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发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考察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七个要素进行报告,从中可以了解当前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如何。由于本项目调查问卷设置题目多,作答选项中包含了“拒绝回答”“不适用”这类填写的情况,导致数据库中一些变量会存在数据缺失,不同变量的有效数据量不同。因此本文中各表的频数累计与项目的有效问卷量存在差异。

(一)知识性

知识性是一个重要维度,独特的知识体系是获取专业自主权的重要因素(Hugman,1996)。受教育水平越高的社会工作者越专业,获取知识的能力越强,知识性也越强。本文将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性操作化为受教育水平和知识获取能力。受教育水平对应指标包含B1、B2、B3,共3题;知识获取能力的指标包含B5、B6、D22,共3题。

总体上,63%以上的社会工作者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在有硕士学历的社会工作者中,近70%的接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在有本科学历的社会工作者中这一比例不足50%,在大专学历中这一比例不足9%(见表3)。本文涉及的社会工作专业包括社会管理与服务、社区管理与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具体专业方向,而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以往被视为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本文未将其归为社会工作专业,以保证测量准确性。此外,价值与伦理观念、实务技能是专业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大部分社会工作者对此有较清晰的认识(见表4)。

表3 社会工作者的受教育水平

续表

表4 社会工作专业中最重要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体现专业知识的作用,本次调查设置了“该专业对您目前工作的帮助程度如何”一题,选项中1为“没有帮助”,5为“很有帮助”,共5个选择程度。相较于本科和大专阶段的专业教育,社会工作者认为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知识对其工作帮助较大(见表5)。样本中,只受过本科阶段专业教育的占比较高,硕士及以上占比较低,而对社会工作者帮助较大的是高学历阶段的知识。由此可见,知识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是可见的专业化标志之一,但当前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性还不强。

表5 专业对工作的帮助度

除了学历教育,参与各类培训也是获得新知的机会,2018年每位社会工作者参加专业培训或学习的平均次数为3次,最多达72次。在参与的时间最长的三次培训课程中,“专业实务技能”的培训均占比最高,其次是“项目管理与评估”(见表6)。鉴于自身知识的有限性,社会工作者会有意识地补充专业知识。

表6 培训时间最长的三次

样本中有6.95%的人在攻读MSW学位,有三成以上的有攻读MSW的意愿。在报考MSW的困难中,大部分社会工作者觉得报考MSW最大的困难在于考研英语,其次是有18.38%的人担忧专业课比较难,这一比例高于对考研政治难度、毕业难度的评价,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性并非信心十足(见表7)。

表7 攻读MSW的意愿与困难

整体来看,我国社会工作者知识性的发展处于中低水平,社会工作专业的学历教育能够赋予个体知识性,其他知识传递方式也起到了补缺的作用。本调查发现,较高学历的社会工作者具备较多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其工作,但目前社会工作者的学历水平多为大专、本科。因此,未来应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并鼓励其不断提升学历。

(二)价值性

对价值性的测量,主要考察的是社会工作者对专业价值伦理的认识和伦理困境的选择。本次调查问卷设置了F1社会工作伦理模块,共17题,作为测量价值性的指标,题目整体均值较高。0~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其中,均值最高的是“保障人的生命是第一原则”,为3.60分。其次是“拒收服务对象的钱财”和“服务中不应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而这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守则次序相符,评分为3~4分,处于较高值。低值在“与遵守法律法规相比我更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上,为1.84分。“我能够辨识在工作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和“我有能力对伦理困境进行决策”的得分分别为2.74分和2.53分,也处于较高值(见表8)。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对价值伦理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较高。

表8 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性

续表

总体而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性强于知识性。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的最基本要素。

(三)实用性

对实用性的测量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其一是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宏观影响力的评价,包括F2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模块,共7道题,选择程度从“0.非常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其二是对专业微观服务作用的评价,包含L2服务质量评价模块,共9道题,选择程度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社会工作专业的实用性不仅作用于个人、家庭,也影响着社区与社会的变迁,其中评分最高的是社区层次。量表中,在“促进社区和谐”上获得评分最高,为3.38分。其次,在“提升家庭幸福感”上的评分为3.31分。获得评分最低的是在“倡导社会变革”上,为2.92分。整体上,社会工作者自我感知在社区、家庭层面的作用力强,在倡导社会变革上稍弱(见表9)。

表9 社会工作的宏观影响力

社会工作者对“我有能力制订服务方案与计划,以更好地满足服务需求”这一项的自评最高,为3.81分。其次是在“我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一些问题”上,为3.78分。自评最低的是“我能够对服务对象进行危机干预”,为3.42分。整体上,社会工作者对自身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即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的服务对服务对象来说,具有较强实用性(见表10)。

表10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作用

在实用性维度上,社会工作者自评在改变个体与家庭、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并对其服务质量评价较高。

