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温庭筠生平与创作
- 温庭筠:山月不知心里事
- 张逸尘 隋忠静
- 11288字
- 2022-05-06 10:49:19
生平:才高累身,命运坎坷
温庭筠一生踽踽独行,用毕生精力探求个人命运与时代力量博弈的结局,他不怕输赢,始终以一掷千金的豪迈气魄从头再来。纵观晚唐,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倾轧,温庭筠独善其身,从佛教禅宗中寻求答案,从内敛中突破出柔中带刚的力量,赋予词作不一样的历史局面与风格魅力,令人为之赞叹。
籍贯、世系、生卒年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关于其籍贯、世系、生卒年,历史上记录不一,学界对此也莫衷一是。关于温庭筠的籍贯,《旧唐书》载其为太原人,《新唐书》载其祖温大雅为并州人。学者顾学颉在《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提到“盖太原、并州系一地,唐属河东道”。而一说,温庭筠“一生,从未涉足太原一带,所作诗文,也不以太原为乡土”,“庭筠占籍应即在无锡附近”,又说温庭筠“贯太原,但寄籍却不在江南……温庭筠应家鄠县”。关于温庭筠的世系,虽暂无定论,但一般认为其系唐太宗贞观初年的宰相温彦博之裔孙,家世显赫。
关于温庭筠的生卒年,更是众说纷纭。一说温庭筠生于宪宗元和七年(812),一说其生于元和十二年(817),又说据温诗推断其应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还有学者研究后推论温庭筠应生于公元798年,或公元817年,或公元824年。各学者均有立论支持,故而不易定夺。
至于温庭筠的卒年,更是没有确切的推定。根据温诗《赠蜀府将》中的题下自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一句,有学者认为温庭筠“卒于咸通末,得年六十左右”;一说《赠蜀府将》一诗应作于大和三年(829)南诏入蜀后不久,并非温庭筠晚年之作;一说《赠蜀府将》诗中饱含豪杰之气,应是忆旧而作,题下自注“蛮入成都,频著功劳”一事应发生在咸通三年(862)。因此种种,有学者认为温庭筠卒年应为咸通七年(866);又说,其卒于中和二年(882)或咸通八年(867)。
屡试不第
唐朝初期,温彦博跟随李渊、李世民父子征战沙场,受到帝王重用,温氏家世显赫,可谓盛极一时。然而等到温庭筠出生时,唐王朝正处于矛盾显著、风雨飘摇的颓败时期,其自然无法享受祖上显赫带来的持续福利,既无权势可倚,又无葭莩之亲可靠,其《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言“浪言辉棣萼,何所托葭莩。乔木能求友,危巢莫吓雏。风华飘领袖,诗礼拜衾。欹枕情何苦,同舟道岂殊。放怀亲蕙芷,收迹异桑榆。赠远聊攀柳,栽书欲截蒲。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在这种背景下,温庭筠一心求仕,将出人头地、一展鸿鹄之志的愿想寄托在仕途之上。
温庭筠才思敏捷,堪比七步成诗的曹植,《唐才子传》载温庭筠“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其“每赋一韵,一吟而已”,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又载其“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其为“温八吟”“温八叉”。温庭筠的聪慧超乎常人,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屡试不第,这与其桀骜不驯、蔑视权贵的性格密不可分。相传,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由京兆府荐名,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这次应试未中的结局早已暗中埋下伏笔。究其原因,要从温庭筠与庄恪太子李永的关系说起。
李永(?—838),庄恪太子,唐文宗李昂之子。大和六年(832),李永被立为太子,但却引来众人的嫉妒与怨恨,陷入后宫斗争的泥潭之中,深受其害。唐文宗新宠杨贤妃因担心太子继位对自己的权势、身家性命构成威胁,便多次在唐文宗面前谄言诋毁李永,最终逼死了太子李永。温庭筠与庄恪太子的关系问题,学术上也存在异议。一说其与太子关系非同一般。温庭筠曾作《太子西池二首》:“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鬓轻全作影,浅未成眉。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花红兰紫茎,愁草雨新晴。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日长嫌辇重,风暖觉衣轻。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横吹曲辞·雍台歌》:“太子池南楼百尺,八窗新树疏帘隔。黄金铺首画钩陈,羽葆亭童拂交戟。盘纡栏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早雁声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人们推断,温庭筠之诗当属从游时所作,其中所发感慨亦是“从游文人因其事关己所发,由衷的兔死狐悲之词”;一说温庭筠与庄恪太子只是普通关系,他曾著诗《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但之前与太子连一面之缘也没有。无论历史上温庭筠与庄恪太子是否关系亲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温庭筠确实因此受到了连累,应试也以失败收场。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参加京兆府试,这次应举还算成功,荐名居于第二。但由于牛(僧孺)党不满其政治态度,温庭筠竟被黜落罢举,不能参加次年的礼部进士考。这次不第对温庭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鄠郊住了两年,其后作诗《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未知鱼跃地,空愧鹿鸣篇。稷下期方至,漳滨病未痊。定非笼外鸟,真是壳中蝉。”由此可知温庭筠一边苦恼自己科举及第、鱼跃龙门遥遥无期,一边苦恼自己空费州郡荐举,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溢于言表。
