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重用麻黄治疗晚期肺癌疼痛医案

患者,张某,男,66岁,2015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

右胸部、腰部隐痛1月余。

现病史:

2015年9月患者在宁波市某医院体检胸部CT示:右上肺肿块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肺癌;左肺下叶及右肺上叶多发微小结节;两肺上叶轻度泡性肺气肿。当时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遂至上海某医院就诊,穿刺活检示:(右肺穿刺细胞学检查)见低分化癌细胞,倾向腺癌。头颅MRI: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灶伴周围组织脑水肿,请结合临床。胸椎MRI:胸3、4、5、6椎体多发异常骨质信号,考虑骨转移,胸8椎体后缘小结节,亦考虑转移可能。在该院予脑部放疗及“培美曲塞+卡铂”化疗1个疗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月前患者出现右侧胸部、腰部隐痛,近日又感风寒,来山广志教授处求诊。

刻下症:

右胸部、腰部隐痛,发热恶寒,无汗,活动后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白色泡沫痰,舌淡,苔白,脉浮而紧。

病机分析:

患者近日偶感风寒,风寒外束于表,阴阳相搏,故发热恶寒,寒性收引,故无汗;外感寒邪,引动内在痰饮,故咳嗽咳痰,咳白色泡沫痰。脉浮而紧,舌质白,均为风寒外束、引动内在痰饮之征。

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证属外寒内饮。

西医诊断:①上呼吸道感染;②肺癌伴多发转移。

治则:

以“先解其外,后治其内”温肺化饮,发汗解表为治则。

治疗与效果:

一诊:

拟以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生麻黄30g,桂枝20g,细辛6g,清半夏15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干姜10g,白芍10g。7帖。

煎服法:以水1000ml,先煮生麻黄,减300ml,去上沫,纳诸药煎煮约45分钟,取药汁400ml,分2次温服。

二诊:

2015年12月25日,患者服上方后,胸部、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咳嗽咳痰好转,但也出现失眠、咽干等不适症状。上方中加生地黄20g、玄参15g,改麻黄为40g、桂枝25g。再予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16年1月1日,患者服上方后各种症状进一步减轻,但出现肢冷畏寒症状,脉象尺部沉弱,右侧尤甚。考虑肾阳虚,予上方中去半夏,加炮附子15g,再予7剂。

煎服法:以水1000ml,先煮附子1小时,加水至800ml,煮生麻黄,减200ml,去上沫,纳诸药,煮取药汁300ml,去滓,分2次温服。

患者在山广志教授处治疗了9个月之久,直到去世之前疼痛都控制良好。

本案患者小青龙汤的症状比较明显,无需多谈。本例的重点在患者以疼痛就诊,肿瘤晚期患者多见疼痛,临床上中医多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吗啡类麻醉止痛药,可麻醉止痛药副作用诸多。但山广志教授在临床上治疗疼痛,多重用麻黄,自成一家,中医自古认为“麻黄不过江”,即:南方无麻黄证,山广志教授自在北京学医之初,就见余冠五教授应用麻黄,自悬壶之后,在东北老家,也大量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收到奇特之效。对于麻黄的使用,他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南方后,依然见是证用是药,另外麻黄有附子之佐,没有亡阳之虑,山广志教授常说:《伤寒论》麻黄八证中疼痛占四证,且现代药理研究,麻黄中含有麻黄碱,麻黄碱又是提取吗啡类麻醉药的原材料,故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华佗的“麻沸散”中一定有麻黄,所以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临床治疗疼痛麻黄必不可少,且一定要重用,方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理: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