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会议。2015年在延安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6年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7年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8年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9年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2020年3月6日在北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每次会议都围绕一个重大主题,提出相关要求,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三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三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总书记的话既是察雅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也为新时代察雅县脱贫攻坚的实践指明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我国曾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国家救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扶危济困、改善民生始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儒家经典中蕴含的“仁爱”“民本”“大同”等思想,到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使命,消除贫困始终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向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和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部署,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1]脱贫攻坚成果显著,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的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为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脱贫攻坚工作培养和锤炼了一大批干部和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我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靓丽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脱贫攻坚创新实践的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新时代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形成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的宏观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思考我国贫困问题的演变规律,基于长期的实践积淀,深刻阐述扶贫开发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科学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鲜明指出深化国际减贫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它的理论品格集中体现在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国际性,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制定更好的扶贫政策提供思想方法和指导原则。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武装和思想动力,而且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方法论意义。第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巨大的国际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回应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解决贫困问题中的世界难题,比如,如何在经济下行、经济复苏缓慢进程中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动员更多力量、构建更完善的有效贫困治理体系?如何通过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互动,形成一个更精准的识别机制,把大规模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如何采用更综合性、更体系化的机制应对综合性贫困、多维贫困的治理挑战?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扶贫实践的动力,而且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凸显,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提出新挑战、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决胜期,其艰巨性、复杂性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来。第一,在最贫困的地方按照最精准的要求开展扶贫,各种不精准的必然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在实践中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通过深入总结不同实践和各种成功做法,促进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第二,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而且有明确时限、明确目标。精准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必须兑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是重中之重。深度贫困包括深度贫困区域、深度贫困群体以及深度贫困中的深度贫困。所谓深度贫困中的深度贫困,是指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等深度贫困群体中的特殊贫困群体,解决这类特殊贫困群体的贫困问题难度更大、更复杂。第三,高度重视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多次对此做出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一个世界难题,不少拉美国家陷入福利陷阱,造成“养懒汉”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建立和提高内生动力作为扶贫的根本目标。对于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对政府过于依赖的思想行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需要以社会整体发展、整体提升为支撑。如果整个社会风气没有在脱贫攻坚战中得到相应改善,全社会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没有在高强度脱贫攻坚投入中形成,那么脱贫攻坚战就未能打好。上述三个方面是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最突出的表现,需要持续深入地寻找演变规律,形成破解难题的对策。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战略性和长期性特征逐步呈现,要求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要立足当前、面向长远。脱贫攻坚的战略性和长期性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上。这六个字富含哲理,意味着脱贫攻坚不仅是短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而且是长远治理要实现的目标。“脱真贫”要求各种资源一定要瞄准贫困人口,一定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在后面的区域和群体能够通过精准扶持,赶上主流发展水平。这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把“脱真贫”落到实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还应该看到,脱贫攻坚中建立的治理体系不是到2020年就结束,而是将在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确保始终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包含一系列精准脱贫体系。从政策资源整合投入、大扶贫格局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到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都是围绕“真脱贫”而逐步形成的精准脱贫体系。同样,这套治理体系也不应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要在新征程发展中继续发挥“真脱贫”的作用。