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 庚寅年己卯月丁巳日.长城

公历2010年3月8日,祖孙二人遇到了到BJ后的第一场大雪。虽然雪下得比前些天儿的大,室外也要冷得多,但凌晨7点,祖孙俩还是准时坐上了中青旅的一辆旅客大巴,开始了接下来的长城之旅,去观赏冬日里的长城雪景。

由于是团队旅游,所以在车上的时间,多半是导游小姐在说话。

从导游小姐的嘴里,祖孙俩知道今天他们二人分别是团队中年纪最长和年纪最小的。

同时,今天的行程,分上午和下午。上午是明十三陵——长陵。游完长陵后,在BJ最大的玉器厂参观并吃中午饭。

下午是八达岭长城。在游完长城后,中途在CP区最大的果哺市场品尝果哺小驻后回住地。

十三陵,印象里最深的就是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过描述。它体现了,建国后,集体修建十三陵水库热热闹闹的场面和劳动的快乐,同时也算是建国后五十、六十年代大基建、大生产的一个曲型的缩影。

车过十三陵水库的时候,导游小姐有过提及,只见她手指的方向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而且水库上面的白雪越来越厚。

导游小姐暂停讲解的时候,空调在响动着送出阵阵暖风,车外的雨刮器在刷刷地刮着天空中不断飘落下来的雪片。

而窗外,还不时有石雕牌楼和古墓,从祖孙俩的眼界里掠过。这些石雕牌楼和古墓,似乎正带着一段历史在向祖孙俩述说着。

车到一个停了足有十辆大巴的停车场后,祖孙俩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下车来。

趁着导游小姐到售票处购买门票的时间,祖孙俩和其他人一样,递进着站在标有明十三陵——长陵字样的门墙下抹着脸上的落雪,拍照留影。

越到后来雪下得越大,以致祖孙俩拍到后面的那些照片,尽是大雪遮面盖脸的样子。

雪又下得越来越大了。祖孙俩跟着团队,过检票口,只见里间的古柏和年岁已老的落叶树,都穿戴着白帽、白袄,正迎着鹅毛飞雪,站在大殿阶前的两边,似是在不解地看着祖孙俩等等这些不速之客。

为什么正在不解地看着祖孙俩等等这些不速之客?那是因为,古时的王公大臣都是落轿下马后,步行数十里来祭拜的,而今祖孙俩等等这些人则是坐着冒烟的铁车滚滚而来,且还不行烧香礼以敬畏神灵!

祖孙俩见到阶前两边的那几棵雪中古树,觉得景致极为宏大,便停下来,急急地留个影了,然后小跑了,踏着声声作响的积雪,追导游小姐去了。

那踏上去声声作响的积雪,没膝的厚,即便专供游人走的道,在经工作人员不时地清理后,仍会不时地积到鞋腰。

十三陵,所在地,名为天寿山。

山的名称,恐是明时皇帝死后比作天寿而名吧。虽有自我吹捧之嫌,但十三陵的所在,的确是个风水极好的地方。

明朝十六帝,除“开朝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然后死后葬于南京;二帝,因叔父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相逼,而不知所终;末帝,福建投海自尽”外,其余的十三个皇帝,都葬在了天寿山。

导游小姐说,清朝承继明皇后,清帝本有清掘十三陵的想法,只因十三陵地属BJ龙脉的的龙尾,与龙头紫禁城同在一条中轴线上,才未敢造次,而将其身后事安排到了河北。

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祖孙俩,经已开掘的长陵地宫通道,过陵楼后,便见到了“一座,用建长陵地宫掘出的层土,堆积而成的方圆数百米”的土山。

这土山,便是明十三陵的首陵——长陵。

陵上,柏树成林,树下种着草。

陵上的柏树很大,且都纷纷见证了长陵五百多年的历史。

成林的柏树下,种着草。那些草的样儿,自然是要告诉祖孙俩,长陵有专人在精心管护着呢!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十三陵中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

