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吧,真有人研究这个:14个毫无用处的搞笑诺贝尔奖
- (法)亚历姗德拉·克罗 马德莱娜·韦西耶 马德莱娜·韦西耶
- 5064字
- 2022-06-15 16:58:28
序言
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探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现代社会对于科学的认识。现代社会的公民充分享受着科学带来的日常舒适,但其中却有很多人轻信贬低科学的言论,这些言论斥责科学僵化教条、拒绝创新。更有甚者,沉迷于中世纪的封建迷信、荒诞的启示,甚至新纪元运动[1]的精神灵性。的确,科学令人着迷,但它同样使人畏惧、遭人怀疑。因为人们怀疑,只要时机来临,科学就会匆忙提出最为疯狂的假说,全然不顾危险的后果。
同样地,科学家们也并非总冠有好名声。有些人认为,他们是一群不成熟的孩子,只顾自娱自乐,浪费公共资金,做一些无果的计算和危险的实验。另一些人认为,他们为形形色色的游说集团服务,甚至可能牵涉政府和机密部门策划的阴谋之中。
如何捍卫科学和科学工作者的名誉呢?要知道,只凭一些理性的论证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决定为一些古怪离奇的科学发现颁发“搞笑诺贝尔奖”。这一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滑稽模仿,也是一种反诺贝尔奖的形式。25年以来,一个别出心裁的机构《不可思议研究年鉴》(Annales de l'improbable recherche,也称《科学幽默杂志》)每年都会颁发10个奖项。其目的在于,让人“初看捧腹,过后引人深思”。获奖的发现,涉猎领域广泛,有些甚至完全出人意料,无所不有,无奇不有。例如骗人的小伎俩、不合常规的新发现、实实在在的小贡献、重大的科学进步,甚至是完全惊世骇俗的新奇成果。这些奖项也正是本书的灵感来源。我们将用它们来说明研究者们的希望、焦虑和幻想,展现他们的研究方法、个性特点,以及环境、流行现象和公众在其中的作用。
创立搞笑诺贝尔奖的想法源自杰出的幽默大师马克·亚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他是《不可思议研究年鉴》的创始人,书迷称其为AIR。我们应该赞许他所开创的反常又新潮的视角:通过将问题降低到闹剧的程度来吸引公众,从而让科研和研究人员们变得“更接地气”。
正是靠着花式“嘲讽”科学所获得的快乐,亚伯拉罕斯获得了出色的传媒效果。颁奖仪式在每年10月举办的大型科学笑话集锦—搞笑诺贝尔奖盛典上举行,地点为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Sanders eater)。获奖者们自费来到哈佛领奖,有人甚至不远万里,就为了能在脖子上挂上他们的奖品—一枚大大的混凝土纪念奖章。在颁奖盛典上,他们每人仅有30秒介绍自己的成果,1秒都不能多。他们公开嘲讽自己和自己的研究,往往让观众们爆发出大笑。然而观众们则十分挑剔,他们由哈佛大学学生、研究员、科学或非科学记者、演艺界明星,以及各种各样杰出或者奇怪的名人组成。
如果说这场颁奖礼和什么表演相似,那或许是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事实上,这一舞台秀的主创之一、幽默大师特瑞·琼斯(Terry Jones)也是搞笑诺贝尔奖的粉丝,他说:“太好笑了,这种看待科学家的方式亘古未有。”马克·亚伯拉罕身穿优雅的燕尾服、头戴大礼帽,用《大青蛙布偶秀》(The Muppet Show)主角青蛙柯密特的风格主持盛典。亚伯拉罕斯每年都会在台本中设计一些迷你歌剧和芭蕾舞剧。声名显赫的讲演人用24-7的方式来介绍他们的研究领域,即用24秒做“详尽的技术介绍”,随后用7个词“通俗易懂地概括”!这第二部分有时恰当得惊人,如“历史是对逝者的研究”。讲演通过电视直播传播到世界各地,观众激动万分,尤其当获奖者中有他们的同胞时,媒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所有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均可骄傲地将这一奖项列入其获得的荣誉之中。
亚伯拉罕会邀请百余位志愿者参与活动,其中不乏知名的科研人员,甚至包括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总是由这些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担任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奖嘉宾。即使激动的观众向他们投掷纸飞机,他们依旧搞怪又高兴地为获奖者颁奖。他们乔装打扮后,在知名女歌唱家旁唱歌跳舞,根据每年的主题,扮演成原子、电子、微生物、社区里的孩子,甚至鱼贩子等不同角色。他们也愿意担当摇奖的最大彩头,获奖者“可与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单独会面”。
为什么这些科学巨匠仅仅是出席了晚会,就能够为《不可思议研究年鉴》,尤其是颁奖盛典提供担保呢?他们说,因为这些搞笑、具有冒犯性的盛典可以唤醒人们对研究的兴趣,因为科学需要被推上舞台,需要向年轻人展示,科学研究者并非苦工的同义词,它也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快乐。
更何况,人们确实很难对亚伯拉罕斯说“不”,他是一位坚信圣诞老人存在的大男孩,也是出色的游说家。他说,探索之路布满失败。科学家的工作如此困难严苛,如若他们不能对之嘲讽和自嘲,便可能发疯。马克·亚伯拉罕斯认为,科学家拥有非凡的幽默气质,诺贝尔奖获得者友善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他也知道,确实存在一些严肃死板的学者,很多人太过自命不凡,不能忍受一丁点儿猜疑和不尊重。
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看上去很开心,这又怎么会令人感到惊讶呢?走出阴暗,收获掌声,与科学巨匠被一视同仁,相比之下,以滑稽好笑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科学成果这个小缺点简直不足为道。总之,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让自己出名,哪怕是坏名声,这种“成名”诱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正是这种愿望,吸引着那些无名小卒参加电视真人秀,也推动着政治人物频频登台露面,哪怕冒着被挑衅和嘲笑的风险。那么为何科学家不顺应这一潮流呢?
