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眼联盟
- (英)安东尼·韦尔斯
- 1735字
- 2022-04-07 10:06:17
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历史性会晤
1941年8月,丘吉尔与罗斯福在“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了会晤。当时距离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有数月之久。此番会晤不仅商定击败希特勒的“大战略”,还决定发扬英国海军上将雷金纳德·“眨巴眼”·霍尔(Reginald “Blinker” Hall)及“40号房间”(见附录)的重大传统——基于通信拦截,分享有关德国和日本的最敏感情报。随着战事的推进,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受邀加入这个高度机密和高安防等级的俱乐部,不仅交换情报,还交换重要人员和设备。这些做法一直延续至今,未来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回望过去,这两位政治家的会晤标志着英美特殊关系的建立,以及之后“五眼联盟”的诞生。
“二战”期间以及之后,情报界发生的几乎所有事情都被英国政府保密。直到1974年,关于“二战”和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有限信息,以及布莱切利庄园的存在,才为英国公众和世界所知。随后几年内,一些信息慢慢公布出来,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二战”的理解。由英国政府资助出版、哈里·欣斯利爵士撰写的英国“二战”情报史专著说明了一切。这一点不言自明。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那些研究政治军事进程的人并不总是知道或考虑过情报方面的问题。当然,这并非他们的错,因为无论是在“二战”期间,还是在“二战”结束至冷战愈演愈烈之际,发展壮大的“五眼联盟”所开展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具有高度保密性。
在纽芬兰海域那次重要会晤之后将近80年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切断海底光缆、智能密码分析和计算机网络欺骗。回顾过去,单是数字革命就足以令人难以置信。“二战”期间,艾伦·图灵在布莱切利庄园革命性地应用基础计算机技术破解恩尼格玛密码机,获取“超级机密”(ULTRA)。美国海军上校约瑟夫·约翰·罗切福特(Joseph John Rochefort)及其同事在美国海军情报局利用技术手段破译日军密码,获取高级机密“魔术”(MAGIC)。他们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之后数十年,科技的车轮并没有停止前进,出现了云计算、网络、数字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五眼联盟”国家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服务于情报联盟以及亲密盟友的战略和战术利益,并使之最符合它们的国家安全需要呢?“五眼联盟”国家是否需要以一种新的形式再现夏威夷情报站“HYPO”站长罗切福特上校的卓越成就呢?“二战”中,他与来自英国远东联合局(FECB)的密码学家密切合作,合作地点先是在新加坡,失守后辗转到了肯尼亚和科伦坡。中途岛海战似乎是一次海战和战略上的胜利,但仅仅如此吗?如今,新技术的运用使五国能够紧密抱团,当今世界的战略形势或许使它们觉得的确需要以不同的形式,为了不同的目标,再夺取一场“中途岛海战”般的胜利。
丘吉尔与罗斯福在“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为两国联合监控苏联和华约的通信奠定了基础。这种联合行动最早体现在构建一个名为“梯队”(Echelon)的网络通信拦截与情报搜集系统。后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五眼联盟”国家对于共同威胁的感知发生变化,这个系统也与时俱进,得到大幅拓展。从一开始,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分发就被列为“绝密”。共享情报的范围最初局限于信号情报,后来逐步囊括人力情报、卫星图像情报和各类地理空间情报。“五眼联盟”成员国各自组建了独立机构来管理各类情报的来源和搜集方法。继1941年8月发表《大西洋宪章》之后,英美之间的第一个重大协议就是1943年5月17日英国政府代码及加密学校(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前身)和美国陆军部(后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是从该机构独立出去的)签订的《英美通信情报协议》(又名《布鲁沙协议》)。1946年3月5日,英国和美国秘密签订了《英美协定》,规定两国之间可以交换任何有关外国的情报,为之后英美之间开展各类信号情报合作奠定了基础。
后来,《英美协定》范围扩大,1948年加拿大加入,1956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1955年,英美签订了一份新修订的《英美协定》。“五眼联盟”开始通过拦截卫星传输、电话网络和其他更敏感的手段,大规模搜集所有频段和带宽的政府、私人和商业通信内容,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可视数据以及其他通信数据。“五眼联盟”与通信公司建立了悠久的合作关系,后来的科技公司,比如谷歌、苹果和微软,也与“五眼联盟”开展了合作。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数十年里,“五眼联盟”开展了很多重大的情报活动,其中一些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