仕途不顺的温庭筠并没有放弃应试的想法,其在《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中云:“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尽日徘徊浓影下,只应重作钓鱼期。”从这里的“重作钓鱼期”可以看出,此时的温庭筠仍饱含希望,摩拳擦掌等待下一次应试。会昌元年(841),温庭筠自长安赴吴中旧乡,到淮南与节度使李绅相见,并向其呈献言表己怀的《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一诗,欲以此进入幕府之中。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又去应试。历经考场失意的温庭筠恃才傲物,满腹牢骚,因此应试时,自己完成试题后便生异动,开始设法帮助其他考生作答。考官沈询为官正直严格,自然不允许不符合礼法、制度的事情发生,他见温庭筠左顾右盼,不甚稳定,故而特召温庭筠于帘前,单独验之。玩世不恭的温庭筠反倒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公正对待,因此心怀不满,大闹了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助了八个人。温庭筠也因此有了“救数人”的绰号,但是这次不仅没有科举成功,反倒落下了坏名声。更为糟糕的是,温庭筠因这件事被贬到随州县里当起了县尉。五代王定保《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中记载:“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温庭筠虽代人答卷,被贬为小官,但其才情有异于常人,实属百年难得一见之人才。相传,温庭筠被贬时,皇帝还特下诏:“敕乡贡进士温庭筠,早随计吏,夙著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澧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县尉。”著名的《商山早行》便是温庭筠在前往随县赴任的路途中所作。相传,宋代诗人欧阳修十分赞赏其才情,尤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认为其“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
温庭筠人生的悲剧归结到底与其渴求仕途畅达但又恃才傲物、蔑视权贵的矛盾性格分不开。相传温庭筠于会昌年间,曾出入李党二魁李德裕、李绅门下,支持会昌之政。大中年间,牛党专政,令狐绹官至宰相,与其称好的温庭筠又转向令狐父子,上启令狐绹请求引荐,又常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饮酒作乐,出入令狐馆中。这种两面讨好的状态使得温庭筠在当时受到许多人的诟病。
屡遭贬谪
温庭筠的两副面孔并没有帮助其在仕途上顺风顺水。他始终坚持内心的曲直、好恶,表面上虽讨好权贵,但骨子里却对那些空而无实的当权者不屑一顾,其晚年又遭一系列的迫害,更是与令狐绹分不开。传说,唐宣宗欢喜《菩萨蛮》曲调,令狐绹为投其所好,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并以自己的名义上供宣宗。私下令狐绹嘱咐温庭筠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声。但温庭筠还是将此事传了出去,这让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性情直爽,也因此看不起没有实学的令狐绹。据《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诗兴大发,赋诗一首,上句有“金步摇”,正当四处无人能对,场面一度尴尬之时,宰相令狐绹背后的温庭筠随口以“玉条脱”相对。这一对意境全出,极妙极佳,宣宗极为赏识,并当即予以赏赐。私下令狐绹以“玉条脱”出处问于温庭筠,心高气傲的温庭筠告其“玉条脱”典故出自《南华经》,并说《南华经》并非僻书,希望相国公务之暇,也应多读点古书,以充涵养,言外之意就是让令狐绹回家再深造深造。贵为宰相的令狐绹明白这是在讥讽自己无才学,自然对温庭筠又羞又恨。此后,令狐绹不仅不再力荐温庭筠,反而在帝王面前奏他虽有才情,但无品行,不宜与第。
温庭筠搅扰场屋,被贬为随州随县尉,虽然被贬,但对他来说,能从一介布衣摇身变为官吏也未尝不是一件喜事,故而温庭筠直奔随县而去,路上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徐商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镇守襄阳。随县隶属山南东道,且两人算是旧相识,从温诗《河中陪帅游亭》“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中可知,这里的“帅”实际上指的就是徐商。因此种种,徐商将属下随县县尉温庭筠辟为巡官,并对其照顾有加,让其加入幕府之中。在徐商幕府期间,温庭筠认识了游襄阳幕的段成式,与其交往甚好,二人互相赏识,有来有往,最终结为儿女亲家,传为佳话。段成式不忍官场污垢,辞官隐居,送墨给温庭筠,温庭筠亦写诗文回赠。《答段成式书七首》就是两位才子惺惺相惜的最佳见证。因散文繁长,不便全引,故而引其片段。文曰:“庭筠白:节日僮干至,奉披荣诲,蒙赉易州墨一挺。竹山奇制,上蔡轻烟。色夺紫帷,香含漆简。虽复三台故物,贵重相传;五两新胶,干轻入用。犹恐于潜旷远,建业尪羸。韦曜名方,即求鸡木;傅玄佳致,别染龟铭。恩加于兰省郎官,礼备于松棂介妇。汲妻衡弟,所未窥观;广记汉仪,何尝著列!矧又玄洲(阙)上苑青琐西垣。仇字犹新,疑签尚整。帐中女史,犹袭青香;架上仙人,常持缥袟。得于华近,辱在庸虚。岂知夜鹤频惊,殊惭志业;秋蟲屡绾,不称精研。惟忧痗物虚投,蜡盘空设。晋陵虽坏,正握铜兵;王诏徒深,谁磨石砚?捧受荣荷,不任下情。庭筠再拜。”
