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样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报告(2020年)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编著
- 626字
- 2022-07-04 15:02:22
(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丰富多样
一是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榆林市榆阳区以马铃薯倒茬轮作为连接点,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产业,建设标准化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建成年处理秸秆和畜禽粪污3.5万吨有机肥加工厂,通过专家工作站培育高素质农民500名,吸纳返乡农民工千余名,2019年园区农业总产值3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21.8亿元,带动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探索形成了“马铃薯-饲草饲料-白绒山羊”种养模式。二是产业交叉融合模式。渭南市大荔县依托全国成熟最早、货架期最长、品质最优、标准最高、效益最好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全县种植冬枣42万亩,年产50万吨,品牌价值达40.93亿元。同时,依托丰厚久远的枣文化,强化与文化旅游交叉融合发展,建成集观景台、冬枣小镇、观光火车、中华枣源、三河枣语、枣文化长廊于一体的西部首个枣文化博览园。大荔冬枣造就了小坡村、建龙村、红星村等多个亿元村,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和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板块。三是科技渗透模式。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与驻区两所高校紧密协作,引进新品种70余种,推广新技术10余项。杨凌区菲格无花果种植基地正是看中杨凌的区位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依托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成果示范推广、交易展示的科技优势,借助杨凌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的合作东风,2018年就实现销售20万斤、酿酒15万斤、果茶5万斤、纯鲜果收入300多万元的好成绩,将无花果销售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应不断凸显。
陕西省大荔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冬枣产业核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