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圆桌|你身边的市井生活变化

当“非接触”成为常态,人与人、人与商业、人与城市那些消失于记忆的温度感背后,重返亲密的呼声渐盛。生活与商业的融合处,“市井”因势而起,因时而至,因数字消亡,也因数字重生。从“市井”到“数字市井”,不变的是生而为人的热烈,城市与人文的时代更迭下,新商业应运而生。

针对以上思考,我们面向“LAUNCH首发”的读者发起了这次圆桌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起聊聊“你身边的数字市井变化”。

Q:

01

你如何理解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

02

你认为哪些品牌或商业案例可以代表市井的回归?

03

关于数字市井,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认为有哪些商业方向和机会?

受访人:王蔚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凡益工作室创始人

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后

数字时代的市井是城市更新背景下市场生产的空间载体和消费商品。一方面,基础设施改造让市井产生了新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业态置换后,新一代的市井商业注重将空间作为消费对象,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数字技术手段宣传,带来巨大的流量并吸引客群消费。

当今的建筑创作正在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型,存量巨大的市井中,很多独有的建筑语言以及野生设计作为城市自我形成的产物,与数字化时代下的城市波动以及人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一定的碰撞。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应该围绕着人的维度、背景的维度、技术的维度、产品的维度展开研究探讨,明确“市井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数字化时代下就显得至关重要。

文和友:老旧街区的特色餐饮,当一家传统的餐饮置身于老旧街区之中时,其所自带的烟火气息、新鲜感便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文和友的立体街区空间设计在感官感受和餐饮体验上能获得巨大成功。

HARMAY话梅:除了小样类商品,大众的兴趣集中在话梅店铺高颜值、个性化的店面装修。工业风的装修、仓储式的陈列方式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这种特色空间也不断为HARMAY话梅带来流量。

三顿半概念店:工业风的设计让空间能够融入市井,多变的空间增强了人与人的互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消费场景强化了消费者的体验,限定联名的咖啡也打破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印象。

2019年3月,三顿半Demo咖啡店在长沙正式开业,地址位于芙蓉区蔡锷南路139号,提供每日新鲜烘焙的咖啡和面包,以及不定期更换特调咖啡,Demo,是一直探索更多可能的未完成。2020.11.11—2021.02.28期间,在联名概念店,可以购买到分别使用三顿半和茶颜悦色的材料研发的两款特别饮品——“三毛坨”和“Mary·颜”©图源于三顿半官网

长沙十二时辰书店:书店利用街区老建筑进行功能配置,除常规的书籍陈列外,还设置阶梯式阅读空间,来打造观念对谈、精品咖啡、买手文创、艺术策展、创意沙龙、效率自习等多样场景。

想了解的问题: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数字市井的改造?如何使数字市井具有可塑造的能力和适应新型消费的能力?数字市井商业与市政规划是否接轨?数字市井商业目前来讲在技术上或者模式上存在哪些阻力?数字市井商业的发展更希望高校哪些专业的学生去融入?

商业方向和机会:已经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例如娱乐需求(剧本杀、脱口秀、笑工厂等)、精神需求(展览空间、书店)、消费需求(咖啡、茶饮、餐厅等社交性空间)、办公需求(WeWork共享办公)等。

受访人:葛岩

融创集团景观设计总监

数字时代的市井运动是现实风土民俗和数字科技交织的新生活模式,我们仍能通过五感去真实地体验市井生活中的活色生香,同时高速的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经验中的低效率和盲目。

茑屋书店、文和友和精致露营。

想了解的问题:搭建数字市井平台的公司有哪些?

商业方向和机会:数字市井仍集中在高密集的商业场景,而社区场景中仍拥有巨大的空白。

受访人:孟梅

封面新闻CMO兼新经济与科技部总监

数字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商、线上支付,还跟生活息息相关。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崛起的关键在于,其并非简单地将内容与带货生硬结合,用户们所分享的每一种真实的生活就是一种商业形式,生活、生意彼此交融不分,从而将平台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弱化,也将生活的真实温度与质感进一步提升。品牌想要进入新市井生态圈,首先必须成为数字化街头巷尾的一部分,以同样的生活化内容与平台用户深度交互,从而赢得用户们的信任。

快手、抖音、小红书在本地生活的拓展都可以作为“市井烟火气”的回归。比如抖音推出的《抖音城市大数据报告》,截至2018年8月,仅重庆的城市形象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就达到113.6亿,相当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全网播放量的14倍。

