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2.6.1 技术路线以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为主,燃料电池技术以产业化为目标

2017年10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组组长王秉刚在新能源汽车投资论坛上表示,我国采取以电力为主要能源消耗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是环保的。从实用里程优势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升级改造上考虑,在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重点支持。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现在我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储备方面还很不足,未来,我国要以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为目标。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从产业链上,我国要突破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堆及材料、车载储氢与加氢站等核心技术。

2.6.2 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政策驱使或加快市场普及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日趋完善、市场高速增长,产业化程度达到初期阶段。动力电池的单体比能量密度在2020年达到300W·h/kg。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到2030年,固态电池规模会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可能达到500W·h/kg。汽车生态圈的供应商、服务商也将进一步走向产业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在2020年前将逐渐退出,汽车市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各地政府出于更严格的环保考评要求,预期会通过加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销售限制或者增加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加速发展。

2.6.3 市场竞争加剧,续驶里程为首选指标,性价比是核心要素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新造车势力以SUV车型、跨界车以及先进的智能网联应用配置为卖点的量产产品将陆续上市,跨国企业加大新产品的引进力度,传统汽车企业也转型升级新产品,这些将形成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在产品选择上,消费者更注重技术、性能、续驶里程、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其中,高续驶里程和高性价比是消费者的主要考虑因素。

2.6.4 个性化智能制造、平台化、模块化、集成化增强传统汽车企业优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呈年轻化趋势,他们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会明显增加。随着IT信息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加快,以个性化定制为目标的智能制造会被一些企业逐渐采用。同时,共平台、柔性生产、模块化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化程度,扩大传统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汽车硬件上的优势。为了增强汽车企业的自主性,一部分企业将独自掌控核心的控制管理和运营系统。

2.6.5 共享出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分化,企业分工更专业化

智能电动汽车与共享出行模式互相促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将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中高端的私人购买消费用车,一部分是中低端的共享租赁用车。随之而来的是在产品性能、配置、主导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化。

共享出行及智能汽车打造的生态圈会催生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促使生态圈企业的分工更专业化。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产品、产品附加的服务、共享模式生态圈的外围服务等,使产业链内企业与企业间的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增加产业链条外企业间的合作。未来,生态圈内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运营效率就越高,盈利空间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