然而这段悠闲、惬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大中十二年(858),与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李商隐逝世,温庭筠失去了难能可贵的文友与兄弟,伤心不已。雪上加霜的是,徐商奉诏回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靠山的温庭筠不得已另谋出路。相传,温庭筠曾著文《上萧舍人启》:“某启:某闻周公当国,东伐淮夷;陆抗持权,北临江汉。或陈师鞠旅,或筑室反耕。然后王府图功,台庭陟恪。犹垂壮烈,尚播雄图。属者边塞失和,羌豪俶扰,烟尘骤起,烽燧相连。犬牙秦雍之疆,虿尾河汾之地。虽登坛授钺,屡选中权;而禁暴安人,殊无上策。相公手捐相印,腰佩兵符。威不搴旗,信惟盈缶。莫不周勤体物,煦妪垂仁。足食足兵,俄成于富庶;惟风及雨,立致于生成。今者再振万机,重宜五教。方从易简,及表优崇。凡列陶镕,咸增抃贺。从此罇彝著德,钟鼎流芳。四海遐瞻,共卜归还之兆;一阳初建,便当霖雨之期。某忝预恩知,实踰伦等。”据学者研究,这封信并非写给萧舍人,而是写给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的,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温庭筠欲借此信表达自己与之结好的想法,为自己的前途生计做准备。
随后温庭筠也离开了襄阳,据推断他来到了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咸通三年(862)或咸通四年(863),不得志的温庭筠自江陵返长安,途经扬州时,更是受到了莫大的羞辱。当时的温庭筠贫病交加,处境不顺。从其之前写给段成式的《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庭筠累日来洛水寒疝,荆州夜嗽。筋骸莫摄,邪蛊相攻。蜗睆伤明,对兰缸而不寝;牛肠治嗽,嗟药录而难求”中就可以看出,温庭筠确实是山穷水尽了,寒疝、蜗睆等疾病一直折磨着他,就连正常入眠都难以做到。在这种境遇下,温庭筠被迫来到扬子院乞索,醉酒后违禁夜行,竟被虞侯打了耳光,就连牙齿也打断了,可谓颜面扫地。此时,与温庭筠素有积怨的令狐绹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吏,温庭筠将此事诉于令狐绹,但令人气愤的是,令狐绹非但没有处置虞侯,反而借着此次机会,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羞辱了温庭筠。虞侯更是四处造谣,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品行不佳。关于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后来传到了京师,无奈之下,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遍见公卿,为自己申诉冤情。
徐商后来官至宰相,见老友被践踏如此,于心不忍,故而伸出援手,安排温庭筠补任了国子助教。此时的温庭筠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徐商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故作诗《休浣日西掖谒所知》:“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日丽九门青锁闼,雨晴双阙翠微峰。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风入禁松。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余润变鱼龙。”
咸通七年(866),温庭筠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家族衰败、仕途不顺的他更能理解平民子弟的不易,在品评考场作品优劣时,他对有才华、有傲骨的士子青眼相待,惜才爱才,不顾士子身份的高低贵贱。相传,岭南士子邵谒向温庭筠投献针砭时弊的诗歌三十首,温庭筠越读越兴奋,为其犀利的观点所震撼,“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加以称赞,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因其所榜诗文“声词激切,曲备风谣”,其中很大可能就包含了针砭当时宰相杨收的内容,杨收少年老成,心思敏感,入相后更是“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哪里能容忍温庭筠公开指责自己,便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末了,还给他扣上了品行不佳的帽子。虽说当时徐商宰相仍在位,但其与杨收宰相略有高低不同,权势不够,话语权自然要打折,在这种情况下,有心庇护温庭筠的徐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相传,年事已高的花间词祖温庭筠于咸通七年(866)冬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一代才子,一心求仕却考场失意,努力向上求索却屡遭贬谪,不知是为功名所累,还是为自己的桀骜不驯、不畏权威所累,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于尘土,不免让人唏嘘感慨。借用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诗以表感叹,诗云:“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创作:花间鼻祖,晚唐风流
