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春秋

一百一二、春秋

趁着这连续以来的好天气,“乐土号”改变航线后的一帆风平浪静,阿幸翁继续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讲述他的千年旅程:

“洛邑就是洛阳。我跟你们讲过,是我的义兄周公姬旦营造的新都大城,为了便于宅兹中国,方便管理东方广大的国土。给予我兰芳之封的周成王姬诵先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规划完成。之后,周公姬旦到达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进行了占卜,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皆卜兆大吉。于是,周公便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呈送给成王,得到成王的赞许批准后,于十四、十五日,杀牛、羊、猪等牺牲,在新邑立庙祭地。又过了七天,周公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之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成周之建后,那从大商宗庙里搬出来的九鼎被放到了天子明堂当中,常年有八师的军马常驻在那里,威慑东方。”

“以前,周天子自己掌管着最多的军队,诸侯按照爵位大小,保有多少不等的军队,甚至伯子男的诸侯都没有常备之军。公侯之国,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诸侯中最多一国之军,都不可能超过万人。就算掌握兵马,他们也必须听从周天子派遣的‘命卿’——就是钦差大臣的调动。遇到征战,天下的军马都需要听从周天子的调动;如果周天子自己不领兵,他会选点诸侯,赐诸侯弓矢,然后才能出征;赐诸侯斧钺,然后才能行杀伐之事。这就是古书上一直在反复提到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成周洛邑以后,周天子所拥有的从关中到中原成周的千里沃土,就只剩下洛阳最近极少的那么一片土地了,无论是土地、物产、人口还是军队,可以说减少了一大半。这样一来,天子自身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比较下来,不过是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实力。大家还能够继续遵从他,仅仅因为一套‘遵礼’的名分而已。”

“这一整套的设计,都是周公姬旦苦心勾画的结果。到了周平王东迁以后,十分显然的是,这些天子对于诸侯的限制都不管用了。有些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比如临近天子的郑国诸侯郑庄公姬寤生,就率先动兵和周平王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争执而打仗。就显示着,大周帝国的天下已经完全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地平静。诸侯们不再安分守己地呆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他们可以自随自意地打仗出兵,扩充地盘,互相兼并,相互交谊,甚至对周天子也是想去朝觐就去,不想去也不用去了。那些在东西南北边缘区域的诸侯,可以毫无限制地自行扩大军队,与他们周边的所谓‘戎狄蛮夷’作战,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慢慢成为了天下之内,比周天子更有权威的人。礼乐征伐开始自诸侯而出了。”

“当然,这段时期内,这些诸侯大体也不会做得太过分。他们只是想成为厉害一点的诸侯,也没有取代周天子占有天下的野心,大部分还不敢称王,更不敢说自己是天子。所以整整这三百年,整个中土充满了纷争,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世界虽然不太平,但也没有到天翻地覆的程度。我的一位老师孔子,在这段时间内编撰了一本史书,叫做《春秋》。”

那些留心阿幸翁讲述的聪慧孩子,就抢着有话要说:“对对对,春秋。在周代,人们最关心的时令主要是春天和秋天。春耕秋收,春秋要辛苦劳作,所以,他们把年岁和历史叫做‘春秋’。我们兰芳国天气炎热,只有长夏,如果要写一部历史书,就叫做《兰夏》!”

“兰夏,嗯嗯,很好,《兰夏春秋》!”头发斑白的阿幸翁不禁在船头向南远眺,心中的黍离之悲更加的浓烈了。他不禁独自地念叨:“春秋一世,三百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我们的兰芳之国,未想依旧没有逃脱这春秋沦亡的厄运。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