想了解的问题:1.潜在的商业需求与市井内容交织的核心在哪里?2.数字市井目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商业方向和机会:我个人认为数字市井商业主要的方向还是端云一体化以及用户使用的便捷性、黏性的打造;最大的机会,是在这样一个启蒙探索阶段,用户对于数字市井商业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商家需要对数字市井有更深度的思考和有效的落地探索。对于市场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受访人:梁二狗

跳海酒馆创始人

首先,我认为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是一种价值回归,人类对于亲密感、信任感的期待是与生俱来的。数字时代冲击了传统的线下秩序,在数字时代的早期,人们欣喜于线上带来的便捷感,痴迷于网络时代带来的高效、便利和信息量。但很快人们发现线上并不能完全代替线下,轻成本、弱关系的内容和社交连接不再能满足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而市井生活作为实打实的安全感、信任和亲密的来源重新被数字时代的居民们发现,并借由现代化数字工具进行传播。

其次,我认为目前的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也处于早期阶段,有很多“虚假繁荣”,各类参与者相互之间是割裂的。我看到的是:一方面,打卡三源里菜市场的网红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市井生活,而只是把烟火气作为一种引流标签;另一方面,真正在市井生活里的人并没有那么拥抱数字时代,或者说被互联网糟糕的内容生产环境、猎奇似的内容陈列、千篇一律的瘦脸滤镜所裹挟着。线上线下依然是割裂的两个世界,我们离真正的数字市井还很远。

我和朋友们创办的跳海酒馆始于北京鼓楼地区的一个小胡同,目前开到了北京、广州、深圳和重庆几个城市。跳海定位于社区居民的线下客厅,人们的社交关系始于本地的社区喝酒社群,不同的人在跳海发起活动、分享观点。跳海酒馆在空间设计规划上留了相当大的社区公共空间。比如我们深圳跳海有一大片区域是24小时开放的,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很多社区的家长带着放学后的孩子过来,孩子看动画片,家长顺便喝一杯酒。

我的问题是,目前这种线上线下相对割裂的状态什么时候会被真正打破?在国内很多地方其实只有“市井”而没有“社区”,市井可以给数字时代提供很好的内容,但社区才是真正建立良性生态的关键。我认为数字市井商业的机会一定属于真正在建立社区、创造社区价值而不是消费市井文化标签的商业体。

©图源于跳海官方公众号

受访人:邵乐乐

商业研究传播机构窄播合伙人

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指代一种虚与实交互、连接性更强的系统进化状态。虚拟世界例如社交、游戏和电商,因为现实逻辑的映射,变得更真实、多元、有人情味;现实世界例如城市空间、线下演出和休闲娱乐,因为虚拟技术的叠加,变得更普惠,更高效,更有体验感、差异性以及更确定的商业价值。

视频号、快手、小红书、安福路、麓湖、REGULAR源野、文和友、元初食品。

想了解的问题:这个概念的提出,经历了哪些过程,受到了哪些案例的启发,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什么是“好的数字市井”,我们距离“好的数字市井”还差什么,数字市井可以给哪些行业带来新的思路启发和生意增量,数字市井能否纠偏社交网络歧途。

商业方向和机会:既有底层基础设施的机会,例如算力、算法和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硬件,以及连接技术与行业的产业服务商,也有基于底层基础设施衍生出来的新流量的机会,新的交互方式的机会,新的零售形式的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的探索,更多的是一种思路的启发。这是各行各业的机会。

受访人:马晓东

东顶影像空间画廊主

数字市井,即数字辅助社交。

艺术作品借由数字工具走向大众日常,也可作为市井回归的一种视角。比如艺术分享项目《中国照片》把名作变成大众可消费的装饰品,画廊也经由数字工具走向大众化。

©图源于全视影像官网

受访人:刘鹏

敬之网络联合创始人

数字时代是更透明,是人联网。市井生活是身在其中,味道江湖。

和府捞面、便利蜂。

想了解的问题:数字市井的“屏读”有什么新材料、黑科技,以及“屏续”与“元宇宙”的连接。

受访人:董思哲

《第一财经》杂志品牌企划

“附近的消失”,这一说法来自颇受公众欢迎的社会学家项飙。在他看来,附近意味着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过度的交易钝化了我们对附近的感知。

