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口锅两匹马

小宝搭上了牧民这条线。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汉子们把马匹都散在小河边,马儿们喝水、吃草,还有的站在水里……泡脚!

兽医安图塔朝他们吆喝一声,汉子们都聚拢过来。

楚元和老于也到楚清身边来,商队的小子们蠢蠢欲动。

锥子哥很淡定地打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带着密侦司的小子搬了几块豆饼走到楚清身边,生火,烤豆饼。

请客吃东西嘛!没什么事是一块豆饼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块!

楚清示意沃斯汉子们坐下吃点儿。这些汉子都会说大宣话,交谈中得知,他们对大宣并不陌生。

因为东伦国一直以来都是以通商的方式和沃斯交流的,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一个弹丸之地,那么彪悍的沃斯国没有灭了他们。

东伦国一直以依附的姿态获得大宣的帮助,因此他们做中间商,赚取沃斯与大宣两国商品的差价。

这买卖很划算,因为东伦国在大宣先皇时期获得的都是免税商品,或者是出厂价、甚至是白得物资,再以高价出售给沃斯国,或者换取他们的马匹。

东伦国讲的也是大宣话,所以沃斯很多人都受的是“双语”教育。

他们对大宣的东西很是喜欢,只是由于价格太高,多数时候都买不起。

“我们不会做生意,也没有钱做生意,不然也去互市上转转。”一个沃斯汉子说道。

“你们大宣的商队一般不到我们这里来,即便来了我们也买不起东西,所以就更没人来了。”

张铭宇说过线路图上的范围太小,这次既然要完善地图,就要绕大圈走。所以这次楚清他们是沿着山脉附近行进的,这也是为什么好几天都没有看到人烟的原因。

楚清与他们交谈,声音是隐藏不住性别的,所以他们对楚清很是好奇。楚清不理会他们的眼神,只是指向车队,告诉他们有粮食。

汉子们看到足足有五十辆马车的货物,全都放下了戒备之心,热情地邀请商队去他们的村落。

他们的村落不大,只有几十个毡包。蓝天、白云、绿地、毡包、羊群,看起来是那么和谐。

劳作的妇女们远远就看到了商队和马群,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向这边望过来。

孩子们早已在自己阿爸的怀里跟着骑马,还不停地向自己的阿妈呼喊“阿妈,来客人啦!”

商队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楚清吃到了牦牛肉,喝到了酸奶。

“你们有铁锅?”花依的阿妈突然惊喜的喊道。她看到了双耳大锅。

正在喝酸奶的楚清看出她眼中的兴奋,那兴奋甚至高过看到粮食。这是好事情啊,铁锅比粮食还要受欢迎,那就好谈价格了。

“我们有两种锅!”楚元给介绍,从另一辆马车卸下几口马勺来。果真,马勺换到了更大的热情。因为这种锅只用一只手就可以移动,比瓦罐锅方便多了。

在楚清的眼里,目前他们的锅,与村里妇人们腌菜的缸是一样的形状,感觉都不如药罐子方便。

“这个、怎么换?”妇人们热情高涨。

楚元挠着脑袋看楚清。楚清想好的是一袋粮食换一匹马,但是锅还没有想好。

在大宣,基本上一袋二百斤的粮食的价格,就是一口铁锅的价格,所以一口锅应该也是一匹马的价格。

楚清正要回答“一匹马”,小宝已经回答了:“两匹马。”

楚清张开的嘴要说的话就变成了:“啊……对!”

卓耀:“主子?什么事儿?”

楚清:“……”

就这价格牧民也很高兴啊,小宝就有些沮丧,他觉得自己要价低了。

楚清对牧民们说道:“今天就当是我们商队开张大吉,就依了孩子的话吧。你们不要对别人说这个价格,我们会亏本的。”

小宝无语地看着楚清:论脸皮厚,还得是娘亲!

牧民们只买了二十口锅,他们还要换粮食,还要留出给王爷缴纳的马匹,所以也不敢多买。家里人口再多也只买了一口锅。

“这上面是花纹还是文字?”一个妇女指着锅耳上的印记问。

“这是我们楚家‘宝清盛’的字号。”

“宝清盛。记住啦!你们的锅很好!”

