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机制及公司价值研究
- 石青梅
- 1895字
- 2022-07-28 20:40:14
1.4 概念界定
1.4.1 关键审计事项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审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根据其定义,审计师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需要遵循以下决策框架:
(1)以“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为起点选择关键审计事项,包括审计师对被审单位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披露等会计实务的看法,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已与治理层讨论或沟通的重大事项,等等。
(2)从“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中选出的“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重点关注的概念应基于审计是具有风险导向的,应注重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应对这些风险的审计程序,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重点关注过的事项,应特别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领域或识别出的特别风险。②与财务报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包括被认为具有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的领域相关的重大审计判断。③当期重大交易或事项对审计的影响。
(3)从“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中选出“最为重要的事项”,从而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①该事项对预期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重要性。②与该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的性质,或者与同行业其他实体相比,管理层在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时涉及的复杂程度或主观程度。③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考虑与该事项相关的舞弊或错误导致的已更正错报和累积未更正错报的性质和重要程度。④为应对该事项所需付出的审计努力的性质和程度。⑤在实施审计程序、评价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获取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时,审计师遇到的困难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尤其是审计师遇到该困难时的主观程度。⑥识别出的与该事项相关的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⑦该事项是否涉及事项可区分但又相互关联的审计考虑。
总体而言,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具体包括数量和程度(审计应对程度)两方面。一方面,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可能受被审计单位规模和复杂程度、业务和经营环境的性质以及审计业务具体事实和情况的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多,审计师越要重新考虑每一事项是否符合关键审计事项定义,以避免KAMs披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信息含量。另一方面,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程度,即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和审计应对。具体包括:①统计事项描述段中货币金额提及次数。②统计事项描述段中百分比出现的次数。③人工解读审计报告中的结论性评价,例如,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估计是合理的,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估计是可接受的,没有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估计存在重大问题,甚至没有结论性评价等。④审计报告中某事项描述段的字数。⑤审计师是否利用了专家工作。⑥审计应对段中的审计程序数量。
1.4.2 审计准则
中国审计师执业准则体系(见图1-3)受审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统御,包括审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其中,审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
图1-3 中国审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审计师审计准则、中国审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审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下分别简称“审计准则”“审阅准则”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审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审计准则是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被用于规范审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在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时,审计准则是审计师对所审计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依据,并以审计准则为准绳积极地给出结论。
金融危机后,国际上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呼声日益高涨。2014年欧盟出台了新的审计指令,在对公众利益实体的监管要求中明确提出审计师须出具更具“信息量”的审计报告;美国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也正在针对提高审计质量方面进行相关改革。2015年初,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新制定(修订)的审计报告系列准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要求审计师在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就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沟通,目的是加强审计报告对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效用,为其做出决策提供更多有用信息。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注册制的推行,进一步要求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然而,目前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较差,高度标准化的报告形式已然体现不出审计工作的价值,对审计报告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1504号审计准则的修订,旨在以审计报告为突破口,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