(四)排他性

排他性体现在社会工作职业的准入门槛和社会承认两个指标上,准入门槛包含了B4、B7共两题,社会承认包含B9一题。在行业准入指标上,98.09%的社会工作者认为需要经过专门教育或培训方可从事社会工作,这也肯定了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的确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拥有社会工作资格证书才能执业,这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其他职业相区别的重要指标。从当前的持证比例来看,助理社工师占不到总体的50%,社工师占15.85%,从整体持证比不高可推断出,其职业的排他性不强(见表11)。

表11 行业准入指标情况

公众、社会、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高越高,说明社会工作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异质性越强,本研究用所获社会荣誉来体现这一点。在2018年,5965名社会工作者样本中获得国家级荣誉1次的有79人次,获省级荣誉1次的有107人次,获市级和区级荣誉1次的分别有246人次和235人次。整体上,社会工作者获得的社会荣誉比例偏低(见表12)。

表12 社会工作者获得的社会赞誉与社会承认情况

总体来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排他性仍需增强。获得从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所占比重不高,获得的社会赞誉、社会承认不足,专业的排他性仍需在时间与服务成效的积累中增强。

(五)自主性

对于自主性的测量,主要采用内部工作自主度和外部工作自主度两个指标。D8每周需要处理政府委派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代表外部工作的自主度。总体来看,当下社会工作者从事政府委派工作的比例不低,样本中约三成的人不需要做任何政府委派的工作。23.55%的人所从事的政府委派的工作占日常工作的比例在1%~10%,但仍有三成以上的社会工作者,其完成政府委派工作的比例占到日常工作的10%~50%。此外,还有超过11%的社会工作者,其政府工作占日常工作的比例超过50%(见表13)。

表13 社会工作者从事政府委派工作情况

在社会工作者工作内部自主度中,G1量表中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本量表各个题目得分相当,大致集中在3.50~3.96分。最高为3.96分,出现在“我认同机构的价值理念”这一选项上。最低为3.50分,出现在“我对是否开展某项工作有自主决定权”这一选项上。总体来看,社会工作者拥有一定的内部工作自主度(见表14)。

表14 社会工作者的内部工作自主度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与政府关系上,拥有一定的自主度,但整体上外部工作自主度偏低。

(六)职业性

对职业性发展程度的测量有较多指标,其一是基本属性,其二是职业特征,其三是职业规划,其四是从业满意度,其五是工作内容。在基本属性指标上,有D5、D7、D16、D27、D15,共5题。首先,作为一个职业的基本属性,社会工作的职业获得渠道与其他职业相同。不同点在于社会工作者的校园招聘比例较低,社会招聘比例较高(见表15)。这表明,社会工作行业的规模效应还不明显,大型社会服务机构较少。

表15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获得渠道

其次,在工作量上,2018年社会工作者平均每人可完成约10个个案,约16节小组活动和16场社区活动。2018年,有超过三成的社会工作者没有完成过1个个案服务、1节小组活动。36.51%的社会工作者完成1~6个个案服务,24.80%的社会工作者完成1~10节小组活动。在工作时长上,2018年,社会工作者日均工作时间为7.8小时,整体职业强度适中(见表16)。

表16 2018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续表

最后,在劳动保障上,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比例较低,仅为2.92%。在劳动保险缴纳中,“五险”缴纳比例最高,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低于“五险”缴纳比例,而商业保险缴纳比例最低,只有25.07%。作为一种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劳动保障基本齐全(见表17)。

表17 社会工作者的劳动保障情况

在职业规划指标中,包含D32、D33、D34、D35、D36、D37、D38、D39,共8题。首先,有三成多的社会工作者毕业就选择当社工,而职业规划中较多的是希望在本机构中获得晋升,而不是跳槽到其他机构或其他行业(见表18)。

表18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选择与规划

其次,过去一个月内找过其他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的比例较低,仅为8.75%,上一份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比例为26.16%。发生过工作变动的人中,有61.39%的是在“不同机构间流动,但岗位持平”,有28.95%的是在“不同机构间流动,但岗位提升”。总体上,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集中在行业内,而不是转到其他行业(见表19)。

表19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流动情况

再次,社会工作者的总体离职意愿不强。选项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无论是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还是在未来三年内离升,均值都未达到3。社会工作者认为配偶、长辈、朋友希望自己离职的均值明显高于自身的离职意愿,同时对于领导、同事、多数人认为社会工作者留职的均值较高(见表20)。这说明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具有一定“黏性”和吸引力。