从土山旁,小心地踩着积冰归来,导游小姐接下来,带着祖孙俩一行,来到了长陵的主要位置,即陵园的主要建筑棱恩殿和棱恩门。

是的,是筑棱恩殿和棱恩门,都带着“恩”字。这带有“恩”字的建筑的名称,就是要时刻提醒世人,告诉游人:皇帝死后,仍不忘“要其遗属,对其追恩和感恩”。

棱恩殿,规模宏阔,用材考究,顶部为中国古代封建皇朝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

殿面九间,里五间,意为九五之尊即皇帝所在。

全殿由60根楠木大柱支撑,60也为天数。

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

60根楠木大柱,一说产于福建,一说生于云南。不管是产于福建,还是产于云南,能经劳力运至BJ,都能让人称奇不止。

殿内,中间是明成祖朱棣的坐像,记不清是铜铸还是金铸的,总之,做工非常考究,整体看上去也非常英伟。

进殿后,左进右出,祖孙俩一路上,看见了许多珍奇。

这些珍奇,都是皇陵,随葬衣物首饰和生活起居用品。

主要有皇冠、凤袍,玉器、金饰、银饰。

这些珍奇,与祖孙俩先前在故宫中,见到的样式和风格均有不同。

故宫中的珍奇,体现的是外来民族清朝皇族的生活习俗。

而长陵这里,则体现的是中原地区明朝皇族的生活习俗。

同时,长陵这里,还鲜明地反映了皇后和贵妃娘娘的等级。在展厅里,皇后的生活用品是金铸的,而贵妃娘娘的生活用品是银铸的。

明时,最珍贵的东西,非金也非银,而是玉器。展厅展示了很多比较齐全的出土的玉器。

除了珍奇,殿内壁,还悬挂有多幅画作,旨在宣介着明成祖朱棣的文德武功。

从殿内出来,驾车的老师傅已经发动好了旅客大巴,车内暖暖的。

祖孙俩,虽然多半时间是在棱恩殿内参观,但仍然会觉得很冷,一出殿便急急地上了车。

在车上,导游小姐派发给了每人一张团优证,说是带着它,才能免费参观BJ甚至是亚洲最大的玉器场,然后在场内吃饭。

当然也可以在吃完饭后去参观,因为玉器场就在餐厅的隔壁。

在旅客大巴开往玉器场的路上,导游小姐特意向团队讲了一个龙生九子的传说,说得祖孙俩和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倾听着,大家心里都在想着这个导游小姐好有才气。

导游小姐说,相传刘伯温,受玉帝指派,号令四海龙王,转世辅佐明君。因龙王老迈,便派出自己的九个儿子,跟随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这九子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时,明成祖朱棣以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虽说明成祖朱棣是天子,但九子毕竟是神兽,在听了明成祖朱棣的号令后,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用计将九子老大压在了能镇四方神鬼的神功圣德碑下(神功圣德碑上记载有“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的功德),外加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

其它的八子,眼看老大被压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知道后,也弃朱棣而去,并脱离肉身后返回了天庭。

这样一来,朱棣自然后悔莫及。同时,为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其覆辙,朱棣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老大(bixi)形似龟,力大,今为石碑下龟趺。

老二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为屋上兽头。

老三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为钟上级星。

老四狴犴,形似虎,有威力,今立于狱门。

老五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老六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老七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

老八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

老九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到了玉器场,孙女高兴着要爷爷将团优证给她佩戴在胸前,孙女非常喜欢佩着的样子,以致下午从长城下来在果哺市场品尝果哺、购物后,也没有将其交回导游小姐手里,而是自己悄悄地将团优证给收藏了起来,而且还带回了贵州,带回了家。

吃饭前,孙女嚷着爷爷给她买了一包玉米花,一边香吃着,一边巡看着餐厅边上缸中的那些在家中从未见过的各色鱼类。

这里的鱼,尤以鱼的个头大和颜色的多样而醒目。孙女特喜欢缸中草黄色的热带鱼,小手还时不时地向游过来的热带鱼招着手!

