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练兵

江东的兵制很奇怪,世兵制,世袭领兵制,征兵制等等。

是曹刘孙三家中兵制最混乱的,这可能与孙家的立足有关系,孙坚南征北战多年,但是却没有打下多少地盘,孙坚死后,孙策带着几千兵马,借用袁术的名义打下江东,等到了袁术死后,孙策自立。

可惜,孙策没有处理好世家的关系,所以挂了。

留下了很多将领,有孙坚时代的,也有孙策时代的,每个人手上都有不少部曲,孙权继位之后也没有改变,默认了。

之后,孙权甚至动不动赏赐一些人给这些将领,让他们扩充部曲。

同时,一般都是将领死了,把手下的几千部曲传给儿子或者兄弟。

之后孙权还下了命令,江东内部那么多山越快去打,打完了,这些山越都做为世家大族和将领们的私曲,所以这些人打山越才有非常高的主观能动性。

可惜,这也导致一点,孙权控制不了太多的军队。

所以东吴防守战无敌,进攻只能靠吕蒙,无他,攻心为上,不需要他们出多少兵力。

孙权就是用政治手腕,制衡各种派系。

同时也让江南之地,开始真正的开发,怪不得,刘克庄会说:“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是谁呐,当然是劳动人民了(含山越),你以为会是贵族老爷们吗?

视角转回军营。

说实话,孙权虽然给孙登一个偏将军的位置,明面上吕建和高淼二人都要收到孙登的节制。

吕建和高淼二人都是孙权的中护军中挑选出来的校尉,不受任何人控制,只听命于孙权,如今此二人自然要听命于孙登了。

孙登就是一个普通人,唯一和军队有过接触的,就只是军训了。

但是军训和古代练兵,古代军事作战差距过大,孙登这个人有一定优点,那就是孙登最喜欢的就是一句话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孙登不会,但是孙登可以学嘛!

在军营中,孙登表示,自己不干涉高淼和吕建的任何工作,就是学习。

该是如何,就是如何,孙登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和军队中的高层打成一片。

别的不说,吕建随便和其他中级干部一说,“这是新来的裨将军”之类的,大部分的军司马还是会客气客气的,有的人表现的态度一般,孙登也不会热脸贴冷屁股。

孙登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骑骑马,射射弓,读读书,看看士卒们训练。

孙登不干涉军队训练,也不指手画脚。

外行人指导内行,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古代行军打仗,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都是,行则军,驻则阵,从驻扎东吴位置,守卫的位置,辎重后勤的位置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规定。

同时这些事情也是将领们首先要做的。

古代战争一般情况下,两军交战,都要严阵以待,这个阵,指的就是,要摆出阵式,使得进退自如,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所以一般优秀的将领都喜欢趁对方未打好阵势,就主动进攻,进而大胜!

古代军队的传递命令,不是靠大喊大叫,电视剧把战争当做儿戏了!

对于普通的士卒和低级军官来说,知道军令就行,按照军令走。

军令的传递,一般是由“鼓、金、旗”组成。

最知名的就是,“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止!”当然这是最基本的素养。要是连这个都做不到,就别当将军了,回去卖瓜子去吧!

兵法有云,“闻鼓不进,鸣金不止,旌旗虽立,形同虚设,纵有百万之众,以之对敌,如委肉虎蹊,安能求胜哉?”

士卒们,往往在每日的训练中要学习,如何听从号令行事,其他的,什么时候攻城?,每天前进多少里?跟大头兵没关系。

三官不缪,五教不乱,是为能军!

三官者,鼓、金、旗也;五教者,目、耳、手、足、心也。

教目知形色之旗,教耳知号令之数,教足知进退之度,教手知长短之兵,教心知赏罚之用。五者用习,是取胜之治卒也。

这是最基本的练兵的目的,也是“武经总要”的基本内容。

这恐怕就是,于禁虽然少有战功,但是三十余年,是曹操最喜欢的外姓将领的原因吧!

曹操在家的时候,由夏侯惇镇守中护军,夏侯惇去做了征东将军之后,就由于禁接替了夏侯惇的位置,成为中护军的头头。

不因为其他,因为于禁会练兵,会屯田,可惜临终投降导致于禁的风评变得很低,可惜了,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到最后晚节不保!

