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郭嘉回府后,径直来到书房,拿出笔墨纸砚,笔走龙蛇,半首将进酒跃然纸上。
半首诗写完,纸页无声,文字自鸣。越是品味,越是觉得此诗不凡,字字珠玑,道尽万古风流。
尤其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简直写进郭嘉心里。
还有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深得郭嘉喜爱。
“可惜,只有上片!”
想到这里,郭嘉心中说不出的难受。
就好像一万只蚂蚁在心头爬过,弄得他浑身难受,心痒难耐。
想去找姜乾,但想到姜乾如今醉的不省人事,让他作诗,估计也写不出来,只能无奈摇头,暗暗惋惜。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荀文若乃是我的至交好友,这等绝世好诗,怎能不与他分享了!”
说罢,郭嘉轻轻在纸上吹了一口气,那纸上的字好似活了一般,纷纷挣脱纸张束缚,真正的“跃然纸上”。
这些文字在纸上一尺左右的地方,组成一只巴掌大小的文字鸿雁。
只见那鸿雁双翅一振,从窗户飞出,瞬息间便消失在夜色中,速度快如闪电。
紧接着,那张纸无火自燃,化作灰烬。
这便是儒家中阶法术“鸿雁传书”,能够在千里之内准确传递信息。
做完这一切,郭嘉醉意上涌,再也忍耐不住,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颍川郡荀府,青云院。
三面临水,中筑八角阁楼,逶迤连络小室十余间,皆是雕窗镂花,金钉玉户,霞彩盈门。
荀彧并未入睡,而是坐在书房内,手中捧着一本古书,正看的津津有味。
突然,他察觉到一股淡淡的浩然正气波动,朝着他急速而来。
“这是鸿雁传书,来自奉孝的鸿雁传书!”
荀彧见识广博,瞬间便认出那股波动的来历。
他推开窗,静静坐在书案前,等待着鸿雁传书的到来。
很快,一只文字鸿雁飞入书房,绕着书案盘旋一圈,化作一个个文字落入纸上。
“竟然是一首诗?”
荀彧眼中闪过一抹疑惑,却更加感兴趣。
能让郭奉孝使用鸿雁传书,必然是一首绝世好诗,荀彧十分相信郭嘉的品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荀彧一字一句的读着,读的很认真,双眼之中更是异彩涟涟。
这首诗的风格,不同于东汉盛行的乐府诗,亦不同当世任何流派,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实乃开山立派之作。
读到“郭奉孝,戏志才,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的时侯,也不由为好友感到高兴。
这首诗必将流传千古,他的好友郭奉孝、戏志才也将随着这首诗名留青史。
那等名望之力,对于儒道修行者而言,好似源源不断的灵丹妙药,能增进修行速度。
“咦!怎么只有上片,下片呢?”
念完,荀彧才惊骇的发现,此诗居然只有上片,没有下片,心中极为郁闷。
“郭奉孝,真是不当人子!”
哪怕荀彧是谦谦君子,也忍不住暗骂郭嘉不地道。
若非此时乃是三更半夜,不宜出行访友,荀彧都忍不住去找郭嘉询问《将进酒》的剩余部分。
荀彧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眠。
天刚刚蒙蒙亮,一夜未睡的荀彧,洗漱完毕,便急匆匆的出门而去。
荀攸见叔父大清早便神色匆匆的离去,心中不由有些好奇。
他叔父荀彧素来从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何时如此急迫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荀攸紧随其后,朝着郭府而去。
叔侄俩在郭府门前碰面,荀彧敲门,递上拜贴。
收到荀彧的拜贴,郭嘉之母连忙让人将荀彧迎入中堂,奉上香茶待客。
她则是急匆匆来到郭嘉卧房,唤醒宿醉的郭嘉。
郭嘉睁开迷蒙的双眼,便看到母亲站在床前,连忙起身问安。
听到荀彧叔侄来访,郭嘉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昨晚模糊的记忆涌上心头,郭嘉顿时有些心虚。
一首绝世好诗,读起来如饮美酒,令人不自觉沉醉其中。
半首绝世好诗,却是让人牵肠挂肚,心中痒痒的,浑身不舒坦。
那种感觉,郭嘉可是深有体会,这才有“坑”荀彧的想法。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荀彧荀文若便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哪怕知道郭嘉的想法,也只会付之一笑。
但郭嘉没想到,半首《将进酒》的威力这么大,竟然让荀彧追上门来!
真是坑人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郭嘉眉头紧皱,只觉得脑壳疼。
郭母见状,不由紧张的问到:“吾儿莫非是得罪了颍川荀氏,这才被对方找上门来?”
看到母亲紧张的表情,郭嘉只好将昨晚之事一一道来。
郭母闻言,长松一口气,笑道:“这只是朋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解释清楚就好。”
然后,郭嘉穿衣洗漱完毕,便朝着中堂会客厅而去。
而荀攸也从叔父口中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对半首《将进酒》也极为欣赏。
同样的,对《将进酒》全诗也极为期待,翘首以盼。
郭嘉刚刚踏进中堂,便被荀彧紧紧抓住双手,急声询问道:“奉孝,《将进酒》下片呢?”
“我也没有!”
郭嘉双手一翻,表示他也没有下片。
“怎么可能?”
荀彧叔侄同时问道,语气中满是失落。
“此诗乃是吾一位好友所做,那位只作了上片,便醉得不省人事!”
郭嘉无奈的解释道,嘴角挂着一抹苦涩。
三人寒暄一番,荀彧叔侄两人便告辞而去。
郭嘉的恶趣味,给了荀攸极大的启发。
荀攸将半首《将进酒》分享给好友陈群陈文长,满足了自身的恶趣味。
陈群有将其分享给好友赵俨、辛毗、杜袭,看着三位好友郁闷的表情,陈群顿时哈哈大笑。
“吾得到一首绝世好诗,愿与诸位好友分享!”
这就样,一传十,十传百,转眼间,半首《将进酒》风靡整个颍川学院,一时颍川纸贵。
而随着时间流逝,半首《将进酒》慢慢流传到豫州,乃至整个东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