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出来的三国:曹魏豪雨
- 锋云
- 2992字
- 2022-03-22 09:46:01
2.2 意外死亡的抢跑者——董卓对话刘艾
用一个字来总结孙坚,就是:快。别人还在热身,他已经开跑了。用两个字来形容孙坚,就是:太快。别人还在奔跑,他已经歇菜了。
董卓与刘艾的一段对话,既肯定了孙坚起跑时的智勇,又似乎未卜先知,预见到了孙坚的结局。
在汉末那场跑马圈地的创业锦标赛中,孙坚是个提前抢跑的突破型选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当群雄还在谋划如何联合起来保全自己、对付董卓的时候,孙坚却已经先知先觉地开始抢钱抢粮抢地盘了,先荆州后南阳再豫州,孙坚一路高歌猛进,挺进了中原腹地。
在后来的创业马拉松中,孙坚又是个锲而不舍的耐力型选手。当关东群雄因为董卓主动露怯、迁都长安而饮酒高会、不思进取的时候,孙坚是少数几个要将讨董进行到底的豪杰之一。而当孙坚初次西进被董卓大将徐荣打败之后,他又毫不犹豫地组织起新一轮进攻,不仅打败了胡轸、吕布组成的步骑混成兵团,斩杀了关西名将华雄,甚至在洛阳近郊把董卓亲率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迫使董卓彻底放弃了洛阳,退守关中。
除了独自西进和败而不馁之外,孙坚的锲而不舍还体现在“死不瞑目”上。面对孙坚的凌厉攻势,董卓使出了打不赢就拉的利诱招数,不仅派部将李傕前去提亲,甚至让孙坚开列出孙家希望担任刺史、郡守的人员名单,荣华富贵一一满足。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孙坚只有一句话:“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就是说,你干了那么多坏事,我不灭了你的全族,昭告天下,到死我也不甘心!成语“死不瞑目”由此而来。
如此看来,人如其名,孙坚的确是一个坚定执着的人。而他的这份坚定,不仅源自董卓当下的违逆和残暴,还源于他对董卓过往的了解以及二人间的一段恩怨。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孙坚跟随司空张温驻屯长安讨伐凉州地区的边章、韩遂叛乱。在这里,佐军司马孙坚与中郎将董卓第一次相遇了。结果,没多久年轻的孙坚就向张温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议:杀掉董卓。
对此,孙坚的理由十分充分。其一,董卓“轻上无礼”,对待张温的态度十分傲慢,上下级会面,上级张温竟然等了下级董卓大半天;其二,“沮军疑众”,该讨伐叛乱却迟疑不前,搞得军队无所适从;其三,“轩昂自高”,没有功劳也就罢了,竟然拥兵自重,趾高气扬。总之,只有杀了董卓,才能立威,才好平叛。
最终,张温非但没有采纳孙坚的建议,还把孙坚打发回了老家。当年我没杀成你,让你祸害至今,现在不杀你,更待何时?
说来也怪,孙坚越是“死不瞑目”地要铲除董卓,董卓越是对孙坚高看一眼,这突出体现在董卓与手下的长史刘艾的一番对话中。
一开始,董卓对刘艾说:“关东的叛军屡次大败,都很畏惧我,不会有什么作为。只有孙坚这个愣头青,挺会带队伍,应当告诉诸将,让他们都小心提防着。”
随后,董卓不厌其烦地向刘艾讲起了当初征讨边章、韩遂时的一段往事。那时,张温派董卓与荡寇将军周慎一起去讨伐叛乱。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董卓向张温建议,周慎在前,自己在后,相互支援。结果,张温没有同意,以致周慎几乎全军覆没,董卓则因为把自己的人马分成前后呼应的两部而得以保全。无独有偶,当时在周慎军中的孙坚,也向周慎建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结果周慎同样没有同意。相同的见解,相似的遭遇,自然惺惺相惜。于是,董卓不由地感叹:“孙坚当时不过是个佐军司马,见解却与我大致相同,的确是个可为之才。”
听到董卓回顾孙坚不凡的过往,刘艾也开始拿孙坚的过去说事:“孙坚虽然时有良计,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听说他当初征讨边章、韩遂时,在美阳亭北,率领一千多人与敌混战,差一点丢了命呢!”的确,孙坚虽然有勇有谋,但战场上的意外却也不少,撇开刘艾提到的美阳亭差点遭遇不测不说,不久之前与徐荣大战时,孙坚也狼狈得可以,要不是他把自己头上的赤厨帻(一种头巾)戴到了部将祖茂头上,被敌人生擒或者斩杀了也未可知。
听到刘艾这样说,董卓又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孙坚辩护了:“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一群乌合之众,兵不如敌精,并且战事有利钝,不可完全以成败论。”当然,辩护归辩护,最终董卓还是撂下了一句重话:“只是这小子无缘无故地跟随了袁家的那些公子哥,最终还是会送命的!”
