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艰难求学思想进步 更名立志爱国有责

默默无闻践行核潜艇精神

——记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听着海浪的演奏,一个小男孩正在实现自己动手造一艘“大轮船”的梦想。他找来各种材料,一阵忙碌,船儿建成,还专门在船底挖了个洞,想着好在这个洞里烧木炭,让他的船如同海上跑的蒸汽船一般“嘟嘟嘟”地冒烟航行。捧着新建的船,他兴高采烈地下水试航,烧着的木炭往里一丢,烟是冒出来了,船却原地不动……

少年的他,在海边的老屋顶上,一次次目睹侵略者的战机出没,轰炸停泊在海边的渔船。海面上布满了浓烟,战火纷飞,山河飘零。这位少年从害怕恐惧到坚强勇敢,他决心弃医从工,立志科技救国。于是,他离开深爱的大海,一路求学。

中年的他,为了祖国的需要,背井离乡,抛家弃子,隐姓埋名30年,默默无闻、艰苦创业,倾注全部智慧和精力建造国之重器。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如今,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他就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第一代“某艇1”和“某艇2”的创始人之一,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潜做极限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2月出生于以医为主、兼理农商之家,最初的名字叫“黄绍强”。弟兄姐妹九人,黄旭华排第三。祖父和父母亲都是医生,悬壶济世,仗义疏财,治病救人。黄家行医在当地博得了较高的声誉,黄家的长辈希望子女继承传统,学习医术,将来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父母身上的正直、勇敢、仁厚、坚毅的品质给予了黄旭华良好的道德与文化熏陶,他自小有意学医,立志成为一名像父母一样的好医生。但关系国家命运之时,有志之士终究会放弃小家,走到一条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救国、兴国之路上来。

黄旭华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危险。1931年,黄旭华正式进入田墘镇树基小学读书。学习之余,在家听父亲弹奏扬琴,潜移默化之下,他也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会弹扬琴和吹口琴,这成了他一生中主要的业余爱好。

1935年,黄旭华完成了在田墘镇小学的学业。由于当地没有高级小学,需要到汕尾的作矶小学读书,因路途比较远,黄旭华只能住校。在这里,黄旭华遇到了一位多才多艺、认真负责的苏剑鸣老师,他对黄旭华的一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1937年,黄旭华从作矶小学毕业。此时抗战全面爆发,偌大山河似乎难以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就辍学在家参加抗日宣传。

1938年农历正月,黄旭华在长兄黄绍忠的带领下,背起行囊,长途跋涉,开始了第一次异地求学之路。兄弟俩整整走了4天,终于来到当时位于揭西山区的百年名校聿怀中学——学校因日寇侵略迁址于此。在这里,尽管小楼草舍简陋,日寇战机时常袭扰,但师生们从未放弃,他们与敌机打起了游击战,甘蔗地、山洞……都成了他们的课堂。黄旭华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成绩优异,并且锤炼出了顽强不屈的毅力。

1940年夏天,随着战事吃紧,聿怀中学时断时续,已经很难保障正常的学习。黄旭华只能依依不舍地辞别滋育他两年半的聿怀中学,揣着桂林中学这个新的目标跟随长兄又一次开始了艰苦跋涉。此时,他把自己的名字黄绍强改为“黄旭华”,寓意中华民族如旭日东升般崛起。

奔赴桂林的途中,前行受阻。到1941年秋,黄旭华只好进入广益中学,在此栖身一载。这一年里,他们遭遇了经济困难,常常是居无定所,食无保障。后来联系上了家人,有了经济支持,得以继续赶往桂林求学。

1941年9月,黄旭华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正式注册入学,被编入高35班。在这里,他开始编织着自己人生的梦想。抗战时期的桂林,因为是大后方,文化氛围比较浓,桂林中学成了学子们难得的求学之地,在此云集了大量的优秀师资,田汉、欧阳予倩、夏衍、丰子恺、竺可桢都曾在此讲演。这为黄旭华此后报考交通大学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1944年6月,黄旭华临近中学毕业,但由于长沙战事失利,桂林形势急转直下,学校发放临时毕业证书后就仓促宣布毕业。为了安全起见,黄旭华只能尽快离开桂林,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跋涉到了重庆。因错过了大学的招考时间,黄旭华只能进入教育部特设大学先修班。尽管是先修班,但学习条件和教师都不错,同学们都是流亡而来,心中有志,学习很是刻苦。

1945年8月15日,黄旭华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报纸上公布的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名单中的第一位。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报考造船系,黄旭华解释说,在中学读书期间,在辗转各地求学的过程中,无数次亲历了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亲眼看到了许多同胞倒在血泊中,在经历了无数的愤恨与痛苦之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生命的保障。因此,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造船这个能够提升国家技术及国防实力的专业。

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让少年时代的黄旭华不仅受到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得到了科学知识的滋养,磨砺了坚强的意志,更坚定了一颗爱国之心。困苦的历程赋予了他不惧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黄旭华到交通大学报到,带着理想与期待,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在叶在馥、辛一心、杨槱等国内造船大师的谆谆教诲下,黄旭华系统学习了造船专业理论与技术,为此后从事核潜艇的研制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这里,有“山茶社”活动的激奋人心,有智斗敌特的惊险……黄旭华参与和组织各种学生活动,逐渐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他的文艺才华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且都用在了对敌斗争的“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