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花瓷

虽然大家都对青花瓷这个名词再熟悉不过,但古代真正的青花瓷究竟是什么样,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说实在的,普通人根本就不清楚。其实,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青花瓷跟古代的青花瓷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青花瓷基本上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那么,青花瓷在人类历史上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它又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接下来,就要跟大家聊一聊。

青花瓷在古代的影响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

168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造了一座宫殿,叫“大特里亚农宫”。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名气最大、在位时间最长、最牛的国王,有个称号叫“太阳王”。太阳王统治时期是法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期,法国当时称霸欧洲,差不多正值我们清代的康熙皇帝在位。太阳王,用中国的话说,也可以算得上是文治武功。著名的凡尔赛宫就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建造的。而大特里亚农宫是他为第二位王后,也是他后半生的精神伴侣——曼特农夫人——建造的。这座宫殿的非常特别之处在于建筑装饰大量采用蓝色与白色的瓷砖,看上去就像一件巨大的青花瓷,瓷宫中当然也摆满了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于是人们干脆给它取了个别名——“瓷宫”。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青花瓷宫”。遗憾的是,瓷宫的外部后来都被损毁了。今天我们如果去参观,已经看不出青花瓷的样子了。但从之前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国王对青花瓷的狂热,这种狂热并不仅仅席卷法国,也不限于宫廷,而是全欧洲自上而下的流行风潮。

当时,青花瓷在欧洲可以说是最为昂贵、最为流行的奢侈品。今天的任何一个奢侈品品牌跟它比起来,那都是小巫见大巫。即便是香奈儿、路易威登这样的产品,其流行的程度也完全无法和青花瓷相比。

这是西方的情况,那么中国呢?在中国,青花瓷表面上好像没有受到西方那种狂热的追捧,其实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的。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喜爱。尽管这个时候瓷器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但其他瓷器还是无法和青花瓷相提并论。

除了是流行风尚,是奢侈品,青花瓷还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顶尖的黑科技。有多黑呢?在青花瓷登陆欧洲后的一百多年间,欧洲人连青花瓷是如何烧出来的都弄不明白。17世纪,欧洲有一个与牛顿齐名的大科学家,叫莱布尼茨(Leibniz),现在大学数学里最基础的微积分就是他和牛顿同时发明的,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就叫“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个莱布尼茨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瓷器产生的理论。听这个理论的名字你就知道它有多么不靠谱,这个理论叫“水成论”。他认为瓷器的形成与水的压力有关。可见,瓷器的制作,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是相当神秘的黑科技。

那么,如此高端、奢侈、流行、高科技的青花瓷,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简单地说来,制作一件青花瓷主要有四个步骤。

首先是成形,就是把瓷泥做成你想要的样子,如做成一个盘子或一个碗的形状。

成形的方法很多,在古代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叫“拉坯”。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叫《人鬼情未了》,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主题曲也很流行。当主题曲在电影中响起,画面就是女主人公在拉坯。拉坯这个工艺很古老,几乎在陶瓷诞生之初就用。一直到今天,手工制瓷仍然是在轮车上完成。现在的轮车除了比古代先进,工艺上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你如果没有学过拉坯,会觉得有点难。

不过,更简单的成形工艺,其实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现在的孩子玩橡皮泥,捏法都是一样的。而且“捏”这种工艺到现在仍然在运用,特别是雕塑类的瓷器,如果你想做个小猫小狗,都可以捏出来。

当然,不管用哪种工艺,做青花瓷的第一步都是成形,就是把想要做的样子做出来,无论是做个盘子,还是做碗,或者做个小动物。这步完成之后,就要等这个形体干,然后再进行第二步。

其次是画青花。

画青花的方法与画国画差不多,用的都是毛笔。当然,画国画用的是墨,画青花用的是青花料。青花料是一种矿物原料,跟墨其实有点类似,本身是灰黑色的,也是靠水来调浓淡。因为烧出来的青花是蓝色的,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青花画的时候也是蓝色的。

香港大导演李翰祥拍过一部电影,叫《风月奇谭》,讲了三个风月场上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景德镇的一家制瓷作坊里。因为在作坊里拍,所以有很多制瓷的场景。看得出来道具经过了精心布置,可惜基本上都是错的。最显著的一个错误就是画师画的青花都是蓝色的。

虽然画青花也发展出一些特殊的工艺手法,但总体上和画国画差别不大。所以我有朋友来景德镇,无论大人孩子,我都会让他们体验画青花。去年在上海与无印良品合作,也是画青花。就算你完全不会画画,随便几笔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下来是上釉。

上章我们专门讲过釉。釉就是瓷器表面那层光滑坚固的物质,在烧之前是泥浆状的。上釉就是把釉这种泥浆涂满坯的表面。把画好的坯完全浸入釉中,是最简单的办法,现在也还在使用,但并不是只用这样的方法。随着工艺的进步,发展出了很多上釉的工艺,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釉涂满泥坯表面。

完成上釉之后,最终就是烧窑。

青花瓷要经过1300℃的高温,而且要烧制很长的时间。古代烧一次窑,要三天三夜,现代烧窑技术和设备都大大地提升,最快只要几个小时。在古代,烧窑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因为古代的科技不发达,对温度无法用科学仪器来测量,只能凭经验。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要掌握窑里的温度是1250℃,还是1300℃,这得有多难。

经过这四个步骤,一件青花瓷就制作完成了。完成之后的青花瓷表面有着一层透明的釉。它就像一层光滑细腻又坚固的皮肤。整个工艺流程和步骤,从陶瓷诞生之初,就差不多已经是这样了,后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烧制青花瓷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这只是表面的工艺流程。它背后所包含的工艺和技术,远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特别是把它放到元代,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