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探索
- 李大龙主编
- 1627字
- 2022-04-11 17:27:51
前言
“边疆”一词首见于《左传》,而“边疆学”则一般认为是提出边政学概念的吴文藻在其《边政学发凡》中明确提出的:“边疆史地的研究,本为逊清末期倡行的学问。‘九一八’以来,‘中国之边疆学’复兴。”(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期,1942年)但实际上早在1933年,中国殖边社创办的《殖边月刊》第1卷第12期就有了“边疆学图书一览”之提法。尽管其后有关中国边疆和边疆研究的论著大量涌现,但对“中国边疆学”进行学科论证的则是1992年邢玉林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所刊《中国边疆学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构依然是在路上。
中国边疆研究在经过“千年积累”之后,出现过三次研究高潮。第一次研究高潮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领土的蚕食鲸吞激发了爱国学人的研究热情,出现了大量著述来阐述边疆问题,形成了研究热潮。第二次高潮的出现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日寇的侵华而兴起,亡国灭种的威胁促使一大批学界志士开展边疆研究,各种学会、刊物及著作的大量出现,将边疆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边政学”“边疆学”的呼声即是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中国的边疆研究随着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成立而逐渐走入了又一个高潮时期。如果说刘宏煊著的《中国疆域史》、林荣贵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吕一燃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及马大正总主编的《中国边疆通史》(7卷本)系列的出版代表着这一时期初期的辉煌,那么疆域理论的探讨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亮点,也可以视为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
疆域及疆域理论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而疆域理论的探讨是构建中国特色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关键,同时是制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瓶颈。在疆域理论的探讨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不仅在1991年创刊号上刊发了谭其骧先生影响深远的宏论《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而且积极组织刊发有关疆域问题的专论,并在2011年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边疆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中国疆域理论的专题研讨会,会议论文精选则刊发于该年第3、4期,将疆域研究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并成为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在中国知网能够检索到的主题含有“疆域”的文献有1336篇,基本上是1949年后发表的成果,而刊文在10篇以上的报刊则依次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山西政协报》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至今已经刊出了有关疆域研究的近百篇专论,而中国知网显示的数据,下载次数前10篇论文中有5篇、引用次数前10位的论文中有3篇来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其中谭其骧先生《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以下载次数4483次、被引次数124次在两个排名中均居于首位,表明在疆域理论研究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当前,中国边疆研究吸引了来自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军事学及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学者的关注,21世纪以来边疆研究热潮和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重视也吸引着更多国人聚焦边疆。尽管有些大学开始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中国边疆学”依然没有出现在我国社会科学学科名录之中,有关中国边疆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更是任重道远。
为了推动“三大体系”建设,《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探索》摘编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已经刊发的有关“疆域”的学术论文25篇,内容涉及中国疆域的总体宏观阐述、形成途径的理论探讨、具体朝代或区域疆域的阐述,以及对改革开放后疆域专门性著作的评价等方面。选择的标准是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相对较多、代表着1991年以来这一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而大致分类排列,也可以给读者正确认识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脉络提供便利。
希望借此,并与学界同人共同努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