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亲分娩的新生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伴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增高等肝功能指标异常为典型特征。

一、对新生儿的影响

1.早产

ICP孕妇体内高浓度胆汁酸可以刺激子宫及蜕膜释放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致早产。

2.新生儿窒息

高浓度胆汁酸有血管收缩作用,可使胎儿急性缺血缺氧;同时由于胎盘绒毛间隙有胆盐沉积,使绒毛水肿,间隙变窄,绒毛间隙的血流量减少,影响绒毛间隙的气体交换,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宫内窘迫明显,窒息发生率可高达20%~35%。

3.胎粪吸入综合征

孕母ICP时,易引起胎儿宫内急性缺氧,反射性引起胎儿肛门括约肌松弛,同时高浓度胆汁酸能刺激结肠机械运动,使胎便排出增加,发生羊水胎粪污染率达27%。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ICP孕妇升高的胆汁酸能够降低磷脂酶A2活性,使得磷脂酰胆碱酶转化为溶血磷脂胆碱,引起PS的缺乏,即使是在已经成熟的胎肺,同样能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减少。

5.新生儿出血症

ICP孕妇消化道内因胆汁淤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K族维生素尤为明显,从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合成障碍,引起胎儿凝血功能障碍,加之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6.新生儿心肌损害

ICP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由于急性缺氧,胎儿心脏供氧不足,引起心肌缺氧坏死,同时高浓度的胆汁酸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使心肌细胞受损,从而损害心肌正性肌力。

二、出生后评估

1.血气分析 常有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2.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为对照的2倍以上意义更大)。

3.心脏评估

(1)肌钙蛋白I(cTnI)及T(cTnT):为心肌损伤标志,心肌损伤后异常升高,cTnT≥0.1ng/ml,尤其是cTnI水平超过1.8μg/L有诊断意义。

(2)血清CK-MB:出生48小时后增加2~4倍以上有意义。

4.胸部X线片 具有RDS特征性表现。

三、治疗

1.复苏

出生时存在窒息可能,作好积极复苏准备。

2.呼吸支持

若存在低氧血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呼吸支持方式。

3.心肌缺氧损伤

常表现心率减慢,血压低,可用多巴胺5μg/(kg·min)、多巴酚丁胺8~10μg/(kg·min)静脉维持,如心率较快、脉搏弱要考虑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给予生理盐水扩容(在30分钟内静脉应用10ml/kg)。若存在心肌酶升高,可使用磷酸肌酸钠,每次0.1g/kg,加入5% GS(0.1g配1ml)中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每天1次,7天为一个疗程。

4.维生素K1

对发生出血的新生儿立即给予维生素K1 1mg/kg静脉推注,可使失活的凝血因子很快羧化而发挥凝血活性,迅速改善凝血,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每6~12小时1次,一般注射1~2次后出血可停止。根据病情连用3~5天。

四、转诊

多数患儿不需要转诊。患儿如果存在严重窒息需要低温治疗者,生后存在呼吸困难呼吸支持效果不佳者以及存在心功能异常者,多需要转诊。

(谢晓彬 黄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