表20 社会工作者的留职与离职情况

最后,服务领域是社会工作者发挥职业能力的场域,服务领域的变动能够说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规划与选择。不管是在上一份还是在现在这份工作中,社区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从事比例最高的,其次是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上一份工作的服务领域和现在工作的服务领域占比的高低次序一致,这说明各领域服务配置比例较为固定。社会工作者在回答上一份工作服务领域的题目中,其前置条件是其经历过至少一次职业变动(见表21)。

表21 社会工作者服领域变动情况

续表

在职业特征上,包含D1、D3、D18、D19、D20、D21、D28、D29、D30、D31,共10题。社会工作的岗位名称常见于一线社工、助理、项目主管、服务总监、片区主管、总干事等。样本中,有86.28%的人是从事一线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占比最高。其次是担任管理工作,占比为41.37%。担任督导的比例最低,为17.81%。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10.00%的社会工作者从业时间超过8年,有20.17%的社会工作者从业时间为1~2年,有26.96%的社会工作者从业时间为2~4年。对于多数社会工作者来说,从业时间并不长,以新手为主(见表22)。而实际工作中,一线服务、管理岗位、督导这3个职位大致可以涵盖机构的岗位功能,且这些岗位间存在着功能上的交叉。如,一线社工、管理岗中实务经验丰富者,通常需要担任督导的职务,管理岗的也需要做一线服务。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工作机构人手普遍存在缺口,需要一人多岗,另一方面是由于岗位交叉是专业特性使然。督导和管理岗的人员如果不做一线服务,就很容易脱离专业实践,既不利于指导社工的服务,也不利于机构的长期发展。

表22 社会工作者的从业特征

续表

行业工资普遍偏低是社会工作者的一个职业特点,2018年社会工作者的总体工资水平仍较低,且其对工资满意度不高,但对工资的期待值较现有工作水平稍高。社会工作者平均每月可以拿到手的工资为3748.72元,而普遍集中的工资区间为3000元到5000元。在工资满意度上,61.76%的社会工作者表示对现有的工资水平不满意。当前社会工作者期待每月可拿到手的平均工资为5732.27元(见表23)。这表明,尽管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现有的工资并不满意,但也没有不现实的、过高期待,表现出了有节制的理性期待。

表23 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情况

续表

在行业工资普遍走低的情况下,职业的非物质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激励方式不同,培训机会是占比最高的激励方式,为71.95%。其次为带薪休假、职位晋升,两项占比均不到50.00%(见表24)。拥有培训机会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可以获得学习机会、更新专业知识。这表明社会工作行业以非物质激励为主。

表24 激励机制

续表

加班对当代职业人来说非常普遍,六成以上社会工作者会在休息日加班或在工作日延时加班,同时,也有17.73%的社会工作者不加班。而关于加班的原因,66.90%的社会工作者是为了配合服务对象时间而加班,这一点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特殊的职业特性。此外,93.40%的社会工作者加班可获得101~301元的加班工资,整体加班工资较少(见表25)。

表25 加班情况

续表

工作任务的完成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任务量表中,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其中,自评值最高的是“我很清楚我的职责是什么”,为3.90分。其次是“我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为3.81分。而在“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我不得不违背机构的某些规章制度”上得分最低,为2.10分,在“我同时在两个工作方式不同的项目团队中工作”选项上较低,为2.49分。从工作任务来看,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职责感、较为熟知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整体值域在3~4分,有可提升的空间(见表26)。

表26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量

个体专业化程度越高,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越多,其职业满意度越高。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量表中,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其中,在“我需要去适应我的工作”选项上评分最高,为3.83分。其次,在“我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选项上,得分为3.79分。而自评得分最低的是“大多数时候我对工作充满热情”选项,为3.37分,在“我对我的工作相当满意”上,得分为3.48分,但与最高分也相差不大。总体上,该量表值域在3.3~3.9分,工作满意度适中(见表27)。

表27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职业性维度包含了诸多内容,作为一种职业,社会工作完全具备了一种职业所需的基本要素。在职业发展与规划上,社会工作者对职业上升、留职与离职、工作选择都有较为明晰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较明确。在职业特征上,加班酬劳对社会工作者的物质激励不足,非物质、知识性激励较多。在工作内容上,社会工作者能够对职责、任务等有一定把握。职业满意度中等偏上。总体来看,职业性的发展在不同方面有所差异,其发展的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七)本土性

与政府、国家的关系较为亲密是强本土性的主要表现,特定的政治脉络是专业发展本土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工作的宏观认知量表中,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整个量表的值域在3.36~4.34分。其中,评分最高的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者服务应形成常态化的财政投入”和“国家应设定社会工作者职业的准入标准与程序”这两个选项,均为4.34分,而评分最低的是“政府应主控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选项,为3.36分。其次是“社会工作机构不应依赖政府资金”,为3.37分(见表28)。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者对政府与专业关系、服务传递、工作方法等认识清晰,对国内专业发展有较强的本土性期待。

表28 社会工作的宏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