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从大喇叭里听广播知道了有一种讲话发音是正规的,我觉得很好听,基本能听明白,但学不来。
没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春节后戏台上唱戏的人报幕说话像极了大喇叭里的腔调。有一起玩的小朋友告诉我这叫普通话,我们模仿戏台上的大人玩演戏游戏时,负责报幕的人必须用普通话说出歌名。在我看来,普通话是一种接近高级的语言。
大部分外乡人说话和我们不一样,有些接近普通话。断断续续借住在我家东屋的那些人基本都是说普通话,我虽然不能全听懂,但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从走进校门那一刻,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来自城里的外乡人,在她的熏陶下,很快我就能把她讲的普通话全部听懂了。也因为这个老师的标准发音,对我一年级学拼音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后来换的老师都是本村土生土长的,她们平常虽然和我一样说土话,但讲语文课文是要尽力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朗读。
对于讲普通话,我表现的很努力。因为我真正体会到了会讲普通话的优越性。
据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家外乡人逃荒流落到我们村就暂住下来,没想到这一住就再也没有离开,成了我们村的村民。因为穷困的根基,解放后受到村领导的格外看重,其成分自然及其光荣。儿子后来有了正式的工作,女儿嫁到了本村某家。子女因为从小在我们村里,都会讲一口地道的土话,当然也能听懂父母讲的他们自己那种接近普通话的家乡话。
学校的老师当中有两口子就是他家的儿子和儿媳。他们的孙子和我年龄相当,很漂亮活泼。孩子大概受到爷爷奶奶辈的熏陶,普通话讲得很好。很快成了全校首屈一指的明星人物。六一儿童节定然是打头阵的主力。
不久,这个女孩的表姐妹们也出现的我的视野,每一个都有特色,虽然不能算最漂亮,但没有一个丑的,都是机灵又活泼,而且个个张口就能讲出普通话,真有点像大喇叭里的广播一般。
每当六一节,这家人的女孩们都是风采飞扬的。我暗自羡慕着,内心还有着一丝的崇拜。
喇叭是全村人的媒介,村里不同位置都有大喇叭,每家每户家里后来也安装了小喇叭。有时晚上躺在姥姥家的大炕上还没有睡着,就听着窗户上的小喇叭播诵起来,播报几年级几班的某某朗读什么。这无疑就是让全村的大人孩子都知道学校谁家有个小女孩精灵一般,非等闲之辈。不知道躺在被窝里的明哥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是五味杂陈。
我似乎找到了榜样与目标,虽然知道自己永远到达不了明星的高度,但一定要向明星看齐。
语文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会用普通话朗读,尽管我能听出老师讲的也不是很地道,但我觉得老师尽力了,她毕竟也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
推广普通话从语文课堂做起。
有一天的自习课,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全班每人都要大胆地上讲台朗读一篇课文,抽签选课文。同学们都在犹豫,老师鼓励大家举手,没人敢举手。老师急得催促:谁想第一个上讲台抽签朗读课文?我有点担心这样下去最后肯定是老师指定谁上。于是,我第一次大胆举手充当了出头鸟。我想彻底和过去那个胆小自卑的自己告别,证明给所有人看。
老师惊奇地看着我走上讲台,我抽到的课文是《南京长江大桥》,当我翻开课文大声朗读起来时,心里是紧张的,感觉紧张发颤的声音似乎自带了哭腔。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总算把课文念完了。老师让全班同学给我鼓掌,我在掌声中走下讲台后,其他同学开始陆续举手。
我的这次勇敢挑战应该给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在一天天重视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