小伙子跟着挑马去了。

楚清的粮食,一袋子是二百斤,每家买上两袋子,省着点吃就能撑上四五个月。毕竟他们自己打猎、也种些粮食,只是产量太低。

在楚清看来,牧民们还是很富有的,她换到了好多毛皮、牛角、羊角。但是牧民觉得自己很穷,因为他们手里没有银子,而这些毛皮也没机会拿出去换钱。

牧民手里还有些雪莲、红花、鸡血藤之类的草药,这些在大宣卖的都很贵。这些东西牧民也很少,不是很容易能采到的,所以楚清用干菜和他们换了。

牧民们其实并不太吃蔬菜,因为他们的气候种不了蔬菜,也就没有这种饮食习惯。

但是他们尝过楚清吃的蘑菇炖小鸡,干豆角烧羊肉后,觉得这味道确实不错,因此觉得自己占了楚清的便宜。

楚清把山楂干和干薄荷叶当做添头送给他们,让他们尝个鲜。

因为没有茶叶,牧民们听说山楂干和薄荷叶泡水喝也能帮他们败火,都非常高兴,而且因为听说这些东西没有茶叶那么贵,就希望以后也能得到。

交易的双方都很满意。商队的小子私下跟楚报告:“老大,咱们统共换到一百匹马,纯种沃斯马哎!”

楚清问:“才一百匹?咱们粮食和铁锅还多着呢!”

“老大,他们不敢多换,还得给王爷们上缴马匹呢。他们手里也没银子,买不了。”

“他们没银子,咱们有啊!羊毛在他们这儿不值钱,咱用银子收,不拿粮食换!你去跟他们说收羊毛,有多少收多少。”

“得嘞!”

小子领命去了。

牧民们一听他们的羊毛可以卖银子,纷纷表示家里有很多。

有个女人生怕楚清他们很快就走,急急说道:“你们的、不要走,我们羊毛的、剪,过几天!”

这是个大宣语不怎么流畅的。她想说,再过些日子就该剪羊毛了,希望楚清能等上几天。

每年牧民们都会剪两次羊毛,一次在五月,一次在九到十月,要看天气情况,大差不差也就这两个月份。

今年沃斯天气算暖和,那也要再等几天。楚清自然同意,她想的是,这批羊毛收回去,秋收前后就可以把羊毛制品铺货到市面上了,倒时候天也渐冷,可又是一笔进账了呢。

牧民们见她们不反对,很是高兴,拿出好些肉,准备晚上烤羊肉吃。他们吃的不是自己的羊,而是猎到的黄羊和野兔什么的。

他们的马牛羊都要算计着数量,不能随便吃的。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都是以自己的牛羊来与农民进行物资上的交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可以持续的活下去,毕竟牛羊繁殖较慢,坐吃山空无异于等死。

他们既要留出进行交易的牲畜数量,又要计算用于交配的数量,还要考虑给贵族缴纳的数量,因此一户牧民可能几百上千只羊,往往能供其自己食用的只有几只。

他们能吃到肉的最大机会就是卖不出去的老弱病残牲畜,或是打猎获得的肉类。

今天要烤的还有几只旱獭,那就是牧马的男人们在外面掏了旱獭的窝搞到的。

楚清自家的小子,让她给撒出去一大半,出去找吃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牧民们能生活,他们也能。

很快,小伙子们回来时,几乎都不空手:野兔、野鹿、盘羊、旱獭、甚至还有鱼。沙葱、野韭、苦苦菜、辣辣根更是弄回来不少。

二百多号人一顿饭的消耗也是不小的,但是自己车上有粮食,牧民手中还有很多奶渣、奶酪等等,吃得很是不错。

烧烤这种事情,小子们认为牧民们并不正宗,自家老大才是正宗。不然你看,牧民们烤一层削一层的吃法,每一口上都带着血丝,那肉都没熟透,嚼起来腮帮子跟着疼。

他们开始怀念老大领他们吃的烤串来。唯独小宝没意见,他有烤大蒜就行。

牧民们很喜欢烤豆饼,好吃还顶饿,可惜人家不卖,也就是请他们品尝一下而已。

楚清带来的干菜很多,现在还真不敢全给牧民了,她发现草原上吃菜是个问题。今天倒是弄了很多野菜,那明天呢?她们还要再这里等上好几天收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