主题:孙坚的命运走向
聊友:董卓与刘艾
时间:约公元191年
语录:无故从诸袁儿,终亦死耳!
影响:董卓的刻意规避,使孙坚成了出头的椽子。
启示:对手是谁很重要,队友是谁更重要。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注引《山阳公载记》、《资治通鉴》卷六十
董卓的话没错,当为人靠谱的孙坚遇到并不靠谱的袁术时,出现一些意外也就不算意外了。就拿让孙坚声名大震的阳城之战来说,正当孙坚全力以赴击溃胡轸、吕布混成部队之时,后方的袁术却中断了军粮供应。我这边火苗正旺,你那边却撤去了供应,这不是釜底抽薪吗?
袁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袁术手下谋士的一句话:“孙坚倘若占据洛阳,势必难以制约,这岂不是除却恶狼引来猛虎吗?”后来,要不是孙坚亲自前往一百多里外的袁术驻地,痛陈利害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恐怕前线将士真要喝西北风打仗了。
刚刚经历过被人背后卡脖子的事情,孙坚又被袁绍背后捅了一刀。正当孙坚占据洛阳、虎视关中之时,自己的大本营阳城却遭到了周的偷袭,这时,周已经被袁绍任命为豫州刺史,与袁术推荐的豫州刺史孙坚针锋相对。于是,孙坚只好把族灭董卓的事放在一边,火速回师阳城。
事情一放下,就没机会再拿起来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初,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孙坚一路南下,高歌猛进,先是突破黄祖在樊城的封锁,随后渡过汉水,包围襄阳。襄阳城外,孙坚与带兵赶来的黄祖展开大战,直杀得黄祖抱头鼠窜,一口气逃进了岘山。战意正浓的孙坚,一路追进山中。结果,中箭身亡,时年三十七岁。
孙坚说的没错,没干掉董卓,他“死不瞑目”;董卓说的也没错,跟着袁氏兄弟,“终亦死耳”。
如此看来,智勇的孙坚还是一个用力过猛的暴毙型选手。
原文节选:
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
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
卓曰:“坚时乌合义从,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但当论山东大势,终无所至耳。”
艾曰:“山东儿驱略百姓,以作寇逆,其锋不如人,坚甲利兵强弩之用又不如人,亦安得久?”
卓曰:“然,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注引《山阳公载记》
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孤昔与周慎西征边、韩于金城,孤语张温,求引所将兵为慎作后驻,温不听。温又使孤讨先零叛羌,孤知其不克而不得止,遂行,留别部司马刘靖将步骑四千屯安定以为声势。叛羌欲截归道,孤小击辄开,畏安定有兵故也。虏谓安定当数万人,不知但靖也。而孙坚随周慎行,谓慎求先将万兵造金城,使慎以二万作后驻。边、韩畏慎大兵,不敢轻与坚战,而坚兵足以断其运道。儿曹用其言,凉州或能定也。温既不能用孤,慎又不能用坚,卒用败走。坚以佐军司马,所见略与人同,固自为可;但无故从诸袁儿,终亦死耳!”
——《资治通鉴》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