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人并称“温李”。其诗词俱佳,但以词著称,词作辞采艳丽、精妙绝伦,被誉为“花间鼻祖”,对后世词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以温词为代表,探究其词作的艺术风格及影响其艺术风格的原因。
温词的艺术风格
在温庭筠之前,词与诗在形式与风格上极其相近,而由于温词在修辞与意境上形成了其特殊风格,故而词与诗开始正式分开。温词在艺术风格上主要有三个特征:色彩浓艳、着眼整体;意境含蓄、感情隐曲;人物群像单一、画面清冷萧索。
1.色彩浓艳、着眼整体
温庭筠词中,常出现金鹧鸪、绣罗襦、鸳鸯枕、玉钗、锦衾、画屏、罗带、金堂、金雀扇、绣帷、红袖等意象,这些色彩华丽、带有脂粉气的意象赋予了温词浓艳、富贵的基调。譬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但是神奇的是,这些繁杂的意象堆叠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一种压迫、凑数之嫌,反而相互和谐,组成了一个美丽、和谐的画面,互相成就,显示出不一样的温词魅力。这种神奇转化的原因之一在于温庭筠虽喜采用色彩艳丽、珠宝气息重的词语,但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并没有与内容相互压制,相反其写词意在广泛处,不着眼于字斟句酌。因此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才是品味温词的正确方式。这里还以《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入手剖析,虽写鬓云、香腮雪、蛾眉、罗襦以及金鹧鸪,但“鬓云”“香腮雪”的引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在刻画美人所处的或明或暗、重重叠叠、阳光遍洒的暧昧氛围,而下阕中提到的“罗襦”“金鹧鸪”一样承接上阕,刻画女子的娇嫩、美艳。但如果单单着眼于这些意象的堆叠,只能是不见泰山,只见树木,因为环境与女子容貌、衣饰的描写都于词中“懒”“迟”二字点明,意境全出,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因思念而无心打扮的凄凉,或理解为想要得到重用却无人赏识的悲苦。
2.意境含蓄、感情隐曲
温词因喜用精美、华丽的意象,且无明显的脉络层次变化,故而在赏读上给人一种朦朦胧胧、意境迷离的隐曲之感。《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词中意象跳跃明显,从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到江上、雁飞,再到藕丝、贴在屏风或戴在双鬓上的人形装饰品、玉钗,空间上跳跃广,且没有明显的逻辑规律,读来意境隐曲,耐人寻味。又如《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由室外遥远、隐约的滴漏声,到城头上栖息的乌鸦,再到室内画屏上的金鹧鸪,从豪华的谢家池阁,再到女子独自背向红烛而坐,如不仔细研读,跳脱的意象实在非一时可解。
3.人物群像单一、画面清冷萧索
温庭筠笔下的女子形象虽多,但也呈现出形象单一、缺乏个性的特点,其笔下的女子多容貌出众、妆饰讲究、居所华贵。《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词中女子以黄色涂饰面额,头上戴有翠玉制成的金钗。《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画楼相望久,阑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词中女子身着金丝线盘绣的凤凰衣裳,伫立的楼阁都是华贵的画楼。《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月》:“雨晴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词中女子梦里所见的是“金堂”,屋内装饰亦是讲究,就连单单一对画眉都是秀丽如远山。
另外,这些妆饰华美的女子都有着极其相似的悲苦命运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词中女子在织机旁眼含热泪,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河渎神·孤庙对寒潮》:“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词中女子独立在风雨中,满怀愁绪地倚靠在船边,眼泪如同条条玉箸,涕泣涟涟。回忆起过往的欢情时刻,内心更是寂寞、凄苦。由此种种,可见温庭筠在描摹女子形象时用词讲究、仔细考量,但多写思妇孤寂、忧愁的复杂情感,人物类型化而失去各色人物的鲜活感,只给人一种类似的印象,这是其词的小小缺陷。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评温庭筠:“‘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亦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影响温词风格的因素
影响温庭筠诗词风格的因素是繁杂而独特的,要品评伟大词人的诗词魅力,不可不窥探他的心路历程与内在情感。
