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含碘化合物

含碘化合物(iodine containing compound)消毒剂主要有碘酊(iodine tincture)、碘伏(iodophor)等。此类消毒剂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碘,因此含碘消毒剂的质量是以有效碘的含量来加以控制的。《含碘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8-2010)中规定:碘酊的有效碘含量应在1.8%~2.2%之间;碘伏的有效碘须在2~10g/L范围内。

含碘消毒剂应用非常广泛,其消毒范围已涉及临床、卫生、日常生活、农牧养殖业和饮用水等。碘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部分细菌芽孢、病毒、原虫、霉菌等的杀灭效果好,对黏膜刺激性小,毒性低,但当与有机物共存时效力下降,且易见光分解。含碘消毒剂可制成碘酊或碘液对皮肤进行消毒,也可对畜舍、手、用具、运输车辆消毒,医院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

碘是一种活动性很强的元素,具有一般消毒剂所没有的良好渗透性,所以成为一种极好的杀灭微生物药剂。碘类消毒剂中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游离碘和次碘酸。游离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次碘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对不同的病原体杀灭力不尽相同。对细胞和芽孢,游离碘的灭活效果分别高于次碘酸2~3倍和6倍,而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次碘酸要高于游离碘5倍。初步的研究推测,碘通过多种途径与病原体发生反应。游离状态的碘原子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碘还通过与羟基、氨基、烃基、巯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使微生物灭活。有的含碘消毒剂中还含有酒精,酒精分子具有很强渗透能力,能穿过病原体表面的膜,使构成病原体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一、碘

在常温下碘(iodine)为灰黑色或蓝墨色,有异臭,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或二硫化碳。碘具有抗菌谱广,对组织毒性小的特点(50mg/L的溶液可在1min内杀死细菌,15min内杀死芽孢)。但它也存在着水溶性差,室温下易升华为气体,易分解故含量不稳定,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较强腐蚀性等缺点。

(一)制备方法

1.实验室方法

用碘酸钾、碘化钾和盐酸反应

反应后用四氯化碳萃取后缓慢蒸发得到碘。

2.工业方法

利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易溶性,可以把它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从海藻、油井盐水和硝石生产的母液中提取碘。亦可将含有0.001%~0.01%碘化物水溶液,用硫酸酸化至pH为2.3~2.5,然后用氯气或亚硝酸钠氧化碘化物为碘,用活性炭吸附碘至饱和,再用氢氧化钠将碘溶解,生成碘化钠和碘酸钠溶液,再通入氯气得到碘。

(二)消毒方法

1.临床上常用剂型有碘酊或碘酒(一般有效碘含量为2%)、碘甘油(常用浓度为1%~3%)、碘仿粉及复配制剂等。

2.碘酒或碘酊即内含2%碘及1%~5%KI的酒精溶液,呈棕黄色,有很强的杀菌和消肿作用。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毒虫叮咬及疔疖等皮肤感染,广泛用于外科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小切口、擦伤的处理,作用1min,再用70%乙醇擦净残余碘。

3.2%碘酊可用于饮水消毒,每升水5~10滴,作用30min。

4.碘仿和碘甘油稳定性好。碘甘油刺激性小,特别适合于黏膜的消毒,一般使用浓度为1%~3%,临床上主要用于口腔黏膜疾患、皮肤溃疡、耳道炎、褥疮。碘仿具有杀菌、抑菌、防腐等作用,能减少创面的渗出,使创面干燥,并促进伤口愈合。

5.游离碘消毒剂被推荐作为某些外科器械的紧急处理消毒用,特别适合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导液管、刀片、橡胶塑料制品、外科缝线等,一般采用0.2%~2%有效碘浓度,浸泡1~5min,再用70%乙醇洗净。

