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毒学基本术语
消毒学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要进行消毒学研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消毒学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以下消毒学基本术语的定义。
一、消毒方法和消毒因子
1.消毒法(disinfection)
常简称消毒。消毒定义及其内涵见本书第一章。
2.消毒因子(disinfection agents)
消毒因子定义及其分类见本书第一章。
3.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消毒的药剂。消毒剂的分类见本书第三章。
4.消毒器(disinfector)
用于消毒的器具、器械或装置。
5.灭菌(法)(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法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常简称灭菌。
6.灭菌剂(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用于灭菌且能到达灭菌要求的药剂。
7.灭菌器(sterilizer)
用于灭菌的器具、器械或装置。
8.抗毒法(antisepsis)
杀灭或抑制活的机体上的微生物,防止机体感染受到毒害或严重感染造成脓毒症的方法,即抗脓毒法,常简称抗毒。
9.抗毒剂(antiseptic)
能用于抗引起脓毒症感染病原体的药剂,又称抗毒药,也称抗菌剂。
10.抗菌法(antibacteria)
杀灭或妨碍细菌繁殖体和细菌活性的方法,常简称抗菌。
11.抗菌剂(antibacterial)
能用于抗菌的药剂。
12.防保法(preservation)
用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防止物质的生物学腐败,又叫防腐保存法、防腐法、保存法、保藏法,常简称防保、防腐保存、防腐、保存或保藏。
13.防保剂(preservative)
能用于防保的药剂,又称防腐保存剂、防腐剂、保存剂、保藏剂。
14.抑菌法(bacteriostasis)
抑制或阻碍细菌繁殖和细菌活性的方法,常简称抑菌。
15.抑菌剂(bacteriostat)
能用于抑菌法的药剂。
16.清洁法(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污染物的方法,常简称清洁。
17.清洁剂(detergent)
能用于清洁法的制剂。
18.清洗器(cleaner)
用于清洗处理的器具、器械或装置。
19.抗微生物因子(antim icrobial agent)
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子。
20.杀藻剂(algicide)
用于杀灭藻类的药剂。
21.杀菌剂(bactericide)
用于杀灭细菌的药剂。
22.生物负载(bioburden)
产品或物品中微生物的负载(数量)。
23.生物腐蚀(biodeterioration)
由于生物学活性导致有价值材料的变质。
24.生物指示器(biological indicator,BI)
染有细菌芽孢的载体用于指示灭菌条件是否达到了要求。
25.污染(contam ination)
组织或无微生物材料中引入了微生物。
26.去污染(decontam ination)
去除组织或物品上污染的微生物。
27.感染(infection)
微生物侵入宿主并在其中生长。
28.烟熏消毒法(fumigation)
用有消毒作用的熏烟来消毒场所或物品的方法。
29.杀真菌剂(fungicide)
用于杀灭真菌的药剂。
30.热休克(heat shock)
亚致死热处理芽孢诱导其发芽和杀灭微生物繁殖体。
31.灭活(法)(inactivation)
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或酶的活性。
32.杀微生物剂(microbicide)
用于杀灭微生物的药剂。包括消毒剂、抗毒剂和防保剂等。
33.层流(laminar airflow)
在医院手术室和免疫抑制患者病房,一种空气平行流出以减少微生物污染和感染机会的系统。
34.杀卵剂(ovicide)
用于杀灭感染性寄生虫虫卵的药剂。
35.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
又称巴氏消毒法。加热牛奶、酒或其他液体至60~100℃、30min以显著减少微生物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36.病原体(pathogen)
引起机体疾病的微生物。
37.热原质(pyrogens)
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如细菌内毒素(endotoxin)。
38.卫生剂(sanitizer)
用于减少微生物的污染至公共卫生要求安全水平的药剂。
39.丁达尔灭菌法(Tyndallization)
又称间歇灭菌法。
40.杀病毒剂(virucide)
毁灭或灭活病毒使其失去感染性的药剂。
41.医疗保健产品(health care product)
医疗装置(包括体外诊断医疗装置)和医药产品(包括生物药物)。
二、消毒效果指标和评价试验
1.浓时积值(concentration×time product value,C-t value)
又称C-t值,指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乘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作用强弱的指标,或比较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抵抗力大小的指标。
2.温时积值(temperature×time product value,θ·t value)
又称θ-t值,指消毒器提供的热力温度和时间的乘积,表示消毒器的作用强度。
3.照时积值(intensive×time product value,I·t value)
又称I-t值,指紫外线照射强度和时间的乘积,表示紫外线的照射剂量。
4.抵抗力(resistance)
某一微生物暴露于某种消毒因子,能抵抗住该消毒因子存活下来的能力。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朊病毒>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
5.D10值(D10value)
辐射处理后,存活细菌总数减少到原有细菌总数十分之一(10%)时所需吸收的剂量。
6.D值(D value)
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杀灭特定试验微生物总数的90%所需的时间。
7.K值(K value)
消毒速度常数。K值越大,表示消毒速度越快。
8.N值(N value)
消毒剂的稀释系数或浓度系数,用于表示消毒剂的浓度对消毒剂效果的影响程度。N值越大,表示浓度变化对消毒效果影响越大。
9.Q值(Q value)
温度系数,热力灭菌时,表示温度每升高1℃消毒速度加快的倍数。
10.Z值(Z value)
热力灭菌时,将作用时间减少90%,或D值减少一个对数值,所需相应提高的温度度数(℃)。Z值是表示微生物热敏感性的指标。
11.A0值(A0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s)。
12.酚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消毒剂和酚的杀灭效果相同时,该消毒剂浓度相对于酚浓度的倍数,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13.自然菌(natural bacteria)