练兵,只是最基础的,再进一步,就要学习列阵了,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学的?

你以为是这个阵是分列式之类的阵吗?

前后做后怎么站,多少人,怎么变换,等等。

诸葛亮的八阵图据推测就是一种军阵之法。

司马懿,见到了军阵都不由得感慨一句“天下奇才!”

不要把古代战争想象的很简单,实际上非常残酷。

在古代,一般的军队再收到十分之一的损失的时候,就会崩溃。

败逃,进攻方进行追击,其中最大的伤亡就是在追敌中产生的。

有的将军擅长管理败军,还能留下埋伏,从而让追击方损失巨大。

可惜大部分的将领做不到,所以会有“仅以身免”“只余几十人冲出”等等。

大部分的追击都是以进攻方获胜为结束。

所谓的歼敌数万,也都是在追击中完成的。

古代的攻城,就更和电视剧中不一样了。

一群人拿着梯子冲在前面,简直要笑死了。

多蠢的将领才会这么做?

兵书有云,攻城的方法有很多,攻城最下,攻心为上,有一句话叫“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攻城一般的情况下,围是最好了,围而不攻,困起粮道,时间一久,城自陷落。

可就是攻城,也不是靠蚁附做的啊!

好多人以为古代攻城战就是像电视里那样,一群群士兵扛着木匠梯子冲到城下一架就开始爬城墙,登上城墙后砍倒几个守军,然后振臂一呼,城池就算攻下了。或者是另一种画风,顶着盾牌,扛着撞锤把城门撞开,然后一拥而入。

那都是骗你的。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绝不是一场无脑莽夫的较量,军事历来是国家尖端科技的体现,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如此。

攻方大军抵达城下后,会远远将城池团团包围,这只是第一步。

攻城需要工具。由于这些工具体积庞大,非常不利于两条腿或四条腿赶路的士兵们携带,往往都是就地取材,即造即用。根据情况不同,光这个过程就可能需要耗费几个月——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孙子兵法》)。

同时,还需要在靠近敌城的地方修筑土丘,以更好地寻找城墙薄弱处,这叫做“距堙”,曹操还曾贴心地为这两个字加过一段注释“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运用各种攻城器械等等,还要先把护城河和壕沟等填平,最后才会蚁附登城,还要莫大的损失。

所以古代想守一个城市,远比进攻容易。

强如诸葛亮,面对郝昭的陈仓也只能粮尽兵退。

陈友谅几十万大军攻不下来一万人的洪都。

大明李景隆,几十万大军面对朱高炽的北平也无可奈何。

钓鱼城,蒙古人的恶梦!36年攻不下一座孤城。

所以不得不佩服吕蒙啊!

孙登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孙登好学啊!

毕竟能不能成大事,没有军队可不行,最好的就是自己手里掌控一支军队。

孙权的中护军,别的不说,至少一身装备不缺,但是最大的遗憾就是无马!

江东无骑兵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马,没有马你搞什么骑兵。

没有骑兵你想打中原、北方?

孙登一边“练兵”,一边通过自己的渠道来处理一些问题,没错就是“不良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不少人表现出色,进入了孙登的眼睛之中。

因为孙登知道孙权接下来的重心就是武昌,所以孙登直接把一部分人调过来,就在公安内生活。

正好今年秋季从南阳郡的几个县,跑来了数万人投靠江东。

孙登就要了几千人,屯在公安附近荒凉处,就当是安抚百姓了。

实际上,孙登把一部分的工匠从建业转了过来。

江陵地区虽然是平原,但是孙等借用几千人做完耳目,还是能够完成掩盖工作的。

对于江东其他人来说,区区几千人不算什么,这些世家大族那个手下没有几千的奴仆?

孙登也没有特意的关注这些人,只是暗地里用了不良人去运作。

孙登看完手中的纸,点了点头,随即写下之后的命令,并将信件烧毁。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孙登的纸张已经非常不错了,虽然质量上提高不多,但是产量上升了不少。

孙登现在和手下沟通,传递命令已经只使用纸了,当然通过密文的方法孙登还是会的。

纵然是被人发现了,也只会以为是孙登的普通书信。

密文很简单,只需要一本千字文而已。

孙登动作孙权看到了,但是没有当回事。

因为很快,曹丕就要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