我们的附近的确因为技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在一年多以前,互联网巨头还在集体入局社区团购,小区周围穿梭最多的是快递员和外卖员,不少人担心家门口的小街边店们会被互联网巨头摧毁。《第一财经》杂志当时也用一期封面专题来讨论“中国式社区”这个话题。到了2022年,虽然社区团购模式已经冷场,但在数字时代的当下,街道并不缺乏新的场景。新消费品牌们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中的热度,迅速攻占城市里最火热的街区。相比传统线下零售店,这些起家于线上平台的新消费品牌创造了更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打法,也更深地理解了实体店、社区氛围在当下对于品牌的重要性。这是我眼中的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既有还未填平的裂痕——线上生意对小零售店的冲击,也有融合与创新——新消费品牌们新一轮的实体店潮。

上海安福路是个挺典型的例子。

这片由武康路、安福路、乌鲁木齐中路和淮海中路围成的街区,面积约0.4平方公里,聚集了多抓鱼、三顿半、HARMAY话梅、素然等在社交网络上被热烈追逐的品牌。在短短两三年内,这片街区的商业活力和知名度出现了巨大的提高。

在这些新消费品牌到来之前,这片街区的商业活跃度其实远不如南京路或者一些大型商场。但随着Wagas、素然等品牌开始选择在安福路区域布局街边店,而非商场店,并带动更多新品牌加入后,这里已经变成了观察中国新消费市场的窗口。安福路不远处就是被Prada(普拉达)选中做快闪店的乌中市集。这种热闹的气息常常和线上打卡行为牢牢绑定。因此,不可忽视的是被许多人抱怨的“网红太多”“过渡标签化”的问题。但这至少是个开始,一个给部分人重回街道理由的样板。

想了解的问题:街道如何在商业活跃度和网红化、同质化中找到平衡?如何照顾到老年人的感受?

商业方向和机会:参考日本的一些街区活化案例,让除了政府、企业外的更多利益相关方(如本地居民、社会团体、学生等)参与到街区的建设中来,让未来的市井照顾到更多人的利益和感受。

受访人:招志雄

广州城市物志创意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

数字空间(虚拟空间)是日常生活、市井生活的新载体。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老城市、新活力”旧区改造。

商业方向和机会:线上生活不能取代实体生活,但随着线上(数字方式)占据越来越多的时间,数字商品甚至会慢慢取代实物,成为消费风向标。

©图源于官方公众号

受访人:吴卫

龙湖集团产品经理

每一个人的生活本质、人性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智能手机、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的普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被数字化过的痕迹。

典型案例是个体的数字化,如李子柒、张同学。

©图源于官方

受访人:张大力

九星中视企业策划COO

市井生活即为近生活、烟火气,“近”与“烟火”就是市井。数字市井把物理空间进行了重构,把人间烟火分解为一段一段的文字、一张一张的图片、一节一节的视频片段。烟火已变,距离已虚,数字市井正在虚拟空间堆积出无数个圈层,重叠、迭代、消沉。

典型案例,如小红书、抖音、豆瓣。

想了解的问题:未来圈层化在现实物理世界的折射效果或者说后果,以示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受访人:宋爽

《新周刊》编辑

城市的规划、技术的加持以及人们所推崇的现代生活准则,使得市井气变得越发珍稀。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后,这种独属于城市的喧嚣气氛更是难能可贵。但另一方面,在如今的“原子化时代”,市井气正在改头换面,从线下走到线上,尽管人人都在声讨科技带来的社交距离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情感需求能因此止步不前。

过去,我们对其他人生活的想象止步于家门口的百米之内,现在我们用大拇指不断地向上滑动屏幕,在数以千万计的短视频中寻找内心共鸣,这种通过虚拟世界得到的感动也是真实的。(摘自新周刊之《只有“混乱”,才有烟火》)

受访人:梁家祥

合富辉煌(中国)陕西公司总经理

数字时代的市井生活,表现为人们通过视频记录自己最普通的生活,里面有邻里,有家门口的小店,有窄窄的巷子,有陌生人也有朋友。

脱口秀、杂货铺。

重建年轻人的市井生活是一个商业机会。

受访人:孙昆宇

自由职业者

数字市井,是以当下这批年轻的准消费人群为主,用更广泛的生活元素覆盖相对传统的生活场景的一种破次元的感受。画面有些像《流浪地球》的地下城,人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关系、职位发展、亲子教育等生活日常中,随时插入游戏、VR、脑机互联等更多的技术元素,造成一种思维无限升级、场景无限回潮的冲突感。数字市井,是文化与科技之间的一种碰撞。

单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角度来描述市井烟火气回归,咖啡赛道会成为重要的呈现。

精致露营成为现代人的新热潮,坐落于深圳梧桐山脚下的Star Field星野露营地成为都市人周末的选择之一©图源于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