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最深情的教养

我致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娜·卡特进行咨询。卡特教授也是一位家庭幸福咨询师。解答客人疑惑时,卡特教授常会建议他们制订一个感恩仪式。例如,吃晚餐时,每位家庭成员都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是在睡前分享当天发生的3件美好的事。“感恩会让孩子变得乐观,有助于舒缓他们内心的焦虑。”卡特教授说。

最近,卡特教授组建了新家庭,加上继子女,她家现在有4个年龄11岁到14岁不等的孩子。卡特教授家的感恩仪式已经进行多年。“你不会希望感恩变成一桩苦差事。”卡特教授说。当卡特教授在外出差或孩子们不在家时,她往往会请大家用短信的形式表达感恩之情。

卡特教授的邻居听说感恩仪式后也开始效仿,不过她的儿子很害羞,不好意思当面表达感恩之情,所以他们会在每天晚餐前,在纸上写下自己感恩的事情,然后统一放进盒子。

我问卡特教授,她的孩子有没有反对过这种教育方式。“感恩伴随着孩子们一路成长,所以他们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认为自己理应得到爱和照顾。”她的话让我想起了派对上的那些母亲。

“孩子不想成为他人操控的玩偶,”卡特教授说,“家长的控制欲越强,越想帮孩子规划人生,孩子就越容易忘记自己是谁,以及想要什么。”

这让我想到“千禧一代”。当我在进行由约翰·邓普顿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时,曾举办过感恩座谈会。很多专家、职场父母和全职妈妈参与了座谈会,热烈讨论了感恩这一话题。有人坦言自己以前从没认真思考过感恩,但这场座谈会后他们会对自己的生活感恩更多。“这个下午改变了我的生命!”一位女士在座谈会结束后给我发送了这样的邮件。

“千禧一代”参加的感恩座谈会的状况则完全不同。这些20岁出头、正在上大学或刚开始工作的孩子还无法客观认识自己,很多孩子甚至厌恶感恩。

“我讨厌那种我欠了你什么的感觉。”生活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22岁的格雷格说,“我不喜欢收礼物,或是受到友好对待,它们会让我觉得尴尬。”

不少年轻人赞同格雷格的说法。他们明确表示,实际上,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对父母负有责任和义务。当一位年轻女士被问及是否感激自己的家人时,她皱起鼻子说:“我可能会感激熟食店的店员,但我的父母只是在遵从人的天性,毕竟连大猩猩都知道照顾自己的孩子。”

啊,是的,他们把父母比作大猩猩。如果我们的举动是生物必然性,孩子们又为什么要说谢谢呢?孩子的生物必然性之一就是独立生活,而感恩和独立似乎是对立的。虽然座谈会上的年轻人目前还需要父母的帮助,但他们想假装自己不需要。格雷格自己也承认说,当他付不起租金时,父亲会帮他垫付。“但我不喜欢他这么做,我之所以搬出去住就是想靠自己生活。我拿了他的钱,心里却愤愤不平。”格雷格说。

一位名叫埃玛的年轻女士与格雷格“同病相怜”。她刚从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所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实习,她的房租也是父母支付。“那是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所有的感恩之情都被‘我得依靠他们’的内疚和烦恼掩盖了。相比感恩,我更多的是觉得内疚。”

这些年轻人似乎都拥有模范父母:慷慨,渴望给予刚毕业的孩子支持,帮他们打开局面。但这些孩子非但不感激父母,甚至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了父母的钱和其他帮助。令人惊讶的是,在内心深处,这些孩子会感恩父母的帮助,但同时他们也非常懊恼,懊恼自己还不能独当一面。于是,就像埃玛说的,内疚超越了感恩。

“这是控制执行的问题。我明明想独立完成,并没有寄希望于他人的支援。”格雷格说。

阿基勒的故事清晰反映了这些矛盾和困惑。阿基勒身材纤瘦,一头黑发,今年18岁。最近,他获得了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除了学费和奖学金,学校还给他安排了很棒的宿舍,并送给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即便是最糊涂的“千禧一代”,也该对一年5万美元的礼物感到感恩了。但阿基勒并不这样想。他告诉我们,他真正的梦想是去杜克大学念书。在那里,他可以交到很酷的朋友,观看精彩的篮球赛。尽管阿基勒已经接受了那所大学的奖学金,知道自己会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他每天都在自我谴责。

“我很感恩自己获得了这笔奖学金以及其他东西,但也讨厌这一切,因为我想要的不是它们。”他难过地说。

你能对一个讨厌公费上大学的孩子说什么呢?这些年轻人得到了很多礼物和善意,但却不感激这一切。是他们忘恩负义吗?我不觉得。他们就是典型的大学生,一方面清楚知道自己很幸运,一方面依然会任性地喊:“我想自己来!”

他们不太可能直白地向父母表达感恩,但也会为此不安,进而想要某些东西来平衡、缓解它们。埃玛告诉大家,她向父母表达感恩的方式就是“做到最好”。

“妈妈告诉我,她在产房里待了24小时才生下我。他们供我念大学,所以我要做个好孩子,为他们做一些对我来说同样艰难的事情,这样才算回报他们。”埃玛快活地说。

“同样艰难的事情?”什么样的事情?

埃玛想了一会儿。“噢,我知道了!”她洋洋得意地说,“有时候我会坐在那里,听母亲发40分钟牢骚,抱怨动物们把蔬菜园里的蔬菜嚼坏了。我知道这是小事,但相信我,我一点儿也不享受!”

就是这样。埃玛认为,陪母亲聊花栗鼠是一场公平的交易,完美回馈了父母的付出,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这让我想起了第十一届美国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他在诗作中回忆起小时候在夏令营里为母亲制作的那条挂绳。“她赐我生命/喂我奶水/而我送给她一条挂绳……”柯林斯同时对自己的幼稚信念感到惊奇:“无聊时编织的一文不值的东西/我却认为它足以让我们平等。”

相信读这首诗时,你也会嘴角扬起微笑,不是嘲讽诗的内容牵强附会,而是因为我们都对这些文字有真切体会。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曾在毕业演讲中完整地引用这首诗,并指出:“时时澎湃的感恩之情提醒我们:人生并非尽在掌握,我们随时可能背上债务或需要帮助,我们很脆弱。”

没人想遭遇财务危机,或是被脆弱、失控的情绪俘虏。沙洛维校长继续说:“如果不能打破‘完全自力更生’的执念,我们就不会收获幸福。只有以开放的态度接受他人的帮助,并报之以感谢,我们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