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医学理论与临床应用
- 陈华昌 王丽华主编
- 1587字
- 2022-04-21 16:55:34
第一节 概述
酒后驾驶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酒精正在成为“马路杀手”。酒精对驾驶者的主要影响包括:
1.酒精本身是一种中枢神经麻醉剂 当酒精进入人体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饮酒后,触觉功能下降,表现为触觉迟钝,以致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手、脚不能正常地控制方向盘、挂档、踩油门和刹车,导致事故的发生。
2.酒精进入人体后还会使人的视觉功能下降 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变小,对色彩的感受性减弱,以致驾驶者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此外,视野缩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
3.饮酒严重影响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试验表明酒精进入人体后,导致人对声、光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无法正确判断宽度、行车的距离和速度,大大增加车祸发生率。
4.饮酒导致记忆力降低 因为饮酒后人对外界的事物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即使留下印象的事物,也因酒精的影响而容易忘掉。
5.饮酒后人的情绪不稳定,自己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这是因为酒精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降低,一些非理智的、不正常的兴奋无法得到控制,表现出感情冲动、胡言乱语、行为反常。
上述诸多原因共同作用于酒后驾驶者,使其在酒后驾驶过程中对各种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反应,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为了严格管理酒后驾驶行为的发生,我国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对于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由于酒精在体内随着代谢作用和时间的推移,浓度不断降低,如何能够简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驾驶者是否饮酒以及饮酒量的多少就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交警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于是测定人体内酒精浓度的各种检查方法也应运而生。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酒精的主要用途是医用消毒。成品的医用酒精主要有75%和95%两种浓度,医务工作者再根据用途不同将这两种医用酒精与水配成不同浓度的酒精供医疗使用。95%浓度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然而蛋白质变性太快会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无法将其彻底杀死,所以95%浓度的酒精主要是作为燃料,可以在酒精灯或酒精炉中使用,还可用于擦拭金属类器具。出售的酒精一般都是95%浓度的酒精。75%浓度的酒精因杀菌力最强,主要用于皮肤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内部,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内部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70%浓度的酒精则主要用于器械消毒。酒精具有挥发性,放置过久浓度会降低,应及时加盖,确保消毒效果,消毒的器械必须完全被淹没,浸泡时间至少30min,才能达到消毒目的。40%~50%浓度的酒精可预防褥疮。用50%的酒精揉擦、按摩皮肤的受压部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大大减少褥疮的发生。25%~50%浓度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降温。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当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会吸收并带走身体大量的热量。酒精还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使皮肤的散热能力加强。对于高烧的患者,酒精擦浴是一种简易、有效且较安全的物理降温法。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医学用途,酒精浓度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酒精发酵的原料主要有:谷物原料(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薯类原料(甘薯、木薯、马铃薯);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糖蜜)和纤维素原料等。在酒精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杂质,包括不易挥发性杂质和易挥发性杂质。不易挥发性杂质比较容易去除,易挥发性杂质因其可以和酒精水蒸气一起进入蒸馏塔或水萃取塔,将其从酒精中分离出去较为困难。一些杂质对人体有害或者对酒精质量会产生影响,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