因此,在扶贫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经验的有效性,而且要从制度、机制、理念等层面研究脱贫攻坚对国家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所呈现的多重意义及深远影响,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创新提供新视角、新议题。就一般性总结来说,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干部得到锻炼,大扶贫格局得到完善,更好的社会氛围形成。除此之外,脱贫攻坚的意义和影响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2020年前发展的底线任务。实际上,从人类发展史看,在任何发展阶段,减贫都是必须面对的底线任务。第二,脱贫攻坚中得出的实践启示对于农村治理、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的落实都具有重要价值。这些价值需要总结、提炼和转化。第三,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出的“短板意识”和“底线思维”是国家治理的宝贵经验。“短板意识”不仅让我们重视促进均衡发展和改善不平等状况,而且提供科学思维方法,这对完善政策和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包容性有重要启示。第四,从价值观层面看,脱贫攻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和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脱贫攻坚正是最能体现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生动实践。第五,脱贫攻坚的成就成为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让最底层、最贫困人群脱贫和发展,体现发展尊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气。第六,脱贫攻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引领下,逐步建立我国特色扶贫制度体系。该重要论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可见,我们不仅需要从直接影响效果层面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进行全面总结,而且需要从更高、更理性的层面,从治国理政层面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思想、新理念层面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凝练。

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北连卡若区,东邻贡觉县,南与芒康、左贡两县接壤,西与八宿县毗邻。呈东西窄,南北长的菱形,东西宽182公里,南北长216公里,辖区面积8255.59平方公里。察雅县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属藏东“三江流域”深山峡谷区域。县内山脉属唐古拉山的东延部分,西有他念他翁山,东有宁静山,中间有澜沧江峡谷。察雅县地貌有东中的高原和西部的高山峡谷两大基本形态,高原有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之别。按照地貌划区,察雅县可分为丘原区、山原区、高山深谷区。察雅县地处中纬度,在地理维度上属于亚热带气候,但受西藏高原大地的作用以及县城内部地形、地势差异的影响,察雅县出现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和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察雅县作为深度贫困县,整体呈现“深、后、难、弱”特征。“深”体现在: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平均为33%以上,贫困发生率高于50%的乡有王卡、巴日两乡,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村有97个;“后”体现在:基础设施较落后,2019年之前与周边五县的“六大通道”尚未全部贯通,群众走出大山的机会不多,生产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难”体现在:群众增收难,群众文化水平低,位于“大三岩”片区、“大骨节”病区的建档立卡户较多,存在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等隐患;“弱”体现在:产业支撑能力弱,产业总量少、规模小、链条短,传统农牧业、庭院式经济和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现代化程度低,产业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品牌效益不明显。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察雅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三对关系”[2],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以精准扶贫统揽察雅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和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和“三率一度”达标要求,科学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关于精准扶贫、生态文明、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要政策。面对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平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察雅县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实际与规划等关系,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以“产业富县,产业特色化;城镇兴县,新型城镇化;团结稳县,社会和谐化;教育强县,教育素质化;生态立县,生态文明化;民生和县,全面小康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县六化”强县举措,有力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全方位推进实施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正确引领。第一,健全组织领导。察雅县认真落实县委牵头、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的扶贫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县长任总指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宣传发动、结对帮扶等14个专项小组,明确一个职能部门具体抓落实,抽调37名干部专职负责精准扶贫,有效充实扶贫力量。制定《察雅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察雅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察雅县“十三五”易地搬迁实施方案》《察雅县“十三五”生态补偿脱贫实施方案》《察雅县“十三五”教育脱贫实施方案》《察雅县“十三五”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察雅县“十三五”社会保障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第二,健全责任体系。察雅县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区负总责、地市直管、县抓落实、乡镇专干以及党政同责要求,将察雅县划分为13个脱贫攻坚战区,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和“县委常委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居、一般干部包户”的机制,与各乡镇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逐级签订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修订完善《中国共产党察雅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定期听取脱贫攻坚汇报。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召开各类会议223次,及时学习贯彻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听取汇报、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第三,健全督促机制。察雅县坚持把督导检查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建立党政一把手模范带头,县级干部带队蹲点推动,责任乡镇、单位共同参与的督导机制,制定《察雅县委常委督导包片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四定”措施,即每个县政府直属机关(简称县直单位)固定督导一个乡镇、每个县直单位固定藏汉督导人员两名、脱贫攻坚指挥部分解确定每阶段督导任务、制定督导标尺。积极发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遍访所有乡镇、村居,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选派村党支部书记走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第四,营造浓厚氛围。