用了几分钟回答他的问题,又承认老师也会遇上不懂任何问题的时候,愿意向他们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让他们看到老师的诚心,他们自然就意识到当老师也不易,为难老师并不是理智的做法。他们会觉得真正有趣的应该是,提出问题,自己也要尝试先解决一些,或者为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准备,再和老师或者同学一起探讨。

可能就是因为我愿意选择“示弱”,学生反而喜欢与我探讨,也反而愿意听我的话,愿意遵守我和他们的一些约定。

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不听话”,他们即便听课很累,也会认真坐着,努力听着,慢慢地靠近大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