饭是导游小姐安排的。吃饭的时候,导游小姐照顾到了祖孙俩这个团队多半是南方人,便特意安排服务员上来了一桌南方菜。

团队十三个人围着一大张圆桌,各找一个座位坐下后吃着饭,孙女吃了些肉丝和鸡蛋羹。

导游小姐和旅客大巴司机,另食一处。

十三个人围着一大张圆桌吃饭,虽然饭菜简单了一些,但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南方饭菜,已为不易了。

吃完饭后,祖孙俩跟着团队在导游小姐的引导下,去了玉器场。

玉器场内,陈列着许多各式不同档次的玉器。

玉器场内,有服务员在劝买,有工人在制着,还有专家在验玉。

开始的时候,导游小姐也像团队的其他人一样,像真的是第一次来的样子,在小心地巡看,且煞有介事地听着服务员的介绍,还装着要买而不时问价的样子。后来觉得大家都晓得了她们这一行的潜规则,便放开了而不再拘束,然后做她想做的事儿去了。

玉器场内,虽说有很多玉雕的珍奇走兽,但最吸引孙女眼球的却是一棵棵玉白菜和一串串玉葡萄。

玉白菜,在BJ,特别是在包括BJ以外地区的大贾富商们的营业厅内或宅内大堂上,一般都有着大的用处。菜心朝向大门,寓意招财进宝,一棵普通玉白菜,一般都得价值十万元左右。

等看过了玉白菜,孙女又嚷要着“葡萄”。

可一串最便宜的玉葡萄,就价值九千元。爷爷见孙女嚷要着“要葡萄”,忙说:“那葡萄吃不得”,忙说:“以后买”,然后牵着不愿离去的孙女走开了。

不远处的另一边,有团队的数个成员,在一个柜台前,好像在围着看什么。爷爷见了,便牵着孙女也凑拢过去想瞧个究竟。原来是团队中的一位贵州思南籍女子在买玉镯。

那女子在不舍地把玩着,恰时导游小姐在旁也努力地鼓买着,说什么“玉能润肤康体,越戴越珍奇”之类的好话。

后来,那女子终是被柜台服务员和同行的导游小姐,给说得心动了,然后心甘情愿地,花了2580元钱儿,买了去到专家台前领了验证卡后,戴在左手腕上。

见有人买了玉镯后,导游小姐不再象之前看到大家只看不买的那个不高兴样儿,脸上终于有了收获。

祖孙俩的脸上也有收获,那收获满是佩服的样子。孙女为同行的那买了玉镯然后戴在左手腕上的女子高兴着,爷爷也充当了一回幸福的看客。

从玉器场出来,从八达岭高速转上京张高速,再从京张高速上八达岭旅游专线,经至今仍在运行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清时京张铁路边上的居庸关,到过八达岭长城索道站。