察雅县按照“智志双扶”和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要求,根据《察雅县脱贫攻坚政策专项宣传实施方案》,依托“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报道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察雅县脱贫攻坚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宣讲培训班710余次,培训宣讲人员5300余人,发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2.47万余份,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5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7万余人。第五,从严执纪问责。察雅县始终把监督问责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问责机制,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持续深化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专项治理。2016年以来,累计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8件,先后诫勉谈话2人、党纪政务处分4人,释放失责必究的强烈信号,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其次,深化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确保脱贫成效。察雅县始终坚持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为核心,以“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指导,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第一,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察雅县立足区位优势,以“五个一万级”产业为载体,以“六个千万级”工程为龙头,按照大、中、小、微型产业项目分别带动县、乡、村、户机制,紧抓发展经济林果、苗木、蔬菜、牛羊育肥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项目实施,确保扶贫产业项目成效。第二,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补充。察雅县严格按照“六靠、五方便、两避让”的原则,投入资金7.8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个,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地区的2406户12751人建档立卡实施易地搬迁。结合农牧区特点,确定“六改”措施,即改基础、改屋面、改独木梯、改门窗、改厨房、改厕所,对察雅县1328户(含建档立卡户374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第三,坚持把生态补偿作为双赢之策。察雅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投资9834万元,实施“万亩经济林”建设项目,种植经济林木1.17万亩,种植杂交构树、苹果、蜜桃等经济苗木,吸纳建档立卡户83户498人,带动增收超过17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积极实施还林、还草、草场保护政策,安排生态岗位21665个。制定完善《察雅县脱贫攻坚生态保护转移就业岗位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态保护转移就业岗位人员管理,切实发挥岗位作用。第四,坚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察雅县扎实开展控辍保学,积极推行制度控辍、条件控辍,做到应招尽招。实施“县、乡、村、户”“局、校、班、户”双线控辍责任制和控辍保学“四书制”,将防流控辍和足额招生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程和经济社会考核的重要指标。及时足额拨付学生“三包”经费和学生营养改善经费,兑现区、市、县困难大学生资助资金,兑现中铝·格桑花教育助学基金。加大教育基础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83亿元,新建学校3所,改扩建学校17所。第五,坚持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基本防线。制定《察雅县“十三五”社会保障实施方案》《年度社会保障工作计划》,明确内容,细化措施,健全特困供养人员、农牧区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体系。

最后,坚持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察雅县坚持各项工作服从脱贫大局、优势兵力集中于脱贫大局、行业资源服规脱贫大局,构筑起以“五个一批”为主,党建扶贫、行业扶贫、援藏扶贫、金融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5+N”扶贫格局。第一,狠抓党建促脱贫。察雅县坚持把党建促脱贫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党建促脱贫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全面负责联系乡(镇)党建促脱贫。2016年以来,察雅县培养“种养能手”106名、“致富能手”368名、“能工巧匠”34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293名,通过党建有效提升村党组织能力。第二,狠抓转移就业。察雅县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牧民就业意愿、立足产业发展、突出培育重点、注重实效原则,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民技能人才队伍,实现培训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助脱贫、脱贫奔小康的良性循环。2016年以来,察雅县培训农牧民群众4412人。通过岗位推荐、就业引导、自主就业方式,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就业增收1.93亿元。第三,狠抓健康扶贫。察雅县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防线。2016年以来,报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亿元,受益群众1.6万余人。投入资金1.4亿元,提升新卡、察拉、宗沙等7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成县人民医院、藏医院、疾控中心以及吉塘镇、巴日乡、香堆镇、阿孜乡卫生院,对察雅县卫生室完成提质改造,察雅县医疗条件显著提升。第四,狠抓结对帮扶。察雅县深化“54321”结对帮扶机制,依托县级干部结对5户、副县级干部结对4户、正科级干部结对3户、副科级干部结对2户和一般干部结对1户的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2016年以来,察雅县投入结对帮扶资金630万元,干部电话联系贫困群众1.5万余次,入户走访5.1万余次,开展宣讲活动1.2万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册,群众受教育12.7万人次。察雅县的企业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落实帮扶资金37万元。第五,狠抓援藏扶贫。重庆市、广东省等援藏省市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等援藏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主动融入察雅县,不断加大援助力度。2016年以来,察雅县投入计划内援助资金3.1亿元,实施学校、卫生院、新农村等建设项目19个。第六,狠抓金融扶贫。察雅县的金融部门按照“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做强县域经济”的思路,积极发挥金融行业的优势,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精简贷款程序,提升金融扶贫水平。2016年以来,察雅县发放精准扶贫农户小额到户贷款3132笔,发放金额1.32亿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8笔,发放金额935万元,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96户263人。第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察雅县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2016年以来,察雅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6亿元,对365个农村安全饮水点进行新建、改造、升级和配套,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主电网覆盖12个乡镇,覆盖率为92.3%;实施道路交通项目98个,建设公路629公里,新建桥梁11座,改造危桥13座。察雅县公路总里程1613公里,11个乡镇道路通畅,有2个乡镇的公路在建设中。138个行政村道路中47个通畅,65个行政村道路在建设中。