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特亚诺市的六万新罗马军被整合,这对联盟军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了。
毕竟还有二十多万新罗马军分散在十几个城市中,互不同属,毫无指挥可言。
其中,很大一部分军队已经被包裹在夏军的包围圈当中,或是被地狱伞兵死死的阻击在撤退的路线上,不得寸进。
但想要将格林·拜伦所部的六万人安全撤回布列斯兰德市,其中的困难依旧不小。
要知道,此时的新罗马人几乎是被夏军打得精神崩溃,高级将领几乎全员阵亡,中级军官损失惨重,又互相不统属一个作战系列,基层军官完全被打散,部队番号混乱,士兵找不到部队。
更重要的是,他们丧失了对夏国人作战的勇气,这是短时间内不可恢复的精神创伤。
如今可以肯定的说。
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的荣誉道德、人心算计、策略装备,甚至是西方世界所追捧的骑士精神和宗教信仰,都在真刀真枪的对决中被大夏军队杀得烟消云散了!
就算拜伦重新整合了格鲁特亚诺市的六万新罗马人,但这依旧是一支被打断了骨头的败军!或许他们是有战斗力的。
但这支军队已经没有勇气敢和夏国人浴血拼杀了。
“六万新罗马人,损失在格鲁特亚诺市到也没什么。”科伦将军摸着下巴说:“我们真正要的是格林·拜伦和他的骑士团,其他的,就算全没了也无所谓。”
科伦也算是西泽尔的老部下了,枢机会时期就是第四军团司令官,与麦凯伦司令官在西泽尔麾下参加过联合战争。
此时也晋升为上将,除了指挥自己的老部队第四军团,还是数个主力军团组成的十字禁卫军大军团的军团总司令官。
军职相当于大夏陆军编制中的作战集群的军事长官。
不同于夏军的集团军、兵团、作战集群、集团军群等军事编制,西方世界经过新式的军事改革后,在军团编制之后,普遍采用“大军团”这一作战编制。
大军团的兵力、装备规模的大小由联盟各国军部制定,如果奥古斯塔军团,就是大军团编制当中的常规规模的大军团。
依据战略布局,各个大军团的兵力都是可调整的,一般都是五十万人左右,规模大的则是六十万至八十万不等,最大的大军团满编更是超过一百万人,堪比夏军集团军群的作战规模,最小的大军团也有二十万至三十万人员。
这种大军团编制的出现,让西方军队在大兵团作战中,指挥系统更加完善、统一。
从而也促使了各大局部战场上,夏军的集团军群与西方的大军团部队对攻的局面。
“狮心骑士团的战力确实不能轻易放弃,但就如此随意抛弃奥古斯塔军团,不说日后其他联盟军队会对我们产生不信任,就是现在我们在维密密纳一带的十字禁卫军也会因为左翼沿海的全面沦陷而被包围,十万十字禁卫军连撤下来的通道都会被彻底堵死。”
麦凯伦将军回应道。
“如果夏军的东查理曼集团军群和刚刚登陆的F集团军群汇合,这对联盟军在查理曼战区的战略行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夏军的两支主力集团军群一旦合兵,那可真就是可称撼山移海、陆地横行了。
不说别的,联盟军在查理曼战区打了三个多月,耗费军资、死伤无数,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战略主动权立即丧失。
“目前不是讨论新罗马人弃与不弃的时候,而是我军主力倾巢南下,已经集结布列斯兰德市一线,现在我军究竟是攻是守,在哪决战,在哪建立防线。”
赫尔曼将军告知了十字禁卫军此时面临的抉择,面对夏军F集团军群的登陆,十字禁卫军可谓是无比重视,亚琛战场十字禁卫军只留下了两个军团继续向亚琛逐步推进,防止亚琛的夏军南下。
其余十字禁卫军接近三百万人全部沿着查理曼大铁路浩浩荡荡的南下,准备决战。
可铁十字堡军部一直在犹豫决战的时机,每次为此召开的军事会议都分为两派。
一派是主张查理曼战区集结全部军力,趁着夏军立足未稳,如饿虎扑食般猛扑上去。
依靠陆地运输线的稳定和庞大的军队数量,就算不能将这一百多万夏军推下海喂鱼,也足以大量杀伤夏军有声力量。
另一派则是主张延缓决战日期,等到国内补充的新式战机和装备一到,在布列斯兰德战场以逸待劳,伺机寻求决战。
这是决定前线成败的决策,因此每次军议,偌大的会议室就成了十字禁卫军将领们的争吵场所,他们争论不休,论证行动方案可行性的资料堆积成山。
但做出这个决定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没人能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决战一旦发起,那必将是史无前例的,战役打响,规模和惨烈程度连北线都要逊色。
“格鲁特亚诺方面的新罗马军先救出来,狮心骑士团不能丢在那里。撤回维密密纳那里的军队,沿途尽可能的带回失散的新罗马军队,全军沿布列斯兰德一线部署,严防死守,等待国内的支援。”西泽尔定下了如此的决意。
十字禁卫军最终把战场选在了布列斯兰德,日期推迟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会有大量的新式装备和八十万十字禁卫军和五十万新罗马军支援查理曼战区。
到时查理曼战区的西泽尔军团会拥有三百六十万十字禁卫军和六十万新罗马军。
以及数量庞大的飞机坦克。
而夏军也有了一个月的时间稳固阵线,与亚琛的夏军汇合,把战线拉到布列斯兰德。
“一个月后,无论夏军如何,全面发起进攻。”
西泽尔说。
十字禁卫军的军事决策已经确定,将领们并无异议。
“西泽尔殿下的心思相当明了,他的决意也完全正确无误。一个月以后,既然拥有足以碾压敌方的大军,从正面以实力攻打敌人,方为用兵之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