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这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现在这句话却变成“有啥都别‘混,没啥别没劲”。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混”远远比病魔要可怕得多,当一个人被病魔袭击之后,只要他能够坚持接受治疗并以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那么他就有很大的希望恢复健康。
而当一个人总是“混”的时候,那么他的日子也就“病”了。
事实上,并不是这些人本来就有厌世情绪,而是他们生
活在一种“很没劲”的日子里,然而这种“很没劲”的生活却是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孜孜追求之后才得到的。
当他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后,便开始享受“当下”,而不再继续有追求,开始“混日子”,结果越“混”越没劲。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人们混日子的呢?
可以说这一切缘于我们没有长远的追求,因此,给自己制订长远的人生规划是我们拥有一个幸福人生的关键。
当很多人取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之后,也会一样逐渐进入一种“混日子”的状态当中。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功者了,或者会产生自己一直会成功下去的错觉,结果在“混日子”的状态中逐渐迷失。
但是在追求到成功之后就变得没有朝气、失去理想,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一旦你为某一个小小的成功停下来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一个混日子的人,进而演变为一个失败者。
只有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够拒绝“混日子”的侵蚀,才能在原有的成功基础上做到“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的现象—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于是在一团忙乱中又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由此可见,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
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于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
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质损失。
所以,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
所以,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
争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
有位广告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
时间比较紧,为了赶工,他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没
有很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一一服务部
的电话号码被他们打错了一个。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那位广告经理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
的问题料理清楚,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
与此同时,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人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才把残局收拾好。
如果不是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和大家的帮忙使他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试想,假如在审核样稿的时候那位广告经理稍微认真一
点,还会这么忙乱吗?
当然不会。
那么,我们平时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又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
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忙?
当然要忙!但希望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
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分量。
由此可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每个人做事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相反,如果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就要去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要做第二次、第三次,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
也许你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一点错都不犯这是不太可能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在工作中绝大多数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人犯错误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不犯错的能力,而是没有不去犯错的态度。
所以,只要我们端正做事的态度,就一定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
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