¤¤¤
马克·亚伯拉罕斯的个人经历也值得一提。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他成为计算机程序开发员,跳槽多家公司后,进入施乐公司(Xerox)。在那里,他注意到,他的计算机科学家同事们很难适应一家等级森严、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大公司的管理方法。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管理层因此开始张贴带有指令的备忘录,而员工们傲慢地无视这些指令。亚伯拉罕斯从中看到了自娱的契机,他在同一块布告板上张贴了一些和几个同事自制的捣乱告示。假备忘录把真备忘录的呆板和形式主义风格漫画化,并指出其中对员工的限制和对企业的不良效应。管理层起初不以为意,直到人力资源专员发现,假备忘录比真备忘录有效得多,它们使员工心情愉悦,同时谴责了那些不合常规的规定。于是,亚伯拉罕斯顺理成章地升入管理层,或许就是那时诞生了“初看捧腹,过后引人深思”的想法,后来这一思想被他视为信条。
于是,亚伯拉罕斯开始寻找一家创新型小公司,以便将这一信条应用到更大的计划中,他希望自己不但能够发挥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还能将他的嘲讽技能发挥到极致。然而,所觅无果,他便于1984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起了一个夺人眼球的名字:“智慧模拟器”(Wisdom Simulators)。亚伯拉罕斯在企业界混迹数年,他知道,决策者害怕犯错,他们愿意为避免犯错支付高昂的报酬。于是,他开始着手开发一种计算机工具,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他开始收集各类哲理故事,有骇人的,也有搞笑的。他最初联系的那些银行业老手心甘情愿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他们在其中收获了智慧和经验,但也险些因为错误的决定被解雇、杀害或者身陷囹圄。亚伯拉罕斯创建的工具通过与用户共享决策者的经验,训练管理层选择最恰当的解决方案。这些决策者遍布业内各层级,他们之间却鲜少或从未交流。绝妙的模拟器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买家,这可以被看作是互动式培训的鼻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商界、工业界和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亚伯拉罕斯如果不借此机会加点儿幽默元素就不是亚伯拉罕斯了,他无情地嘲笑着那些走错路的使用者。
然而数年后,亚伯拉罕斯不得不承认:智慧模拟器已然十分脆弱,再无转机。他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因为身陷例行公事而感到厌烦,终于承认自己走错了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被恐惧所困扰,害怕有一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只要有勇气去尝试一些疯狂的事情,就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让自己更满意的生活。疯狂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他多才多艺,却无一技技压群芳。他是一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却远不及另一位哈佛校友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知道自己很搞笑,但不认为自己会成为职业喜剧人。他一直喜欢写作,却不认为自己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了解学术界,却未有研究员之才。成功创立公司,却使之难以为继。
这正是万千男女正在意识到的问题,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无法在选择的道路上发光发亮。如果您也处于这种情况,请从马克·亚伯拉罕斯的故事中获取灵感吧!他没有哀叹悲惨的命运,没有控诉残酷的人世,不妄自菲薄,亦未接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而是充满想象地不懈寻觅自己的志向。终于,他找到了,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使才能得以施展,缺点皆化为助力。这一领域叫作“科学幽默”,而他,是无可争议的大师。
¤¤¤
