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重建:如何修复有裂痕的关系
- (法)西尔维·田纳本
- 2597字
- 2022-06-29 16:51:48
第1节 个性是一种世界观
“我们是用相同的黏土制成的,但使用的模具却不同。”
——谚语
一段关系至少涵盖两种不同的个性,它们体现你对世界的看法。你的世界观通常建立在以下几点之上。
第一,你在遗传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获得的信息。“遗传水平是生物化学水平的基础,生物化学水平是神经生理水平、行为水平、关系和情感水平的基础。”[1]孩子在子宫中获得了父母的基因和情感,其性格开始形成,代际传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其作用是好是坏。[2]
第二,家庭(或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给你带来的影响,包括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你的性格,在各个方面制约你。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非常具有可塑性和启发性,是一个可以不断学习的地方,它既含蓄又明确,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表达方式、情绪管理、饮食、衣着、护理等。这进一步增强了家庭在各个层面的影响,比如社会文化环境、意识形态、兴趣、品位等。与许多动物相比,人的感官能力较为逊色,因此产生了很多相关的训练:孩子们被训练去看、听、闻、感觉和欣赏。通过这种方式,你学会了在家庭中感知你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并在那里获得了语言能力。
第三,你也被社会文化环境所浸透,没有人能逃脱其影响,它是另一个在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的制约因素。你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你(以一种含蓄而明确的方式)创造各种文化要素。
第四,你正在并将持续使用的应对这些制约因素的方式:感知并分析自身所有的经历,包括自身所经历的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即使还不会说话,也需要理解自己的内心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尽管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但他们试图从本能、情感和精神层面来理解这一切,通过不断解释他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经历过的,做出推断。
解释不是现实
主观认知(推断)是你根据你所观察到的事物做出的推论(解释)。它们或多或少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出现的概率是不确定的。“我们所感知的不是有自身规律的外部世界,而是有自身规律的内在世界。”[3]如果一定要进行推论(例如在科学研究中),那么它们可能会给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困难。例如,仅仅因为一个人不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推断他是“奇怪的”或“别有用心的”。你怎么知道这个人符合这个或那个形容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对许多有关他人或自己的解释提出了质疑。人际关系可能会因为与现实相差太远的推断而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因为推断与现实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它如同一个光标,被放在从“错误”到“正确”的直线上(见图1-1)。
图1-1 从错误到正确的直线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写道:“我们生活的幸福或不幸,对另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一种难以察觉的事实。”解释对于理解或相信他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解释可能是错误的。事实上,“刻板印象的力量恰恰在于它通过一种明显的、非自愿的方式得出某一事实”。[4]你的世界观引导你不断“解码”他人。
因为有两种认知——事实认知(可观察的、客观的、科学的)和推断认知(解释的、推论的),所以,你观察周围事物及自身的方式也有两种。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有用的、必要的(没有推论,就没有创造力或想象力,而它们往往是发现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知道如何区分两者。
即使是兄弟姐妹,也很难一直保持观点一致。是因为尽管有相似的交流和学习方式,但大家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吗?如果让兄弟姐妹几人和他们的父母分别讲述他们一起经历的一件事,你会听到截然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感知和解释受他们独特的世界观影响。因此,你有塑造自身个性和世界观的自由。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只有一个真理,你就不可能画一百幅关于同一主题的画”。[5]幸运的是,在青少年时期,如果你想,你有机会质疑很多事情,至少有机会质疑那些你能意识到的事情。简而言之,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解释及谈论你的感知的方式。你的世界观反映你独特的个性。当然,它也让人有了一些逻辑认知错误并形成相关的标签。例如,有些人只会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过多的选择扭曲了他们的解释。也有些人会一概而论:“小时候,有只狗咬了我,因此狗都很坏。”还有一些人会得出过于消极的结论,他们有时会过度受当前情绪的影响,从而扭曲事实。这也产生了一种世界观。
最初的相遇
你如何选择与你开始一段关系的人?你用什么标准评估一个人?朋友可能会把他人介绍给你,你也可以在工作场所、休闲活动中遇到一些人,你建立一段关系的机会很多。有时,你只需要看某人一眼就会被其吸引,并且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希望有一段友好或浪漫的关系。或者情况恰恰相反。当你第一次看到某人时,你几乎完全无法控制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主要是无意识的过程,而在有意识的层面上,你会一点一点地了解他人。在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希望被取悦,对他人产生积极的看法,留下“好印象”(见图1-2)。
图1-2 对他人做出反应的过程
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想在他人身上看到什么,这是人类的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的个性被发现的过程,但这并不总是真实的。
第一次见面时,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会对一个人有初步的想法。你与他一起度过的每一刻,都会丰富、补充这个想法(有时这个想法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最初印象也是你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时通过你收到的所有信息而产生的。因此,你与他人的沟通直接受第一印象的影响。你会不断解释你对这个人的看法(通过他的着装、自我介绍、行为、态度、表达方式、言语等)。你的这些推论都基于你构建的“类型学”进行,它们对你来说很重要,是你的标准和过滤器。例如,如果你感觉你面前的人“看起来不太友好”,你就会保持警惕,而他会感觉到你传递给他的非语言信息,并可能因此有点儿不愉快。通过这种方式,你确认并强化了你的直觉。这一点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无趣的人,那么你的行为将与你感觉自己有趣、状态良好时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沟通不会进行得很顺利,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帕洛阿尔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保罗·瓦兹拉维克(Paul Watzlawick)用以下术语定义了“世界观”:个人可以从无数的经验、信念、影响、解释及其赋予感知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中,能实现的最复杂的综合。(感知对象包括构成环境的任何要素,无论是人类、物质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作用的,也是有限的,其取决于你的进步和适应环境的程度。它通过你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你的沟通方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