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隋文帝

李唐一路上大肆为自己作宣扬之事,不仅传入了大兴城,甚至连皇帝杨坚也有所耳闻。

杨坚对于这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却又年轻气盛、爱卖弄文采的年轻人很是好奇,而且还听说他直接进入京城,只是为了谋求一份官职。

杨坚觉得好笑,李唐的诗他也看过一两首,确实不错,但作诗是作诗,做官是做官,二者没有太多关系,不能因为你会作诗就把高官俸禄都给你吧。

但是李唐没想太多,他只是想直接去大兴城,然后毛遂自荐,希望能够得到重用。而且他写诗,主要是为了谋生,为了经费,不然的话他不会这样大张旗鼓地过去的。

不过李唐不知道,他和当年的李白犯了相似的错误。

天宝年间的李白,有侠骨,有诗气,可是到了长安,虽然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却得不到其重用。皇帝只把他当作一个写诗的好手,供其娱乐,却从不把他与政治家联系在一块。

因而李白郁郁不得志,只能继续写诗,而越是写诗,就越是会被定性成一个诗人。

而自古的政治家,通晓诗文的其实很少,反而那些通晓诗文的君主、大臣,都干不好他的本职工作。陈叔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过,杨坚对于这个年轻人还是欣赏的,很想见一见这个美姿仪的孩子。

不过李唐名气还不够,照现在来讲就是个网红,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名气大,再过一阵子恐怕就不行了;二是李唐没有家世,且年纪轻轻;三就是杨坚对于只会饮酒作诗之人并无好感,他一向鄙视陈叔宝,所以对于李唐也有几分鄙夷不屑。

所以杨坚知道,这样的年轻人是不可能给他什么大官做的,可能连小官都不行。

然而,皇帝杨坚仍然希望李唐来到京城,因为李唐还有个身份,那就是陈朝人。

如今天下,只要认得李唐的,几乎无人不知李唐是南朝人。而李唐这样的年轻才俊能够不远千里来到隋朝,说明自己的国家是众望所归,自己的威信也得到了认可,受到了他国人的支持,杨坚心里当然是高兴的。

可李唐想不到这么多,他现在只想尽快抵达大兴,然后自荐于高颎门下,当然,这听着很不真实,但他还是想试一试。

他想拿到权势与财力。

因为李唐知道,在这个世界里,唯有足够的威望、权势才能够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保护更多素不相识却需要保护的人。

他要权,确实是为了自己,却不仅仅只是自己。

秋日的清晨,在朝会之上,杨坚忽然想起了李唐,就直接在朝堂说起李唐来。

不过,按道理说,李唐这样的小人物是不值得在朝堂之上去提的。

“朕闻最近有一南方人名曰李唐,入我大隋境内。这人才气甚高,一路上写诗作曲,倒颇似陈朝人,还扬言要直接来大兴,谋求官职,诸位爱卿,有所耳闻耳?”

话音刚落,朝堂上就议论纷纷,看样子还是有些人知晓这件事的。

李德林率先开言:“回陛下,臣略有耳闻。”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也相继同意。没说话却知道李唐的,也会点头默认。

杨坚看了看众人:“众卿家如何看待此事?李爱卿,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李德林道:“臣主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臣也看过几首李唐的诗,写得确实极好,才华出众。而他大张旗鼓而来,也可以理解,年轻人,气势盛,但还是需要我们这些长辈予以管教。”

杨坚点了点头,又把目光转向高颎,“那高宰相呢?可有所耳闻?”

高颎道:“臣也听说过此事,同李大人一样,臣也对此事持肯定态度。这李唐是陈国人,他愿意跋山涉水来到我大隋,自然说明大隋有更甚之处。”

“嗯,高爱卿之言,正合朕意,其他爱卿呢?有何见解?”

苏威等人都默不作声,应该并不清楚此事,倒是杨雄开口了:“陛下,臣倒不是多么认可,臣觉得这个南方人年少轻狂,不应当赞赏这种行为。而且他不过是一介布衣,又年纪轻轻,不值得多去关注。”

“嗯,有道理。”杨坚点点头,“还有其他人吗?”

又有几人简单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言罢,杨坚继续说:“卿等的意思我大致都知晓了,对于李唐,朕认为他虽有才气,但确实太过年轻,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因此,等到李唐到达大兴之时,卿等皆不可见他,也不可接济他,朕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少才能,在京城又能待上多久。”

夜里,杨坚做了个梦。梦里,有神明告诉他,李唐来到大隋,是意味着他大隋如今已是众望所归,而陈国也即将要并入大隋之中。

杨坚大喜,虽然这只是个梦,但却是个吉兆。古人还是很信这些东西的。

如今北方局势尚且安定,杨坚想一统天下,做一个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首先就要统一南北。

而此时的天下自东晋以来已经分裂了三百多年了,这么多年,很多帝王都想统一,可却没有人成功过。

但这个梦,给了他一份信心,杨坚心心念念地想统一南北,或马上就要成功了。

这回,他对李唐莫名地起了些好感,尽管他还从未见过李唐。

此时杨坚脑海中又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等到李唐抵达大兴,自己不如隐藏一下皇帝的身份,偷偷地见一见这个人,看看他李唐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是否只是一个会作诗的文士而已。

另一边,李唐距离大兴是越来越近,转眼间,只剩下五天的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