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协组织体系构建与服务效能提升刍议
——以河套学院为例

◎丁春莲(1) 殷旭红(2) 蔡兆丽(3) 刘燕萍(4)

摘 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立健全科协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搭建广阔的平台载体,形成科学有效的科学技术联合与协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科协组织的社会性、民主性、学术性、地方性、基层性特质,动员、组织、引领、服务、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发展建设中,不断增强高校人才、技术、智力等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黏合度,凝聚校企、校地融合共进的创新合力,更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治理效能),从而适应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关键词 地方高校;科协组织;服务效能;

一、科协组织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所在。国家治理体系是包含了政治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等多类型、多层级治理的集成。中国科协组织系统作为一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作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进步的群众组织,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具有明显的社会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属性和基层治理效能,该组织系统自产生以来就有从自发、自觉到自能的发展趋势。2006年中央书记处提出“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安建到哪里”。建立科协组织的目的就是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我国科协组织系统从建立、发展到不断壮大,也正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基层治理组织系统不断迈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的道路,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群众组织、人民团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能的人民民主制度的优势特质。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又具有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责。由此,地方高校既要有坚持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更要有运用学术治理制度和法律深化改革发展的能力。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治治理、行政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等集成的治理体系,着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实效的制度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地方高校是地区发展的教育高地、人才高地、技术高地、智力高地,亦即科技工作者云集之地,也是科协组织密切联系和广泛覆盖的重要阵地。高校科协组织是国家科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协组织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其职责定位及任务与现代高校事业发展的功能相辅相成。高校科协旨在认真履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以及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把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地方高校着力构建科协组织体系,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地方高校科协组织体系构建与服务效能——以河套学院为例

(一)中国高校科协组织

在中国科协成立后,按照中国科协第一次会议精神,开始在全国高等院校组建基层科协组织,于是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高校建立了学术组织;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校科协组织纷纷建立,90年代大批高校成立科协。“有51所大学在1989年前成立了高校科协,在1990—1999年成立的有67所,在2000—2006年成立的有137所”,“中国科协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校科协已经发展到1374个”。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科协组织。但高校科协组织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协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协建立数量相对较少,建立时间相对较晚,高校科协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内蒙古自治区共有54所高校,其中有普通本科17所,专科及职业院校37所。大部分属于地方高校。内蒙古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共有24所高校建立了科协组织,不足所有高校数的一半。24个高校科协中,大部分建于2017年之后,2010—2017年,内蒙古地区高校科协组织不到10个,其工作开展情况在自治区科协系统中也不够突出。

(三)河套学院科协组织建设与服务效能

1.河套学院简介

河套学院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河套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创建的河套大学。进入21世纪经历两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将8所院校合并为河套大学。2012年河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更名为河套学院。2016年河套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该学院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总体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巴彦淖尔,面向内蒙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建校历史短,发展基础薄弱,学科专业发展优势不明显,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基本功能,打造地方特色。

2.河套学院科协组织建设与服务效能

国家科协组织系统中的高校科协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基层性的,民主的,学术的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河套学院科协组织,是国家科协系统的基层组织、地方组织,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学院自身的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河套学院科协组织建设

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河套学院于2014年底成立了科协组织,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较早成立科协组织的高校。河套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是遵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联合与团结广大教师科研人员,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群众组织,是中共河套学院委员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学院党委、行政联系学院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院科技工作者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河套学院科协接受内蒙古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是巴彦淖尔市科协的团体会员。河套学院科协设主席1名,副主席7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学院科协实行会员准入制度。河套学院科协组织兼管、协管3个市级学会:数学学会、化学学会、计算机学会。

(2)河套学院科协的组织构架

河套学院科技处、科协、社科联形成一体两翼的组织构架。河套学院科协、社科联办公室设在科技处,以科技处为主体,以科协、社科联为两翼,形成体翼构架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覆盖了全校的学科、专业、科研团队及科研机构。在校内,河套学院科协以学院的自然科学学科团体及学术机构为基层工作对象,把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负责人全部纳入科协组织系统,以带动全院科学技术人才进入科协组织。总体组织、调动、协调学院各学科组织、专业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和学术交流,人才、项目、评奖等推荐工作,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采纳科技工作者建议和意见。学院科协组织与团学处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实践活动,学院科协定时不定时在校内外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对外以地方科协组织及自治区科协组织为平台,与地方、国内国外企事业单位、科技团体形成交流和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3)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

