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脑瘤

一、温胆汤加减治疗脑胶质瘤术后伴头晕医案

患者,谭某,女,35岁,教师,2016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

脑瘤术后5月余,头晕10日。

现病史:

前额部、两侧颞部阵发性头痛2年余,因一次加班后,头晕、头痛加重,并伴有喷射性呕吐,遂至宁波市某院就诊,查头颅MRI:右侧颞叶占位,考虑脑胶质瘤。于2015年12月15日在该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Ⅲ级脑胶质瘤。

10天前出现头晕,头痛,无喷射状呕吐,复查头颅MRI:右侧颞叶占位,考虑胶质瘤术后复发。予静脉滴注甘露醇25g,日2次,降颅压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放化疗,要求中药治疗。

刻下症:

双侧胁肋部不适,晨起口苦咽干,偶感头痛,时缓时剧,偶有恶心,纳差,乏力,小便可,大便有时不成形,夜寐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病机分析:

脉症合参,认为本病属于郁火停滞肝胆,少阳湿热之邪沿经上窜,挟脾经之痰蒙闭清窍,故见诸症。虽然手术切除了部分病灶,但病之原因未解决,迅即邪浊复聚为患。

诊断:

中医诊断:脑瘤,证属肝郁化火,痰蒙清窍。

西医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

治则:

清肝利胆,化痰开窍,醒脾降逆。

治疗与效果:

一诊:

温胆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白术15g,制半夏15g,郁金15g,薏苡仁35g,炒枳壳15g,川芎15g,黄芩10g,茯苓25g,竹茹15g,陈皮10g,炒麦芽15g。7剂。

煎服法:水煎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日早晚各服1次。

二诊:

2016年6月16日,前药服完后,头痛较前缓解,乏力仍明显,胁肋不适缓解,心慌,口干,气短,大便仍有时不成形。舌淡苔白,脉细。据症分析,肝胆之郁浊之邪略为势减,因此方药略有调整,前方去郁金、黄芩,考虑患者肝郁之证已好转,脾肾不足,故加炒杜仲15g、石菖蒲15g、怀山药25g。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16年6月22日,周身乏力好转,但仍见胁肋不适,心慌气短,纳差,夜寐不安,大便溏薄,2~3次一日,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方药:去川芎,治以健脾燥湿理气,加炮姜10g、干姜6g、芡实25g、厚朴15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

2016年6月28日,乏力口干好转,纳差,偶有反酸,善太息,寐差,二便尚调。舌红苔白微腻,脉沉弦。考虑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方药:前方去白术、石菖蒲、芡实,加焦神曲15g、木香10g。增加中焦气机升降之效。

患者以此方为基础,复诊时据证加减,坚持服药半年余,现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未诉明显不适。复查脑部MRI提示:脑部肿瘤未见增大,临床也未见明显不适症状。嘱其遵此方,坚持长期调治,古人云:瘤者缓之,削之,即此之意。后期又加入制南星10g。一年后随访,每天坚持散步,状态很好。家人无限欣慰。

高锦庭说:“癌病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道明了肿瘤与痰浊的关系。然本病病位在脑,发病初起以头痛为主,系为风痰所扰,待病症进展,症状明显之时,多已头痛不已,《证治要诀》言“诸痛,乃是痰为气所激而上,气又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相搏,不能流通”,是为气滞痰凝之病机,气滞则有血瘀之变。故脑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

本案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病例,头痛,胁肋不适,证属肝郁化火。初诊以柴胡、黄芩、郁金清肝疏肝,制半夏、茯苓、薏苡仁、白术、枳壳化湿祛痰,川芎为治头痛要药;二诊顾其肾虚髓海不足,故加石菖蒲、杜仲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三诊以调补后天之本脾胃升降之能来带动肝肾升降之职,注重气血生化,精微充填;四诊注重湿阻中焦,故微调前方,以健脾为主导,并佐消食运湿,以磨积醒脾化痰。

山广志教授认为:本案的精髓在于抓住主症用方遣药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病人疾病在脑部这一症象上。病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全身产生的症状中,有非常明显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胁肋不适,二是口苦咽干,三是纳差。这三个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在《伤寒论》第101条中再次强调说:“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况且本患三证俱全,有不用柴胡之理吗?所以山师紧紧抓住本患的主症,结合一些兼症,选用了从小柴胡汤合温胆汤为主方进行治疗。如果我们见到了脑瘤,一心用在攻瘤上,而不是从证中抓住疾病的“本”,就很难取效了。这也是本患长期带瘤生存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整理:崔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