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平静了一下情绪,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那个优盘,插到电脑上,调出道士的抄本查看。
“只要找到小说中隐写的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成仇直至被废的全部过程,就破解了所有的红楼迷团,那方莹就得救了。我已经破解了那些神秘数字的含义,这些数字就是道士说的红楼密码。但是,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成仇直至被废的过程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关键问题可能就在另一个数字‘十三’上。这个数字出现在第二十五回。”
关林打开第二十五回,认真查看着:
贾宝玉和王熙凤遭马道婆和赵姨娘施魔法暗算,二人突然发疯,贾府乱成一团。正当众人手足无措时,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突然现身,向贾政要那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并说:“长官你哪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你家小儿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批语: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
“和尚所说的‘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显然是指那块‘红玉’,即那拉皇后,但是,这个‘十三’又有什么隐意?”
关林为此已经冥思苦想了很久。他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转悠,脑海中突然闪出“反照风月宝鉴”之语。
“莫非这个神秘数字‘十三’和‘风月宝鉴’有关?”
关林在一张纸上按抄本上竖排版的文字样式写下了“十三”两个字,然后找出一面镜子,把纸拿到镜子前反复照着。镜子里还是“十三”。
“不,不是这样。”关林看着那面镜子,思忖:“贾瑞看那镜子的正面,里面是风情万种的王熙凤,镜子的反面里是一个骷髅。道士和批者一再提示千万别看镜子的正面,一定要看它的反面。那么,是不是应该把和尚说出的那个‘十三’翻过来看呢?”
想到此,关林把那张纸先是横着翻了过来,从背面看还是“十三”。
“这是竖排版的文字,是不是应该竖着翻过来?”
他把那张纸竖着翻了过来,从纸的背面看着那两个字,关林浑身的血都往上涌,激动地双手乱颤——
清晨的小街上寂静无声,关林和方莹从四合院里出来,沿小街快步走着。
方莹问:“我们要去哪里?”
“去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去那里干什么?”
“我有一个重要发现,已经快接近那个谜底了。”
“什么发现?”
“一会儿上车告诉你,我打电话租了一辆汽车,就在前面路口。”
两个人急匆匆地走到路口,路边停着一辆蓝色的宝来车,司机站在车旁。关林走过来,说:“我是关林,这是我定的车吗?”
“是的。”司机把车钥匙递给关林。
关林拉开车门钻进去,方莹从另一侧上了车。关林发动汽车驶去。
对面的街边停着一辆黑色桑塔纳,见关林的汽车开走,桑塔纳启动,尾随宝来车而去。
关林驾车疾驰,方莹问:“这么火急火燎的,到底怎么了?”
关林看了一眼方莹,说:“我已经知道了,你每天都在炼狱里煎熬,我要尽快把你解救出来。”
“你、你怎么知道的?”方莹声音颤抖,眼含热泪。
“是屈死鬼告诉我的,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我不能说啊,如果我向你吐露一个字,你就永远也见不到我了。”方莹一脸无法释然的痛苦表情。
“好,你什么都不要说了,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放心,我能做到的。”
“我相信你,我知道,只有你才能解救那些冤死的灵魂。”方莹激动的脸上泛起一片红晕。她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问:“你刚才说,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是什么?”
关林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方莹:“打开看看。”
方莹展开那张纸,只见上面竖着写着两个字“十三”。
“这就是你说的另一个红楼密码?而且,不在‘三秋’之内?”
“是的。”
“这个‘十三’是什么意思?”
“你把这张纸竖着翻过来,看看纸的背面是什么?”
方莹把那张纸竖着翻了过来,从纸的背面上看到的是“三十”。
“从背面看是三十,这又有什么奥妙?”方莹不解其意。
“这是那拉皇后的死期,也是《红楼梦》最绝妙的设计。”
“我没明白,你详细说说。”
关林握紧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的路,思绪却像开了闸的大坝,浪潮滚滚而泄。
“贾瑞病危时,跛足道人出现了,给了他一面镜子,镜子的正面是王熙凤,反面是一个骷髅,骷髅表示什么?”
方莹答道:“骷髅表示的是死亡。”
“对。镜子里只有王熙凤一人,并无其他艳丽的美女,这就说明镜子反面的骷髅暗示的是王熙凤的死期。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方莹略一思索:“没错,应该是这样。”
“好。道士再三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这里有三条批语:[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贾瑞不听道士的警告,光看镜子正面里的王熙凤,最终丧了命。作者和批者一再提示,不要看镜子的正面,一定要看它的反面,目的就是让读者注意到镜子的背面隐写的是王熙凤的死期。”
“对,作者和批者一定是这个意思。”方莹说。
“王熙凤的死期是什么时候,书中没有交代。但是,宝玉和熙凤遭马道婆和赵姨娘施魔法暗算,二人突然发疯,这时,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同时出现了。和尚捧着宝玉的那块‘红玉’长叹一声:‘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你看出这里的名堂了吗?”
方莹摇摇头,有些摸不着头脑。
关林说:“你把这个‘十三’和那面镜子联系起来,就明白了。”
“反照风月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