手机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98.2%;县城和乡镇中心小学教育网全覆盖,中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以及音乐、体育、美术和卫生课设备配备到位,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医疗卫生覆盖率为100%,新农合参保率为100%,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农牧民群众30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援藏省市、国有企业的无私援助下,以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坚强领导下,察雅县人民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脱贫成效得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充分肯定,贫困乡镇、村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困难群众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增强,经济长足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更加安全,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得到有效保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脱贫摘帽以来,察雅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的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构建“融城、融江、融线、融经开区”的空间区域发展格局。“融城”即准确把握西藏自治区实施的“大县城”战略契机,主动融入昌都市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距离昌都近的区位优势,利用好能源、矿产、旅游、藏药、特色农牧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和川藏铁路、机场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快棚户区改造,布局香堆和荣州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七城同创”工作,统筹城乡发展。“融江”即以澜沧江、麦曲河、金河流域河谷地带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蔬菜种植等河谷经济特色产业,做稳、做优以青稞为主的粮食产业,保障农业生产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利用好澜沧江水能资源充沛的优势,加快推动班达电站建设。把握国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的有利契机,加大对沿江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将沿江沿河天然林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进一步加强沿江沿河生态建设。“融线”即发挥318国道、214国道、203/303省道、机场高速、机场后勤补养基地、川藏铁路建设的带动作用,以沿线主要乡镇为节点,构建以烟多镇为代表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大力发展以吉塘镇为代表的民宿、生态、温泉、观光等服务产业,全力推动以香堆镇为代表的旅游产业,继续发展以阿孜绵羊、宗沙牦牛为代表的畜牧产业,深入挖掘苹果、桃子、山杏、杂交构树等经济林木的多功能价值,注重深加工,完善产业链,努力形成集镇群和商业产业集聚带。“融经开区”即主动融入昌都市经济开发区一体发展,发挥自身政策、产业、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大矿泉水、太阳能、风能、矿产等资源开发力度,重点引进生态农牧、清洁能源、旅游等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服装、矿物颜料、金银手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苹果醋、构树等特色产品优势,不断发展与昌都市经济开发相适应的电商、物流、休闲、原料供应产业,形成与昌都市经济开发区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大园区经济建设力度,巩固提升产业园区功能,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县乡全覆盖,全力打造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竞争环境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成效巩固提供持续动力。

2020年,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意见,察雅县做出重要部署。第一,察雅县聚焦脱贫攻坚关键少数,落实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决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强化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第二,察雅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面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如期完成。做好对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人员的直接帮扶工作,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第三,察雅县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的扶持力度。在成功实现“搬得出”后,确保“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第四,察雅县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主要政策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第五,察雅县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第六,察雅县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察雅县针对主要矛盾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激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020年,察雅县将与全国一道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绝对贫困,这注定会被载入察雅县史册。消灭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察雅县与贫困做斗争的事业会终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相对贫困有效治理将成为推动察雅县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议题。2020年后察雅县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首先,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扶贫开发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理论和国际发展实践表明,任何社会,即使是发达国家,总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相对贫困人口。扶贫开发是察雅县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再次,从国内外减贫历史看,扶贫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扶贫—脱贫一返贫”的恶性循环,要打破它,就必须始终保持对扶贫工作的重视,避免贫富差距拉大,加大成本难度。最后,察雅县是西藏主要的深度贫困县,人口总量虽然不大,但相对贫困人口比重不小,短期内很难主要通过福利救济兜底解决贫困,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不仅要减贫,而且要通过开发增强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提升各族群众的整体素质。2020年,察雅县将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2020年之后的扶贫工作,布局好“十四五”县域发展规划,这不仅是建立稳定脱贫机制的需要,而且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攻坚战之后扶贫工作无缝衔接的需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需要,而且是在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引领全球减贫事业、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面向未来,加强新时代察雅县脱贫攻坚实践创新,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完善政策、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察雅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2020年之后扶贫工作的研究。瞄准相对贫困,在扶贫标准、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基本方略、体制、政策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深入探索,为民族地区的减贫实践贡献察雅县的实践和智慧。


[1] 资料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1/25/nw.D110000renmrb_20200125_1-01.htm。

[2] “十三对关系”即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关系,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关系,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