故事始于1990年,当时亚伯拉罕斯正在寻找一本融合科学和幽默的杂志,以便向其推介他从职场中获得的奇妙故事。《不可重复之结果学报》(Journal of Irreproducible Results,JIR)几乎是唯一一本符合要求的杂志。该杂志由两位幽默的科学家—病毒专家亚历山大·科恩(Alexander Kohn)和物理学家哈里·J.利普金(Harry J. Lipkin)—于1957年在以色列创办,后被出版科学医学杂志的知名出版社布莱克韦尔科学出版社(Blackwell Scienti c Publications)收购,它是一份真正的伪科学学报,内容夹杂着笑话、打油诗、讽刺小品文、连环画和一些真实的奇异故事。因为没有受众,《不可重复之结果学报》濒临停刊,布莱克韦尔科学出版社亦束手无策。在向杂志社投稿数周后,亚伯拉罕斯接到一通电话。这是一份意外的邀请,杂志社希望他成为主编,并委以复兴杂志的重任。他考虑了5分钟便答应下来。
在亚伯拉罕斯加入之前,《不可重复之结果学报》每年都会向一位推介最荒诞研究成果的科学家颁发“不名誉奖”。亚伯拉罕斯将其改名为“搞笑诺贝尔奖”,将奖项扩增至10项,并为其举办颁奖典礼。4年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布莱克韦尔科学出版社。他的离开并非形单影只,几乎全部《不可重复之结果学报》的撰稿人都毫不犹疑地放弃这本垂死的杂志,开启了新的探险之旅。
不久,亚伯拉罕斯创办了《不可思议研究年鉴》,并成为公司坚持不懈的宣讲人,他到处演讲、出席广播和电视节目。他是《卫报》(The Guardian)周评专栏作家,写作内容从躁郁症数学模型到分析剑桥公爵夫人可爱的妹妹皮帕·米德尔顿(Pippa Middleton)的臀部形状,他在专栏里向读者们介绍着一些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的研究。他将一些特别有趣的案例录制成3分钟长的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广受好评的《不可思议研究年鉴》网站上。您只需连接互联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不可思议”(improbable),便会看到位列搜索结果之首的“不可思议的研究”。
¤¤¤
马克·亚伯拉罕斯德才兼备,风趣热情,对最反常规的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最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视同仁,尊敬谦恭。他擅于介绍各类发现,无论是荒诞的、绝对严肃的,还是搞笑的。如果哥白尼仍然在世,亚伯拉罕斯必然会为其颁奖,表彰他提出了日心说这样新奇的假设。倘若人们知道母鸡可以将钾转化为钙、青蛙可以悬浮、外星人会搞大地艺术,一定会和他一样欣喜若狂。
表彰科学和伪科学成果时,亚伯拉罕斯并不关心它们是否有价值,只要它们有趣,便会得到奖励。他鼓励人们自己思考这些发现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与商业考量没有关系。在耐心地观看了盛典影像、阅读了马克·亚伯拉罕斯的著作、浏览了“不可思议的研究”网站之后,我们发现“初看捧腹,过后引人深思”的信条只兑现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未得以兑现,因为亚伯拉罕斯的搞笑并不利于人们对30秒介绍的科研成果价值的思考。所以不可思议的研究和搞笑诺贝尔奖就像是一只“独脚兽”,为它接上另一条腿或许是异想天开,但至少我们可以给它配副拐杖。通过介绍一些获奖研究,我们希望能兑现马克·亚伯拉罕斯的后半段信条,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以便让他们对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评判。总之,我们在此邀请读者体验研究者的角色。
自1991年起,每年颁发10项搞笑诺贝尔奖,这些发现既有真,也有伪,既有严肃的,又有荒诞的。它们勾勒出科学大家庭的轮廓,通过它们,我们探索着未知世界,科学甚至跃进我们的厨房、钻进我们的大脑、与经济或地缘政治相结合……它们说明,科学有时会误入歧途,但从事科学研究的既然是人,就必然不完美,尤其是那些老糊涂、贪婪的野心家、狂热教徒分子,甚至骗子,但科学本身仍然精妙伟大,充满魅力。
我们选取了在我们看来最有意义的14个搞笑诺贝尔奖;两项揭示了外星人的古老传说;两项表彰神秘医者的发现;两项颁予了当代炼金术士;两项昭示了关于水之记忆的悲喜剧;另有两项物理学奖和3个有趣的经济学故事;以及,为了让读者们心情愉快,最后一个奖项是关于艺术和美的研究。
因此,以下便是不可思议的研究之中那一小部分精华与糟粕。
[1] 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新时代运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会现象,起源于1970—1980年西方的社会与宗教运动。新纪元运动涉及的范围极广,涵盖了灵性、神秘学、替代疗法,并吸收世界各个宗教的元素及环境保护主义。自我心灵、新心灵、身心灵等词语指的都是新纪元思想。——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