河套学院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和技术普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正当权益;积极向上级科协和有关部门举荐人才;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学院的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政策、科技法规的制定;组织征集、评选、推荐优秀学术专著和论文;开展科学论证、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协作,提出政策建议;组织跨学科之间的交流,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协助学院推广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证任务;指导、推动学生科学技术协作活动;完成联系、协调学院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术团体、科技与服务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4)河套学院科协组织的社会服务效能

A.举荐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搭建平台,攻关项目,服务社会

学院科协组织广泛团结科技工作者,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深入推进校政企合作,主动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满足当地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进,通过举荐奖励,不断壮大科技工作者队伍,组织、引领科技工作者融入地方经济社会一线建设,为当地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作出一定的贡献。历年来培养、举荐优秀科技人才100多人次。

学院通过当地科技职能部门及科协组织申报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协助巴彦淖尔市申报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获批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使巴彦淖尔市获得资助资金56.78亿元。组织、动员、协调博士在企业建立10个博士工作站,通过站点平台的联动与协作,博士深度融入企业,围绕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主题,引领、协助企业在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种植、养殖、育种保种、提升复种指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依托科技研发项目,坚持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农业、畜牧业发展,多角度参与“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依托“扶智扶志”的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助力农牧区脱贫攻坚,建立智慧农业示范点,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乌拉特中旗德岭山万亩花生产业园、四义堂“智慧四控”高效农业示范园,构建“政府+学院+科技平台+合作社+农户”的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推广两色地膜、薄厚分区滴灌带技术,不断探索山旱区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径。协助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巴美肉羊高繁品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校企合作项目——自治区科技计划“巴美肉羊提质增效及优质种羊创制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并协助该公司由自治区级种羊场转型升级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与中科正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肉羊MSTN性状改造分子育种”“绒山羊基因组辅助育种”等研究;与内蒙古民隆科技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等开展“向日葵三植技术”“河套地区特色番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等国家、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志愿者等,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合作,与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研合作培育的F116杜寒杂交优质公羊推广项目,使农户养殖成本下降30%,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巴彦淖尔市新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了3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麦后复种向日葵、西兰花、包菜等技术。与内蒙古际美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利用小煤窑废弃物褐煤制成优质土壤改良剂,改良盐碱地20余万亩。与内蒙古润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优质发酵菌,利用羊粪年生产优质有机肥料2万吨。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河套地区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预警控制中心”选育的河糯101连续两年参加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综合评分均为第一名,为农户脱贫致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扶贫成效显著,学院科技工作者通过学院科协、巴彦淖尔市科协推荐评选获批市区两级最美科技工作者4人次。

B.开展、参与学术交流和项目研究

1)连年承办巴彦淖尔市中青年学术论坛主会场和数学学会、化学学会、计算机学会分会场活动。多次组织科协骨干会员参加各级科协的《知识产权培训会》、“内蒙古科协学术交流活动项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相关科技活动。多次承办巴彦淖尔市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及科普报告会,“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巴彦淖尔站启动仪式,举办“中国航天和国防事业”“科学看待转基因”等科普专题讲座。

2)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巴彦淖尔市科协承担的《巴市农牧业技术协会调研》等多个项目研究,并按期完成调研报告。积极组织申报“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优秀科技社团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自治区科普储备项目”等。

C.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一是积极配合市委“科普行动纲要”“科普之冬春”“三下乡”“百名专家进百村”“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围绕主题、因地制宜、实用实效地在农村牧区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和培训,努力打造河套学院科普活动的品牌。二是利用新生入学、家长送学生的开学之际,在校园内开展科普宣传,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题讲座,特别注重在学生中传播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努力营造广大师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配合市科协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各项工作。四是积极组织申报“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巴彦淖尔及自治区院士工作站”等项目。五是积极打造组建科普基地,目前我院获批2个市级科普基地,分别是河套学院生命科学馆,河套学院应急救护体验馆,另有正在筹措准备申报的河套学院解剖数字人展馆基地。

D.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组织威望较高的专家、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向本科生、青年教师、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法制宣讲教育,引导其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强化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弘扬高尚的科学道德,培养优良的科学精神,倡导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营造健康和谐的科研环境。

E.指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河套学院科协协同学院团委学生处联合举办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河套学院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支持和组织在校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在校生参与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力量。河套学院大学生在历年的全国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测量等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2019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浙江余姚创意大赛中,我院有两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分别以第三名和第八名的骄人成绩获得国家级大赛2个一等奖。

