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治理转型中的社会组织及其复杂制度环境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快速转型,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注意到发展社会组织对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推动当代中国公共性生产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在治理转型的时代脉络中,社会组织已嵌入多进程的改革之中,其形象与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维且复杂化。然而与丰富的经验现象相比,主流理论界关于社会组织发展及当代中国政社互动的想象则要简单、线性得多。

在很长时间里,导源于西方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都是国内学术界分析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基准理论框架。这一理论通常将社会组织视为与“国家”互动的“社会”之载体,[1]并将社会组织发展遇到的问题看作国家所构建制度环境的产物。循着这一思路,国内学术界形成了“分类控制”[2]、“行政吸纳社会”[3]和“嵌入型监管”[4]等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虽然从一些维度揭示了社会力量在治理转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但由于其对“国家”的整体化想象,以及对治理转型多线程改革进程的简化处理,[5]实际上难以勾勒出处于不同治理情境的国家代理人在多种逻辑影响下推动不同类型制度生产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甚至暗含张力的制度环境构建过程,相应的研究也就很难贴切地呈现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深层挑战。

在最近的研究中,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开始出现与制度主义[6]视角相互融合的趋势。正是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人们开始注意到“国家”在设置社会组织制度环境时的复杂考虑,[7]以及制度设计与执行的复杂过程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多重影响。这一融合的理论视角更好地揭示了中国独特情境下社会力量发展面临的机会结构与实际约束,因而在近年来的社会组织研究中得到了深入应用。[8]

然而,随着近年来涉及社会组织的制度日趋复杂,既有“制度主义”范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第一,已有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与社会组织发展、管理直接相关的制度体系,[9]对那些事实上会影响社会组织发展但不属于传统社团管理领域的制度疏于分析,这使得理论界难以从整体上深入研判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成长面临的深层问题。比如,近五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许多机遇和空间实际上与中国地方/基层政府改革进程联系在一起,由于政府职能结构中诸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得到不断强化,同时政府组织规模和编制面临持续优化调整,因此社会组织在发挥服务与管理功能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研究者要理解这一进程中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就需要理解政府改革领域的制度安排和具体举措,[10]但既有的“制度主义”研究总体上并未将这些新的制度要素纳入分析,致使研究者难以揭示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许多隐蔽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第二,已有制度研究忽略了不同领域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组织发展之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治理转型和政府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制度设计开始作用于社会组织,但各自的着力点和方向不尽相同,多重制度网络可能会对社会组织行为产生复杂而微妙的影响。比如,从完善和提升基层社区自治水平的角度来看,相应制度更期许社会组织能广泛联系群众,敏锐反映社会期许,推动有效基层民主协商——质言之,这些制度更注重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与社会性;[11]但从政府职能转型和优化公共服务实现模式的角度来看,相应制度则更注重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和完成政府委托事项的能力,在前者难以客观测量和清晰横向比较的情况下,这些制度执行时更倾向于根据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的“远近亲疏”来选择服务承包者。[12]这无形中鼓励社会组织发展与政府机构的特殊主义关系机制。上述制度共处同一时空情境中,其交互效应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远比传统研究语境中的“发展或抑制”更为复杂,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细致研判。[13]

上述讨论表明,已有研究在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时,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制度”的简单化和抽象化处理。随着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社会组织发展开始处于多项重大改革的交汇点之上,因而面临多重制度变迁的影响。如何深入揭示这种多重转型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复杂影响也就成为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这就需要研究者进一步超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理论想象,立足于当前治理转型不同领域的改革实践细致勾勒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复杂机会与约束结构,进而形成更贴近当代中国实际发展图景的解释框架和相应研判。

本书就是在上述问题意识的推动下展开写作的。笔者试图详尽勾勒近年来中国社会组织成长的多维制度环境及其深层特征,并以此为据分析社会组织的发展态势。导论部分的讨论,首先,将突破传统研究从抽象维度出发将“治理转型”视作研究背景的局限,具体地勾勒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核心领域,并讨论不同领域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的复杂关联;其次,在多维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呈现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特征;最后,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引出全书的篇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