(三)注意事项

1.碘消毒剂不适宜用于眼、口腔、阴道宫颈黏膜及新生儿皮肤黏膜的消毒。

2.应避免误食。

3.不能与红药水同时涂抹于一处。

4.毒性 ①低浓度碘的吸收对人体的影响不大,空气中允许的阈值为1mg/m3。碘能经皮肤吸收,同口服相同,进入体内后迅速转化成碘化物,主要以甲球蛋白的形式贮存在甲状腺内。经弥散可通过胎盘。主要从尿排泄,少量从粪、唾液、奶汁中排出。碘的口服致死剂量是2~3g,主要是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造成呕吐、腹痛、腹泻,1~3d后发生尿闭,可由于循环衰竭、喉头水肿而窒息。②碘的腐蚀性较氯轻微,但可使物品着色,遇淀粉呈深紫色,天然纤维织物沾有碘酊液不易洗脱。

二、碘伏

碘伏(iodophor)为一种碘与不同载体及碘化钾等组分结合而成的紫黑色液体,可缓慢释放碘,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碘伏的载体大体可分成三类:①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②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③天然物(淀粉、糊粕、纤维素)。其中,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做载体效果最好。碘伏的颜色一旦改变,就失去了消毒力,故通常将磷酸混入碘伏保存,以保存其酸性。

碘伏特别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对组织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不染色,安全无毒,储存稳定,兼有清洁剂的作用。作用广谱且效率高,对各种细菌、芽孢、病毒以及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消毒功效,尤对乙肝病毒(HBV)有较强灭杀作用;碘伏作用快速,但对金属可能有腐蚀性(pH值<2)。一般碘伏要求在一定的pH范围内使用(pH值<4.0时,甚至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仍具较好的杀菌作用),其灭菌浓度为10mg/L(1min),常规的消毒浓度为15~75mg/L。

(一)制备方法

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备用;将乳酸钠、磷酸二氢钾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制成溶液A,再加入碘,回流1~2h,得到溶液B;将溶液B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搅拌6~8h,再加入三乙醇胺,搅拌0.5~1h,制得碘伏消毒液。

(二)消毒方法

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

1.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碘伏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贵重器械或特殊器械消毒,以碘伏原液浸泡或擦拭2~3min后,经清水冲洗,再浸泡几分钟即可使用。

2.擦拭法

对皮肤、黏膜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时,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对外科洗手用含有效碘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min;术前消毒亦可直接用无菌刷蘸取有效碘浓度2~10g/L的碘伏从手指尖刷手至前臂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作用3~5min,然后擦干即可;对口腔黏膜及创口黏膜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500~1 0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5min;注射部位消毒也可用市售碘伏棉签(含有效碘2 000mg/L)擦拭,作用3~5min。

3.冲洗法

碘伏无刺激性,因而可用含有效碘250~500mg/L的碘伏稀释液直接对眼、口腔黏膜及新生儿皮肤黏膜等消毒部位冲洗或擦洗3~5min。以250~500mg/L碘伏稀释液替代外用盐水用于各类伤口清创换药,不但起清洁消毒作用,碘伏中的表面洁性剂还可保护创面,减少渗出,促进愈合。

4.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清洗作用,碘伏可以用于蔬菜瓜果、食品加工器具等的清洗消毒。

5.一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价格要低得多,可用于养殖业如养殖场的消毒及鱼、虾、畜、禽疾病的防制。

(三)注意事项

1.碘伏是外用药,禁止口服。

2.碘伏稀溶液毒性低,无腐蚀性。但稀溶液不稳定,需要在使用前配制。

3.避免接触银、铝和二价合金,因为对金属有腐蚀力。

4.禁止与红汞等拮抗药物同用。

5.碘伏原液应该室温下避光保存。

6.毒性 动物毒性实验表明,碘伏的毒性比碘制剂低,属低毒类,一般人使用PVP-I不易产生过敏反应,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理试验毒性很小。肾功能正常时,蓄积毒性很微小。不过国外也有报道认为,产房内应慎用碘伏类消毒剂,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病人也应避免长期、大量应用碘类消毒剂。人经口LDL0:28mg/kg。大鼠经口LD50:14g/kg;吸入LCL0:137ppm/1H。 小鼠经口 LD50:22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