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居民家庭消费状况比较研究
- 刘润芳 郝东明
- 3862字
- 2022-07-28 20:34:55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居民消费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颇多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关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西方古典消费思想理论基础、数量关系方法研究和消费理论假说三个方面。
(一)古典消费思想理论基础
对消费经济的理论研究始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之后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西斯蒙第(Sismondi)及当代的许多经济学家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为当代消费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统计学的创始人,是最早把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从流通过程转到生产过程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的消费经济思想是生产决定消费并且消费影响生产观点的萌芽。其消费思想的核心是主张节制,避免不必要的消费。亚当·斯密(Adam Smith) 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消费思想是优先积累,节制消费。他首次提出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消费。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和完成者,他的消费理论的核心与亚当·斯密基本相同,即节制非生产性消费,强调资本及财富的积累。但是李嘉图要比斯密的消费思想更加深刻。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也是重农主义思想体系的创建者。其经济思想涉及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生产和消费按比例发展的思想。他区分了生产性消费和奢侈消费,主张减少奢侈品的消费,强调发展农业。西斯蒙第(Sismondi) 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首次明确提出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提出了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研究了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平衡问题,强调政府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的指导。
西方国家对居民家庭消费问题的研究大约起源于17世纪末对工人阶级生活消费的分析,这种分析当时被称为“收支”或“预算”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提出的有关消费问题的基本理论,成为19世纪西方学者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基础。
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 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成为研究居民生活消费的基础,他认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通常被用于判断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后来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如列文(K.Lewin)、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等对恩格尔定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并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还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变化时,得出了衣着支出也存在类似于食物支出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
(二)数量关系方法研究
近现代以来国外学者对消费的研究愈加细致,消费的研究理论开始逐渐完善并且出现了一些数量研究方法。
希尔(R.Hill)等对20世纪30年代的家庭消费结构、家庭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 提出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该模型是较早地将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完美结合的典范,其计量模型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把消费者对商品的总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朗奇(C.Liuch) 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线性支出系统做了两点改进:一是用收入代替了总支出;二是用边际消费倾向代替了边际预算份额。LES和ELES被广泛应用于居民消费的研究中。
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用面板数据的方法来进行消费研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乔成(Cheng Hsiao)、马蒂尔斯(Matyas)和塞维斯特(Sevestre)。面板数据方法在居民消费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使消费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近年来,还有一些西方学者采用两阶段模型对家庭消费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三)消费理论假说
传统西方消费理论假说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性收入假说。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2.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詹姆斯·S.杜森贝里(James Stemble Duesenberry) 的相对收入假说是在对绝对收入假说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因此得名。该假说的主要观点是消费具有“示范作用”,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他人消费支出的影响,消费还具有“不可逆性”,消费支出除了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还受其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尤其是受过去“高峰时期”收入的影响,这是消费习惯作用的结果。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不论是从时间数列还是从切断面观察都是如此。
3.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
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odyriani) 和布伦贝格(R.Brumberg)提出。消费者被认为是前瞻的、跨期效用最大化者,能够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消费不仅仅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且取决于一生的收入。该假说解释了居民的储蓄行为,有助于理解国民总储蓄的形成。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在其一生中综合考虑消费和收入问题,即消费取决于一个人对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
4.永久性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提出的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永久性收入,而不是偶然所得的“暂时性收入”。他认为通常使用的收入与消费的概念是不适当的,实际上,存在两种消费和两种收入,在分析消费行为时,应当严格区分,即收入实际上存在记录的收入或测得收入与永久性收入的区别。他认为永久性收入是无法直接观察出来的,它必须从消费单位的行为中推导出来。对社会整体来说,永久性收入可以被看作当前及过去测得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这一加权平均数受到稳定长期趋势的向上调整,同时它所具有的权数将随时间的向后推移而下降。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居民消费状况研究的文献颇多,主要分为关于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研究和关于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关于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研究
消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消费的变动趋势,发现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进而对未来消费结构的走势进行预测,因此关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研究较多。
郭孟珂(2012) 认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变动趋势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不断优化和升级,从生存型消费逐步发展为发展享受型消费;二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呈现阶段性变动的特征。孟慧霞、陈启杰(2011) 通过对发达国家与我国居民自身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行研究,预测出我国未来几年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指出我国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终将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主要从以物质的消费为主转变为以非物质的消费为主。杨婷和沈杰(2015) 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展的趋势变化即我国国内的居民消费结构会向享受型和发展型逐渐升级,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会使消费支出增加,而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快速地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谢仁寿和张林(2015) 认为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将成为城乡消费主流,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项目中的支出持续增加,旅游休闲型消费发展势头迅猛,以交通和通信消费为代表的信息消费浪潮将继续推高。高玉胭(2016) 在《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中提到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消费结构不合理、劳务消费比重过低、住房支出较低、新的消费热点不突出等。
(二)关于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李春琦和张杰平(2009) 、李响等(2010) 均做了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潘培等(2009) 做了环境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梅洪常(2010) 提出从三个层次设定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目标,编制拟定了若干个基于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的消费结构优化概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消费变动趋势进行预测;黄玲丽、徐立军(2015) 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消费相对合理,而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小且结构单一,从影响因素来看,提高收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进口贸易有助于优化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有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刘敏(2016) 运用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法等建立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经济模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刘丽娜(2016) 得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支出有着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针对某些省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居多,但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居民消费状况的很少;仅有的研究也主要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进行分析研究,一手资料较少,针对性不强。本书主要是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收集,以消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国家对丝路沿线省份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利好政策为依托,从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来研究居民的消费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