高校科协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基层治理体系,能够进一步联结和强化地方高校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地方,能够广泛地牵线搭桥、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使他们打消顾虑、脱开杂务,高效投入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通过科技工作者的整合和牵动,地方科技、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能够进一步凝聚与对接,形成驱动创新的合力,带动地方转变观念,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发展。地方高校科协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强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但目前,地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服务效能的发挥。

三、地方高校科协组织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问题

1.我国地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问题

根据刘双丽(高校科协在高校群团组织中的作用研究)的观点,我国高校科协有三种模式:一是独立建制模式,有独立的人员、经费、场所,甚至是处级建制。二是合署办公模式,通常是挂靠在科研院或科技处,设有专职岗位、行政拨款,工作相对独立。三是虚拟模式。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只设兼职工作人员,挂靠在科研院或科技处,一般没有专职人员和专门经费。这表明我国高校科协发展极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协多属于第三种模式。

(2)科协工作比较松散,高校科协数量不足,工作质量不高

多数高校科协组织开展工作没有专职人员、专门经费和固定场所。科协工作时间、活动项目、组织引领相对比较松散,体现出群众性和民主性特点,但也存在松散、不够规范、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3)科协组织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协调权限和能力有限

基层科协组织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养水平有限,对国家政策、科技理念的理解认识不到位,组织引领协调科技工作者能力有限,科协组织系统的社会性、民主性、学术性、地方性、基层性治理特点和治理能力不够凸显,致使一些科技评先评优标准制定不够科学,一些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安排不尽合理,收效欠佳。

2.河套学院科协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1)发展理念相对落后,科技创新动能不足

河套学院2012年升本,起步晚,起点底,底子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科研条件等不足,忙于基本建设,缺少对外的学习途径和经费,科协组织系统不够健全完善,科协工作人员全部为兼职,自身学习提高的时间、精力有限,使得科协工作欠缺创新性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动能不足。

(2)缺乏专职科协工作人员和专有的科协工作场所

随着学院科协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协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配套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创新的客观需求。

(3)协同协作不够深入,缺乏领军人才

尽管全院科研氛围逐步向好,但学科协作、对外协同多数是局部的、浅层次的。各学科科研发展各自为营,很难形成深度的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在基础团队建设上未能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支撑,在科研团队领军上缺乏尖端人才的引领和组织。

(4)科普宣传和科普服务难成体系

虽然积极配合区、市两级各项科普工作,深入基层服务广大民众,但尚未形成河套学院科协自身的社会科普服务体系。

(二)建议

(1)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地方高校应把科协组织建设、体制机制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系统中,认识到社会治理、民主治理、学术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环节,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2)明确工作思路,正确把握科协工作新方向

围绕地方高校的基本功能,结合地方建设的现实需求,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投入企事业创新发展,把服务第一的理念贯穿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经济建设事业中,使高校与地方企业形成鱼水相亲、相得益彰的局面。

(3)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科协管理和服务职能

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积极争取独立建制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富集优势,加强科协组织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和提升,强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的工作机制。

(4)广泛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合作,创新学术交流,推进成果转化

加强与地方科协和上级科协组织的联系与协作,拓展平台载体、网罗科技人才、创设交流氛围,形成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机制,多方位激活科技人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思维,畅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5)普及学生科技,促进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利用新生入学、科普志愿者活动、科普讲座、大学生创新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多个时间节点,加强大学科普宣传,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6)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科协组织网络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延伸服务端口,为科技工作者的网上学习、交流提供服务,畅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加速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2011年5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2]刘双丽.论高校科协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实现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5-108.

[3]刘双丽.高校科协在高校群团组织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0):127-131.

[4]粟学俐,等.高校科协工作内涵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3):59-61.

[5]宗佳.发挥高校科协特色优势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为例[J].学会.2020,7(380):49-53.

[6]郑万敏.高校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使命[D].重庆:西南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11-04-30.

[7]韩祥宗,刘畅.科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科普工作与高校科协职责[J].学会2020.4(377):54-59.

[8]汤舒俊.地方高校科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C].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77-80.

[9]戴国洪,季庆庆.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3):76-80.

[10]中国科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试行),2017,8.

[11]河套学院.河套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2019,10.


(1)丁春莲,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河套学院双河校区。E-mail:497433859@qq.com.

(2)殷旭红,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作物栽培与耕作、教育教学管理、科技管理。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河套学院双河校区。E-mail:yxh8417667@163.com.

(3)蔡兆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协高级科技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地址: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局401室。E-mail:489438915@qq.com.

(4)刘燕萍,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科技管理。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河套学院双河校区。E-mail:547844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