1.晚唐的社会风气
晚唐时期,整个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朝不保夕,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极其尖锐,政治腐败,朝官与宦官之争、朝官间的朋党之争,搅乱了整个王朝的运数。上至帝王,下至宦官或官僚贵族,整个社会中弥漫着权力至上、人欲横流的腐败气息,命运被加上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朝为宰相,夕为贱民,生杀予夺,司空见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上、感官上的享乐,终日沉溺于精神上的麻醉与刺激。外加帝王的纵情享乐、个人偏好,文学界开始沦为个人的发声筒,一心求仕的温庭筠自然也不例外。尤其自恃有智术的唐宣宗,偏好唱艳词,温庭筠为使词作更符合唱歌者和听歌者的身份,点缀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故而其词多偏于艳情,词风也偏于华贵、秾丽,饱含浓艳气息。限于特定的接收对象,温词风格也更偏向于含蓄内敛、不露声色,将美人之愁“化妆打扮”后吟咏出来,因为太露骨、太直白是容易冒犯当权者心理的,而这一点温庭筠深知其害。
2.南朝宫体诗风及晚唐诗风的影响
南朝诗风追求声律辞藻,贵在绮丽,北朝诗风追求古朴简约,贵在真挚,而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使得隋代及初唐时期完成了诗歌发展的准备,兼具辞藻的声律与慷慨气概,在声律、情思、意境等方面都做到了和谐统一,奠定了盛唐诗词繁盛景象。而后的晚唐时期,王朝日趋衰败,诗风也日益向着轻艳、柔丽的形式主义发展,诗人擅长利用绮丽、密集的辞藻,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注重装饰性、形式性。晚唐诗人李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词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带着沿袭下来的绮丽、浓艳之风。现选取文学家徐陵的南朝宫体文风代表作《玉台新咏序》,以体会宫体诗风的主要特点:“西子微颦,得横陈于甲帐。陪游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反压金钿,横抽宝树。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靥。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凤,授历轩辕。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竞爽。惊鸾冶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短短几句,其中“甲帐”“蝉鬓”“堕马鬟”“金钿”“宝树”“双蛾”“燕脂”“金星”“麝月”“惊鸾”等意象密集排列,女子妆饰之华贵、绮丽跃然纸上。
再列举温庭筠诗词各一首,作为对照。《生禖屏风歌》:“玉墀暗接昆仑井,井上无人金索冷。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绣屏银鸭香蓊蒙,天上梦归花绕丛。宜男漫作后庭草,不似樱桃千子红。”《归国遥·双脸》:“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锦帐绣帏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从诗中“玉墀”“金索”“画壁”“银鸭”,到词中“小凤战篦”“绣帏”“粉心黄蕊”“黛眉”,不难看出温庭筠的诗词创作从意境到用词都与南朝诗风有着紧密的联系。
3.特殊的人生经历
温庭筠虽出身于贵族家庭,系唐太宗贞观初年的宰相温彦博之裔孙,但并没有享受到祖上的荫庇。他一生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只能依附达官贵人为生,赞美其奢靡、瑰丽的宴游生活,如《夜宴谣》:“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鸾咽姹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飘䬙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加之温庭筠常混迹于青楼之间,其词大多属于娱乐场中的应歌之作,常要用其“清绝之辞”以增添歌伎歌舞时的娇媚柔态,因此其词作要兼顾词作对象及接受流传等因素,吟咏对象的感官和心理需求、外在形象,以及身处的客观环境等自然就都被考虑了进来。因温庭筠词作主要抒写闺中思妇的闺情怨思及身世飘零之感,故而其词多风格浓艳,饱含脂粉气。另外,由于温庭筠常出入市井之中,故而民间俗词直率、浅近的风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其词作风格,使其创作了不少直率通俗的作品,如《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南歌子·手里金鹦鹉》:“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词作直率通俗,富有民歌韵味。