到达八达岭长城索道站,然后在导游小姐交代了登长城的注意事项后,祖孙俩开始经索道乘坐缆车。

这是祖孙俩第一次见到索道的样子,自然也是第一次坐缆车。

只见缆车,上下穿梭不停。过来的缆车,在转盘处减速到待乘客下到站台上后,再转到转盘的另一边,然后再等到乘客从站台上抓紧时间上去坐好后,便滑行离去。

缆车中间有背靠背的俩排长椅,够6个成人相背而坐。

缆车周边,除了有两道机控门外,缆车上沿的周边都是透亮的,以方便游人观赏风景。

祖孙俩,是团队里第三批坐上缆车的游客。

缆车上滑得很快,坐在里面,祖孙俩觉得新鲜,以致滑行在最高最险处往下看时,心悸的感觉也只是一瞬。

后来游完长城后,坐缆车从索道上滑行下来,人往下看的时候尤为害怕。幸好,爷爷担心着孙女,而孙女依伴着爷爷,自然是减消去了不少恐惧。

缆车上滑的时候,在孙女的身边,不时有下行的游客乘坐缆车经过。

而前边的缆车,团队里的游客,也有部分人在不时地扭头与孙女对着眼儿。

后边不远处的缆车,自然是在滑行着跟上来。

左边是多石少土的杂木灌林,天空飘满了雪,雪把山岭的山腰、山沟和山脚都铺盖了,只露出一点点断断续续的山土颜色。

从车上往下看有悬空的悸怕,从下往上看则山顶已然被飘雪给遮住了眼,甭管是下边的还是上边的都看不大清。

右边是呈龙蛇状不断延伸的长城。其中有一段,还真像《西游记》中悟空和八戒扛蛇精的样子,头、尾高翘而腰下垂得利害。

孙女随着爷爷手指的方向数看着,就这样一路兴致勃勃地到了索道的另一头。

山下索道口,是在棚房内;山上的索道口,则是在长城下的山洞里。

祖孙俩从缆车里出来,在50余米长的通道内,孙女走在前,爷爷跟在后,俩人都很欢快。

这欢快,当然是因为祖孙俩人平生第一次乘坐索道缆车的兴头还在,还更因为是就要到了此行最重要的地方——八达岭长城。

长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华标志。

长城在秦汉时就有修建,今天的长城,是指明时为抵防游牧族人入侵中华农耕族人所建。

它西起沙漠荒野中的嘉裕关,东至黄海边上的山海关,全长近万里,故又称万里长城。

长城,大都修筑在群山峻岭之巅。

在群山峻岭之巅,修筑长城自然是超难。当然修筑成了之后,自然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祖孙俩,这次登上的长城,是修筑在燕山山脉的八达岭长城。

在已开放的长城地段中,八达岭长城,最为险峻难登和有名。

从上行的索道缆车上下来,出山洞口,便站在了长城上。

只见长城从脚边开始往脚下、头上作蛇样延伸,而且远远地仍能见到长城一直在伸展。那蛇样延伸的样儿,竟然在眼界里没有欲消失或着停下来的意思。

长城上,天空中的雪,下得比山下大得多。站在长城上确实很冷。

祖孙俩忍着冷,整整衣装,在雪地中找了个好地段照了相。

等留下了到长城的印记后,开始随如潮的人流向上攀登。

由于天气的原因,导游小姐帮游客,选了最能代表八达岭长城的一段,然后嘱咐几句后,散去了。

导游小姐选的这段长城,攀登起来,的确是十分艰险,且似乎是长城的最高点!

攀登的时候,孙女被爷爷的右手,托着屁股背在背上,爷爷的左手掌则是紧紧地握着离地约70厘米高的沿城墙延伸的铁栏杆。同时,爷爷的左手肘,还紧紧夹住了那铁栏杆。然后,往上左脚接右脚地,往上热闹地与旁人相互叮嘱了,鼓着劲儿向上攀行。

攀行的时候,还不时地在稍显平缓且略可驻脚的地方,喘了口气后,继续往上登。

往上登的时候,爷爷不时抽出手来,抹抹飘落到脸上飞雪。孙女则不时地将手从爷爷的脖子上松开,帮着刮散积在爷爷头上的飘雪。

在帮着刮散积在爷爷头上的飘雪的时候,孙女还偶而会伸出舌头来去“弄雪”。下来的时候,也大致如此,不同的是下到要进山洞乘坐缆车地段的时候,孙女都有些冻哭了,后来的洗出来的照片中,便有孙女被冻得欲哭的模样儿。

到了最困难最累的时候,祖孙俩往上又再坚持了一下,终于没再走更多,便到了坡度不足30度的地儿。

到了这地儿后,在可以继续攀登的路上,没有了阶梯,平缓往上,可见一烽火台。那,便到此行的最高点。

烽火台的门,被砖石封住了。台上,用肉眼去看,也见不上古时巡守的卫兵,和来敌进犯时用着报警用的燃起了的烽烟。

烽火台下,游人很多,祖孙俩也象其他人的样子,或迎着烽火台留下身后或身下的数不尽和看不尽的城墙,或站在烽火台下留下烽火台的模样,或单照,或合影。

最为好玩的,当是孙女假装摔倒在烽火台下的雪地中,然后搂抱着人的段段影像。那些个段段影像,惹来所有游人欢笑的同时,也给冬日里飘雪的星空和星空下的长城,送去了好多好多的浪漫和天真。

旅客大巴司机,在车上开着暖空调,等了大家大致一个时辰的时候,团队中的游客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到旅客大巴车上。祖孙俩,当然是随团队中的大多数人,一道回到车上来的。

在回程的中途,在导游小姐的引导下,还去了CP区最大的果哺市场尝了鲜,买了果哺和BJ烤鸭。

从果哺市场出来,坐上车,然后在回市区的那几个小时的路上,孙女一直睡着觉,而车外则一直下着雪。

路灯亮起的时候,爷爷在旅客大巴车进城后不远的地方,还看到了一家茅台酒专卖店。而那家茅台酒专卖店里的“茅台”二字,自然是引发了爷爷的乡愁。

那“茅台”二字,所引发的乡愁,在心头萦绕不绝。祖孙俩,似乎真的要计算离京回贵州的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