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IV核酸检测的意义

1.HIV-1感染的诊断

(1)核酸检测可作为诊断HIV-1感染的补充实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规定,当抗体确证试验为阴性或不确定时,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建议进一步做HIV核酸检测或2~4周后复检。

(2)婴儿感染早期诊断。HIV-1 感染母亲所生18月龄以内的婴儿,于不同时间进行两次 HIV-1核酸检测,若均为阳性,即可诊断该婴儿HIV-1感染。

(3)对 HIV 抗体阴性的高危人群样本以及采供血机构的原料血浆进行集合核酸检测,可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降低“残余危险度”,减少二代传播。

注意:核酸检测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不能排除HIV-1感染。

2.监测治疗效果

国际治疗指南推荐在HIV感染者治疗前、治疗起始和治疗后每3~6个月进行核酸检测。病毒载量的动态监测,对尽早发现临床耐药和决定是否变更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通常临床治疗有效的标准为:治疗1个月后病毒载量降低0.5log 以上,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降到小于检测限。理想的治疗应达到持续的病毒抑制,即持续检测不到病毒或病毒载量低于50cps/mL血浆,此时病人具有最小的发病和死亡可能。

需要注意体液中HIV RNA的下降速度并不一致,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有些感染者尽管血液中HIV RNA已低于检测下限,其精液和/或脑脊液中HIV RNA依然阳性,此时传播风险依然较大。

3.监测疾病进展

HIV 感染的自然进程具有一定规律,对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也应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疾病进展的阶段。

4.辅助判断新发感染

病毒载量辅助亲和力实验可用于评估横断面的新发感染率。

5.耐药性监测

治疗前后进行HIV耐药相关突变的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预判病人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以便及时修改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掌握耐药性病毒株的流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