消毒作用对象上自然存在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14.活菌计数(viable bacterial count)
测定单位体积中含有的活菌数量。
1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
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细菌或聚集成团的多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
16.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mean single survivor time,MSST)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消毒因子作用于某种细菌,使该细菌减少到1个的时间。它是测定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指标。
17.杀灭对数值(killing log value,KLV或KL)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微生物暴露于某种消毒因子,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对数值。
18.灭活对数值(log10inactivation value,LIV)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病毒暴露于某种消毒因子,消毒前后病毒数量减少的对数值。
19.杀灭率(killing rate,KR)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微生物被某种消毒因子作用后,数量减少的百分率。
20.消亡率(decay rate)
空气消毒现场试验中,某空间经消毒后,其空气中微生物减少的含量与未消毒前该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的百分比。
21.10min临界杀菌浓度(ten-minut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to kill bacteria)
消毒剂在作用10min时,杀灭试验菌的最大临界稀释浓度,是评价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22.杀灭时间(killing time,KT)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消毒因子作用于某种微生物,杀灭所有微生物的时间。对细菌而言,即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23.杀灭指数(killing index,KI)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微生物被某种消毒因子消毒处理前后微生物数量之比。
24.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物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存在活的微生物。
25.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e concentration,MBC)
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化学或生物制剂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
26.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化学或生物制剂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27.中和剂鉴定试验(qualification test of neutralizer)
消毒学试验前,选择合适的中和剂(neutralizer)用于后续的消毒学试验的试验。
28.细菌定量杀灭试验(quantitative suspension test of bacteria)
在实验室内测定消毒剂杀灭菌悬液中或染菌载体上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所需剂量,以验证对细菌适用的消毒剂的剂量。
29.杀灭分枝杆菌试验(germicidal test of mycobacteria)
在实验室内测定消毒剂杀灭菌悬液中或染菌载体上分枝杆菌所需剂量,以验证对分枝杆菌(包括结核杆菌)实用的消毒剂的剂量。
30.真菌杀灭试验(germicidal test of fugus)
在实验室内测定消毒剂杀灭菌悬液中或染菌载体上真菌繁殖体或真菌孢子所需剂量,以验证对真菌及其孢子实用的消毒剂的剂量。
31.病毒灭活试验(inactivation test of virus)
在实验室内通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活的病毒及其细胞感染等技术,评价各种用途的消毒因子对测试病毒的杀灭效果。按此方法进行的试验,是对消毒因子灭活病毒能力的验证。病毒灭活试验主要适用于消毒相关产品的鉴定或日常监测。
32.消毒剂能力试验(能量试验)(capacity test of disinfectant)
消毒剂的能力指在不断增加微生物负担的情况下,消毒剂溶液保持其杀微生物活力的能力。
33.无菌试验(test of sterility)
无菌是指不存在任何微生物的状况,往往是灭菌处理的结果。无菌试验是用于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生产原料、敷料及其他物品是否处于无菌状态的一种试验。
34.抑菌环试验(test of bacteriostatic ring)
将载有一定量抑菌剂的抑菌片贴于接种有一定量细菌的琼脂表面,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显示其抑菌作用。试验通过抑菌环大小判断其抑菌能力的强弱。本试验适用于抑菌剂与溶出性抗菌抑菌产品的鉴定。
35.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test of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分为两种方式:其一,琼脂稀释法,适用于不溶性抗菌抑菌产品。确定抗(抑)菌物质抑制受试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其二,营养肉汤稀释法,适用于可溶性抑菌产品。
36.滞留抑菌效果试验(test of residual bacteriostatic efficacy)
本试验通过模拟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和可能产生感染的皮肤条件,使用随机、双盲、配对比较的方法检测抗菌抑菌香皂和抗菌沐浴露12h或24h的滞留抑菌效果。
37.洗衣粉抗菌抑菌效果试验(test of antibacterial and bacteriostatic efficacy for detergent)
本方法通过模拟洗衣机的洗衣过程,检测抗菌抑菌洗衣粉的抗菌作用。
38.振荡烧瓶试验(test of shake flask)
在液体中通过快速长时间的振荡,增加微生物与抗菌抑菌产品内抑菌剂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试验根据抑菌率大小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本试验适用于对非溶出性抗菌抑菌织物的鉴定。
39.浸渍试验(immersion test)
将试样和对照织物分别放于三角烧瓶中,将含有肉汤培养基的试验菌悬液接种于试样和对照织物上,经培养后,分别将培养前后试样上的细菌洗下,测定细菌的数量,可计算出试样上细菌减少的百分比。该方法适用于溶出性抗菌织物的检测。
