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味消毒饮合沙参麦冬汤治疗鼻咽癌涕血医案

患者,诸某,男,50岁,工人,2010年7月5日初诊。

主诉:

发现颈部肿块3月,鼻涕带血1月。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触及颈部肿块,花生米粒大小,质硬,不易移动,当时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出现流鼻涕,鼻涕中带血丝,量少,色鲜红,并自觉颈部肿块呈增大趋势,活动欠佳。遂到宁波市某医院进行CT检查,结果提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性肿瘤?进一步鼻咽部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入院后对颈部肿瘤穿刺取病理活检。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建议化疗,患者及家属放弃化疗,寻求中医药治疗,故来我科。

刻下症:

乏力明显,鼻涕中带有少量血丝,伴鼻塞,听力稍有下降,偶有头痛。查体:左颈部见一约鹌鹑蛋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病机分析:

该患者癌毒结于鼻咽部,阻碍肺气宣降,影响肺之散布津液功能,出现鼻涕。癌毒久之化热,热毒寄生于机体,耗伤气阴,阴虚导致内热,热动血脉,加之癌毒对脉络的破坏,故见鼻涕带血。癌毒邪气盛,正不胜邪,正气无法摄住癌毒,则癌毒随气血流窜,出现转移,则见颈部肿核,日见其大,不易移动。

诊断:

中医诊断:鼻咽癌,证属气阴两虚,热毒互结。

西医诊断:鼻咽癌。

治则: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治疗与效果:

一诊:

予以五味消毒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紫花地丁、牛蒡子、蒲公英、紫背天葵、夏枯草、玉竹、沙参、半枝莲、山慈菇、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各15g,生甘草6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

煎服法:添水600ml,浸泡30~60分钟,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150~200ml,如此煎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早晚各服1次。

二诊:

2010年7月19日,鼻腔出血减少,鼻塞减轻,头痛减轻,纳眠可,大便干,舌淡红、苔少,脉细数。热毒见清,阴津仍损。继以清火解毒,散结养阴为治。处方:上方加麦门冬15g、露蜂房5g。14剂,每天1剂,水煎服。煎服法同前。

三诊:

2010年8月2日,鼻腔已不出血,仍有鼻塞,时流清涕,无血丝,无头痛,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属毒火渐清,邪气渐去,阴津渐复之象,但正气亏损仍明显。扶正培本,兼以清热散结、解毒益气为治:上方加太子参20g、石斛12g、西洋参12g。

14剂,日1剂,水煎服。煎服法同前。

至2011年1月28日,在宁波市中医院查鼻咽部CT示:与2010年6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患者肿瘤一直稳定,未见增大,病情平稳。

中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生机制为正虚邪盛,痰瘀火毒蕴结。诚如《外科真诠》所言,“由忧思、恚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山广志教授认为,中医治疗疾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的优势,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地根据每个人的疾病特点量身定制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应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病程时期进行辨证论治,如手术后气血耗伤,则以补益气血为主;放疗期间火毒灼伤气阴,则以清火解毒养阴益气为主;放疗后期肺肾阴津乏竭,则以补肺滋肾养阴为主。总之,应时刻以扶正为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瘤体稳定,治病留人,不应大攻大下大毒以期取速效。

本案患者鼻咽癌局部复发,单纯中医药治疗而使瘤体控制,实属不易。首诊时患者表现出一派热痰火毒阴亏之象,痰火结聚于鼻咽,迫血妄行,血溢脉外等症,因此选用了五味消毒饮和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善治一切热毒肿疡一类疾病,合用沙参麦冬汤,取其滋养肺经阴津之效,肺经得到了滋化,鼻窍自安。患者病程比较长,所以证候的变化也复杂,山师根据其证候的变化,时而侧重清火解毒,时而侧重于滋养肺阴,时而侧重于益气,因此病人能够获得带瘤长期生存的效果,治病无定法,随证立方,乃为大医之举。患者现已服用中药三年余,病情一直稳定。

(整理:凌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