4.佛教禅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本土化,与中国哲学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佛教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保留了南北朝时期佛教重讲说、重禅定的学风。晚唐以后,禅宗兴起,宗派消沉,其自立宗旨,创立了新的理论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方式,主张“明心见性”,实现了佛教的儒学化。禅宗追求禅定,约束身心,“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修行观念,与中国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心理特征和具有审美理想的佛教思想相符合。加之晚唐时期社会矛盾突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追求肉身的解放与灵魂的得道,因此佛教禅宗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宗密禅师,又称“圭峰大师”,为禅宗菏泽神会的四传弟子,自幼学习儒书,师从道圆禅师,认为禅是佛意,经是佛语,二者原是一致,形成了以“华严禅”为核心的禅教一体的思想体系。而青年时代师从宗密禅师的温庭筠,就深受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思想的影响。这种离相定心、凝神静思的禅定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对温庭筠的直觉、移情、欣赏距离及联想等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之温庭筠广游终南山、五台山、华山等名山圣地,多与禅师僧人来往、交谈,那种清丽淡雅、氤氲朦胧的自然风物和身外无物、万象皆空的禅心禅味赋予了他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逐渐幻化成其思想、写作的血液,使得其诗与词都具有冲淡清丽、含蓄内敛的风格韵味,强调思想的妙悟、活参,注重表达的玄妙、含蓄,追求象外之意或言外之意。如《宿云际寺》:“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至今。”诗中冲淡、闲静的境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谊都令人读来心闲气淡,为禅意而陶醉。《宿松门寺》:“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诗中描绘着这样一幅画面:位于白石青崖的峰顶,登顶便可望见下方世界的松门寺,环境仙气缥缈,潭边之寺殿都被云雾所缭绕,苍凉冷寂的落月还挂在天空,晓钟撞击声摇荡不尽。如此颇具禅味的寺院,难怪诗人生起皈依佛门、追随领军的念想。
温庭筠诗词的艺术成就
唐代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兴市民阶层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愉悦,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秦楼楚馆、乐工歌伎,词这种短小精练、便于咏唱的特殊形式开始适应社会现实,被很多乐工伶人、诗人所追捧。词作为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最早被称为曲子词。盛唐以后,文人词应运而生,初期的文人词题材广泛,形式简洁,具有明丽、活泼的特色,譬如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忆秦娥·箫声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居易《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些都是风格明艳、朗朗上口的佳作。
词至晚唐,内容渐趋狭窄,词作风格一改盛世时的快意人生、奋发有为,开始更为内敛,关注个人情绪的抒发,多写艳词,反映闺阁哀怨,风格也趋向绮丽、柔媚。五代后蜀赵崇祚收录温庭筠、韦庄等词人词作五百首,编为文人词《花间集》,形成花间词派。在众多词人中,数温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他精通乐理,开创了一种成熟的文人曲子词,写词情真意切,委婉缠绵,“首先以《风》《骚》的传统精神融入了词体创作”,“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酝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温庭筠在词作上成就突出,其词除了《花间集》所载,还见于《金奁集》《尊前集》《全唐诗》等,“他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完成了从《香奁》体诗向《花间》式词的过渡,为《花间》词的‘类型风格’奠定了基石”,使得随后五代及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对推动词体发展蔚做出了伟大贡献。
温庭筠创作颇丰,涉及诗词、文章、小说、专著等,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其诗词集有《握兰集》3卷、《金荃集》10卷均已散佚,又有《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另外还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谓才华盖世、颖悟绝伦。可惜的是,温庭筠的许多作品今已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巨大损失。
历史的剧场已经落幕,次第上演的人物角色也随着滚滚流水东去,也许今人已经忘却了令狐绹,忘却了杨收,甚至忘却了叱咤一时的帝王将相,但佳作仍能穿越时间,至今仍熠熠生辉,代替诗词家延续璀璨的生命,谱写新的历程。如果词家历史上要镌石记功的话,那上面一定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那就是——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