40.奎因试验(Quinn test)
将菌悬液直接滴于抗菌抑菌产品上,覆盖以培养基,加强微生物和抑菌剂的接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试验根据抑菌率大小判断其抑菌能力的强弱。本试验适用于非溶出性硬质表面抗菌、抑菌产品的鉴定。
41.贴膜试验(test of cover film)
将试验菌接种于抗菌制品表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使试验菌与试样表面充分接触后作用一定时间,洗脱试样表面的试验菌进行定量培养,计算出抗菌活性值,以评价其抗菌抑菌效果。
三、消毒动力学和消毒机制及其研究技术
1.灭活微生物动力学(kinetics of the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
研究消毒因子作用于目标微生物后,目标微生物死亡的定量规律。
2.杀灭微生物作用机制(mechanisms of action form icrobicide)
消毒因子作用于目标微生物时,目标微生物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原理。
3.暴露时间(exposure time)
又叫消毒时间、消毒作用时间,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毒因子和消毒作用对象有效接触的时间。
4.存活时间(survival time,ST)
消毒因子作用于指示微生物后,指示微生物能存活的最长时间。
5.存活曲线(survivor curve)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消毒因子作用于某种微生物后,该微生物的数量随该消毒因子强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线。
6.杀灭曲线(killing curve)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微生物暴露于某种消毒因子,其杀灭对数值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或消毒因子处理强度(浓度、温度、辐照强度、辐照吸收剂量、频率和输出功率等)的增大而变化的趋势线。
7.灭活曲线(inactive curve)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病毒暴露于某种消毒因子,其灭活对数值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或消毒因子处理强度的增大而变化的趋势线。
8.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指提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寡核苷酸片段[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寡核苷酸片段[oligo(dT)]是由12~20个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组成的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9.芯片转录组分析(microarray-base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也称微阵列转录组分析,应用芯片高通量技术对转录组测序是一种快捷可靠的获取转录组信息的方法。通过mRNA的转录和表达分析,可获得研究对象基因组转录区域的信息,鉴定转录发生位点、可变剪切等,可对基因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10.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EM)technology)
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EM)对材料进行特征分析如形貌观察、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等的技术。
11.形态学改变和崩解试验(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test,MADT)
是消毒学试验中用于了解微生物在消毒因子作用下形态学改变情况的试验。
12.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of X-ray,EDAX)
利用不同元素的X射线光子特征能量的不同而进行的成分分析。
13.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悬臂感受和放大悬臂上尖细探针与受测样品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具有原子级的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是用以研究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技术。
14.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能量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
15.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
是利用晶体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内部原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16.生物发光技术(biolum inescence technology)
是用发光酶基因标记微生物的检测手段。
17.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
是用激光对通过激光束的颗粒进行计数的检测手段。
18.微量荧光检测技术(microplate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是用微量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的技术。
19.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在人类全基因组范围内找出存在的序列变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从中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20.转录组测序技术(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technology,RNA-seq)
是把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包括mRNA、smallRNA、tRNA和non-coding RNA等的全部,或者其中一些,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把它们的序列测出来的技术,反映出它们的表达水平。
21.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
是带有电喷雾离子化系统的质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且电离后的分子变成带有多电荷的离子,这种多电荷离子的产生大大扩展了普通质谱仪能分析的质量范围,使质谱仪可以分析分子量为几十万质量单位的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