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包吃包住!不来滚蛋!
- 大唐:开酒楼的我,镇国将军
- 清风
- 1907字
- 2022-06-28 10:57:14
哗!
楚河的话音刚落,灾民里就议论起来。
但更多的,却是满脸不敢相信。
居然会有这么大方的人?
他们做错了事,不仅不打不骂,只是让他们干点活。
最后还给他们食物?
但他们却不敢第一时间上前。
周围那些大雪龙骑的士兵,身上的气势太强了。
之前和楚河对话过的老者见状,和那些灾民商量一番。
最终还是站了起来。
他比较年长,因此被推选为灾民的主事人。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庄主,这些食物,真是给我们的吗?”
其实有一句他没敢问。
楚河对他们这么好,难道是在图什么?
这是灾民们心中的疑问。
可是,他们都是逃难来的灾民,可以说一无所有。
他们有何可图?
答案是没有。
那楚河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听到老者发问,楚河点头道:“没错,这些都是给你们准备的。”
楚河也猜到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笑着说道:“你们一定在想,我为何这么做?”
楚河没有卖关子。
开口道:“实话告诉你们吧!”
“之所以考验你们人品,是因为打算将你们留下来为我做事。”
此话一落。
灾民们再次议论起来。
老者问道:“敢问庄主,做事我们没有意见。”
“只是,能给点食物嘛?”
他问的很小心。
他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来到长安,无非就是为了活下去。
而食物,是活下去的根本。
怕楚河不答应,他又补充道:“俺们的要求不高。”
“只要庄主每天给一顿饱饭就足矣。”
唉!
听到这么简单的要求,楚河心里也不是滋味。
楚河挥手道:“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你们认真做事,我不仅会给你们食物。”
“而且还一日三餐,管饱的那种。”
“什么!”
“一日三餐!”
“管饱?”
楚河的话,激起了灾民的惊诧。
哪怕在没受灾前,大多数灾民都是一天两顿。
早上一顿,晚上一顿。
哪里这么奢侈过?
楚河也没有解释。
他指着刚才灾民干活的地方,说道:
“让你们整理出那块空地,是给你们一个安顿的地方。”
话音一转。
楚河又道:“但我不喜欢不劳而获的人。”
“工具我可以提供,建房子的事,还要靠你们自己。”
“至于食物,我刚才也说过了,想要食物,就得付出劳动。”
“你们用劳动换来的食物,你们也吃的安心。”
众人闻言,终于明白了楚河的用意。
楚飞也是暗暗点头。
他相信楚河,但看着这些拖着疲惫身躯的灾民在艰难的干活,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不仅仅是他,那些大雪龙骑的兄弟也是如此。
他们都是出身平民家庭,甚至比这些灾民更困难。
因为信任楚河,因此才没有说什么,
现在明白了楚河的用意,也算是松了口气。
一直跟在楚河背后的紫烟,此时也是满意点头。
楚河的做法,她很满意。
老者又和灾民们商量了一番。
才开口问道:“不知道庄主让我做什么?”
楚河从箩筐拿起土豆,说道:“很简单,看到这东西了吗?”
“这东西叫土豆,是一种农作物,用途你们也知道,用来填饱肚子的。”
“它们的吃法很多,煮着吃,蒸着吃,还能作为菜肴。”
说着,楚河又拿起一个红薯,继续说道:“这个叫红薯。”
“这个东西,与土豆的区别是可以生吃。”
“难怪,红薯吃起来甜甜的,很好吃。”
“而那个叫土豆的,却有些苦涩。”
灾民们小声议论道。
楚河又道:“而你们的工作,就是种植这些东西。”
灾民们纷纷点头。
他们以前就是农民,这种活对他们来说很轻松。
见他们没啥意见,楚河笑道:“当然,这只是目前的工作。”
“说不定以后还有其他的安排。”
“但有一点你们不用担心,食物不会少的。”
“相反表现好的,或者有技艺的,还能做其他的活。”
“届时,我还会给你们发工钱。”
“什么,还有工钱?”
灾民们一听,纷纷无比震惊。
愿意收留他们也就算了,还给他们工钱?
这是遇到好人了啊!
他们纷纷给楚河跪下,拜谢道:“谢谢庄主,谢谢庄主!”
“快起来!”
楚河急忙制止,说道:
“你们大多数年龄都年长于我,这不是让我折寿嘛!”
见状,灾民们才纷纷起身。
楚河顿时脸色严肃,沉声道:“但刚才我也说过了。”
“我不喜欢不劳而获的人,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
老者急忙保证道:“庄主活命之恩,无以为报。”
“老朽保证,一定会认真的工作。”
“如此甚好!”
话说完,楚河笑道:“想必你们已经很饿了。”
“这些东西是给你们准备的,过来吃吧!”
“吃完后休息一番,争取今天把住处搭建起来才是。”
“多谢庄主!”
众灾民纷纷道谢,接着才排着队,过来领取食物。
老者却走到楚河的面子。
犹豫了一番,才问道:“庄主,不知道那对母子......”
他也是犹豫许久,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那是一对苦命的母子,老者有些担心。
“他们很好,不用担心!”
“我只是让他们去休息了。”
楚河解释说道:“她是一位很伟大的母亲。”
听到楚河这么说,老者总算放心了。
妇人的遭遇他知道,是与丈夫走散了。
一路上,他也是在力所能及下帮助那对母子。
老者以前有两个儿子。
但都不听劝告去参军,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
老者的老伴因为儿子的离去,最后也郁郁而终。
当初妇人的丈夫在时,对老者很是照顾。
老者把这一家子当成亲人。
因此才有这么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