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人生的86堂人际交往课
- 陈文琴
- 1810字
- 2022-06-17 19:37:59
摆脱孤僻性格,走出交往困境
孤僻性格是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孤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合群”,有这种性格的人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接触,在交往中还有过于冷漠和不能适当表露情感的问题,因而常会陷入交往的困境,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陈杨是一名高三走读生,他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在数年前离异了。从那以后,母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陈杨身上,对他关怀备至,每天都会送他到校门口,下课又会把他接回家。一些同学难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这让他觉得非常尴尬。
在学校的时候,他表现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打交道。上课时也是缄口不语,偶尔被老师提问,也总会磨蹭半天,然后不情愿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课间休息时,陈杨也不会和周围的同学聊天,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戴着耳机发呆。有时同学试着和他交流,他只是冲同学看上一眼,就赶紧低下头……
上高中三年来,陈杨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班上的同学渐渐忽视了他的存在。但其实他的心里有很多苦恼,却不知道该向谁吐露。
孤僻性格不仅影响了陈杨正常的人际交往,让他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拥有朋友,享受友谊,还让他变得情感淡漠,甚至对周围的人怀有不耐烦或戒备的心理。他习惯于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会为孤独、寂寞、空虚所困扰。
那么,这种孤僻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斯等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了形成孤僻性格有这样几点原因。
1.个体的气质类型。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变得孤僻,但相对而言,抑郁气质的人若不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就更容易变得孤僻。这是因为抑郁气质者非常敏感,又很内向,而且常常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所以很容易变得沉闷,不善交往。
2.幼年的不幸经历。
父母离异、亲人离去、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等,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抚慰,却过早品尝到了烦恼、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滋味,这会让年幼的他们感到非常痛苦。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较为安宁的心灵空间,他们会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3.交往能力的欠缺。
有的性格孤僻者也曾有过较强的亲和动机,但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也不擅长进行语言沟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遭受了不少挫折。在屡屡遭到他人的嘲笑、埋怨、拒绝、训斥后,他们会对交往失去信心,并会与他人产生隔膜。
了解了孤僻性格的成因,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摆脱它的对策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心理学家提出的几点意见。
1.接受自己的性格,学会正确评价它。
性格孤僻者往往会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并会对自己做出一些不公正的评价,而这只会让孤僻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此,心理学家建议,孤僻者要正确认识这种性格的危害,并有进行改变的决心和主动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具备了摆脱孤僻的良好心理基础。
与此同时,孤僻者还应当客观地衡量自己的长处、短处。既不要夸大自己的长处,也不要刻意放大一些微不足道的短处,不必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也不要总是因为担心在交往中会被他人讥讽、嗤笑,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逐渐丧失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
2.回顾生活经历,找到孤僻的原因。
孤僻者不应回避自己的过去,相反,他们应当不时回溯生活经历,以便找到自己变得如此孤僻的主客观原因。
在众多的原因中,肯定会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而孤僻者应当将注意力先集中在主要原因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或改造,才能让自己逐渐摆脱孤僻。
3.学习交往技巧,逐步改善性格。
孤僻者还应下定决心突破自我封闭状态,要勇敢地加入集体活动中,并逐步提升和周围对象交往的频率。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新的交往受挫情况,孤僻者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沟通和交往的技巧,让自己能够顺利地应对生活中常见的交往情境。
比如,孤僻者要注意在交往中表露善意,并要学会进行清晰、友好的交谈,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在交谈中尽快打开局面。
当然,孤僻者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在交往中遇到不少困难,也会有打退堂鼓的冲动,此时一定要注意鼓励自己,继续尝试交往,同时要学会从每一次交往中总结经验,点评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孤僻者一定能够打开人际交往的突破口,也能够从交往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并能够重塑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长此以往,孤僻者也会变得不再孤僻,他们会爱上与人交往的感觉,性格也会变得随和、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