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指南及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崔丽英 蒲传强 王拥军主编
- 1907字
- 2022-04-22 15:24:47
第九节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概述】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朊蛋白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可传播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脑组织海绵状空泡样变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细胞丢失为主要病理学特征。CJD分为四种亚型:散发型(sCJD)、家族遗传型(fCJD)、医源型(iCJD)以及新型变异型(vCJD)。其中sCJD最为常见,约占85%以上。
【临床表现】
CJD多为亚急性起病,少数患者可呈急性起病,发病无性别差异,根据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国外CJD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4~66岁,中国人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5~60岁,绝大部分患者约在发病后1~2年内死亡。临床表现多样:
1.快速进行性痴呆
为CJD患者最常见且最主要的症状,大多在病程早期出现,可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及执行力下降,可与人格改变、精神异常等症状并存。在出现痴呆症状之前,部分患者可有睡眠障碍、情感淡漠等前驱症状。
2.多部位神经功能异常
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小脑症状、锥体/锥体外系症状及肌阵挛。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物变形或视物色彩异常,肌阵挛大多于病程的中晚期出现,是CJD患者较为特征性的体征。此外,较少见的症状有癫痫发作、吞咽困难、肌萎缩等。病程晚期,可进展为无动性缄默。
3.各亚型的特点
sCJD最常见,基本符合上述表现。fCJ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大多与sCJD相似。但在fCJD中具有某些突变位点的患者可有特殊临床表现,已被单独列为一类疾病,如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GSS)常以进展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可合并痴呆、锥体/锥体外系症状,肌阵挛较少见,发病后的生存期可长达5年;致死性家族性失眠(fatal familialinsomnia,FFI)以不可控制的顽固性失眠为突出表现,合并记忆下降、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iCJD常有医源性感染史,如颅内电极植入、角膜移植或神经外科手术。vCJD被认为与食用朊蛋白感染的动物制品相关,发病年龄更早,可在30岁以下发病,平均生存期约为14个月,精神症状和感觉异常较为突出。
【诊断要点】
1.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头颅CT等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结合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等实验室结果以除外其他临床表现与CJD相似的疾病。
(2)脑脊液:
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细胞学及压力无特异性表现。如上述结果异常,需警惕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是CJD的诊断参考条件之一,但在fCJD及vCJD患者中,14-3-3蛋白的阳性率较低,GSS及FFI患者更是很少有阳性结果。
(3)脑电图:
脑电图周期性三相波是CJD诊断的参考条件之一,常在病程中晚期出现,但在疾病的终末期如无动性缄默期,脑电图三相波可消失。因此,进行脑电图检查需选择恰当的时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提高三相波的阳性率。但vCJD患者脑电图常无典型三相波,大多为慢波等非特异性表现。
(4)MRI DWI:
典型表现为沿皮层沟回走行的条带状异常高信号和/或基底节区异常高信号。病程初期仅在单侧皮层显示的异常高信号,随发病时间延长,可进展为双侧。但在病程晚期或终末期,异常信号常减弱甚至消失。MRI DWI的敏感性较高,已被作为CJD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MRI DWI异常信号区域与临床表现及脑电图三相波区域存在一致性,且常早于脑电图三相波出现。双侧丘脑的DWI异常高信号更多见于vCJD。
(5)18F-FDG PET/CT:
CJD患者PET检查可显示病变脑组织的代谢减低,敏感性高于MRI DWI及脑电图。此外,PET可发现早期肿瘤病灶,有助于CJD与副肿瘤综合征的鉴别。
(6)基因检测:
sCJD的病因假说之一为PRNP基因的随机突变,目前报道较多的亚型为:MM1、MM2、MV1、MV2、VV1及VV2。其中,MM1和MV1最常见且最典型,约占sCJD的60%~70%。fCJ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发现50余个PRNP突变位点。
(7)病理:
为CJD诊断的“金标准”,以脑组织海绵状空泡样变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丢失为主要病理学特征。
2.诊断标准
具体见表2-9-1~表2-9-3。
表2-9-1 sCJD诊断标准
表2-9-2 iCJD诊断标准
表2-9-3 fCJD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
CJD为致死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加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治疗以对症处理、加强护理为主,国外曾对CJD的治疗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如试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但最终均无确切疗效,未能延长生存期及逆转疾病最终的死亡结局。
(张家堂 赵 钢)
参考文献
[1]肖康,周伟,张宝云,等.2014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6,31(1):18-23.
[2]MANIX M, KALAKOTI P, HENRY M, et al.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Updated Diagnostic Criteria, Treatment Algorithm, and the Utility of Brain Biopsy[J]. Neurosurg Focus, 2015, 39(5): E2.
[3]张家堂,蒲传强,郎森阳,等.1例Creutzfeldt-Jakob病的神经影像学与脑电图长期跟踪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6):743-746.
[4]CAOBELLI F, COBELLI M, PIZZOCARO C, et al.The Role of Neuroimaging in Evaluating Patients Affected by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Neuroimaging, 2015, 25 : 2-13.
[5]蒋胶胶,张家堂,陈妤,等.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病程不同时期的辅助检查敏感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5):44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