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王家台秦简《归藏》【后羿嫦娥】

与《周易》齐名的典籍失传了千年,记录了嫦娥奔月竟然是吉兆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

我们知道,古代有“三易”的说法,即《连山》《归藏》和《周易》,但后世只有《周易》进入了“四书五经”之列。那么,与《周易》齐名的《连山》《归藏》究竟讲了什么?除了后人辑录的残本之外,考古还真发现了《归藏》。

失落的《归藏》

1993年3月,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今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郢北村)的村民在一座被称作王家台的小土岗上挖掘鱼池,发现了一批墓葬。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发掘,清理出秦汉墓葬十六座。其中十五号墓仅有单棺一具,内有陶釜、陶盂、陶壶各一件、木盒两件、木盘一件、木骰子二十三件、竹骨算筹六十支、木牍一枚。

最引人注目的是还有八百余支竹简。这批竹简最初被分为《效律》《日书》和《易占》三种,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十五号秦墓》,《文物》,1995年01期。后来经过整理,又分为《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五种。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载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竹简是纸张发明前流传最广泛的书写工具,然而竹简不易保存,考古学界一直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的说法,”故战国以前的竹简至今都已经不存;战国秦代的竹简,目前出土主要集中在南方楚国地区;汉代的竹简,目前出土也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长期是政治文化中心,但却没有保存竹简的自然条件,导致海量文献缺失。当然,这样更显得传承下来的竹简难能可贵。

荆州地区在战国前中期是楚国都城郢都所在地,自从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秦国在此设置南郡江陵县。作为楚国故都,自然也是秦人重点统治区域。所以,不管是楚简还是秦简,荆州及周边县市都是出土的核心区域。

早在1965年,江陵望山战国楚墓就出土了一批竹简以及名扬天下的越王勾践剑。王家台南距秦汉江陵县郢城北垣仅一公里,这里出土秦简也显得不意外了。

《效律》是一篇规定核验县、都官物资账目和度量衡器的单行法律,1975年在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效律》与之内容基本相同,证实此处是秦墓而非楚墓;《政事之常》讲的是为官的思想和法则,可与睡虎地秦简《为吏知道》对照阅读;《日书》也是供人选择时日的历书著作,即民间常说的“老黄历”,与时令书不同的是以日为单位,大部分也与云梦睡虎地秦简有部分相同;《灾异占》说的是通过灾异占卜政治吉凶。《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第39-48页。

而初步发掘时所称的《易占》,经过整理之后定名为《归藏》,成为这批竹简中最重要的发现。

《归藏》这部书传说由来已久,在《周礼·春官·太卜》就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但西汉似乎没有这两部著作,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时就只有《周易》入列。

不过,东汉桓谭《新论》却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烦而殷《易》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桓谭曾担任新朝掌乐大夫,似乎当时已有《连山》《归藏》二书,且一为夏《易》,一为商《易》。

但奇怪的是,作为东汉官方权威目录学著作的《汉书·艺文志》,却也没有收录《连山》和《归藏》。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对《连山》《归藏》又有了新的解释,他说:“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归藏)氏之王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图》,周人曰《周易》。”也就是说,《连山》《归藏》《周易》分别是夏、商、周时根据《河图》所作。

尽管桓谭与王充都提到这两部书,但东汉一朝并未有学者引用过它们的内容,这似乎表明这两部书不存在。后来西晋杜预注《左传》,则称“《连山》,伏羲;《归藏》,黄帝”,认为《连山》《归藏》分别是伏羲、黄帝时作;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引《山海经》又说“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其实,从《周礼》原文来看,《连山》《归藏》仅仅是与《周易》相似的周代占卜图书而已。

郭沫若先生就怀疑《连山》《归藏》的真实性,他认为:“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太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荀勖得到了《易繇阴阳卦》,便任意把它拟定为《归藏》罢了。”郭沫若:《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载《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9页。

据郭老的观点,本来没有所谓的《连山》《归藏》两部书,只有新朝国师刘歆的两部伪作,虽然桓谭见过,但根本没有流传下来。不过,西晋之后确实有了《归藏》这本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晋武帝时期,汲郡汲县(今河南卫辉)战国魏冢出土了一批竹书,最有名的是《竹书纪年》,此外还有《易经》两篇,《易》类著作《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和《师春》。

荀勖是负责整理汲冢竹书的总裁,其将《易繇阴阳卦》等一系列《易》类著作直接定为《归藏》。虽然这并未得到同时代人束皙、杜预的认可,但这种观点还是流传下来了。不仅后世人多有引用,《隋书·经籍志》也明确提到荀勖整理的《中经》有《归藏》。

不过从宋代开始,这部《归藏》就由十三篇残缺成了三篇;与此同时,宋代又冒出一部《三坟书》,包括了完本的《连山》《归藏》。而到了宋代之后,古本《归藏》三篇也全部遗失了。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等对《归藏》进行了一些辑佚工作,其中有《初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五篇,但内容却与《三坟书》中的《归藏》完全不同,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

将王家台秦简《归藏》与辑佚本《归藏》以及《三坟书》本《归藏》相对照,就可以知道《归藏》大约就是辑佚本《归藏》中《郑母经》的一部分,而《三坟书》为宋人炮制的伪作。至于其内容,当然也不会早至商代。整理者认为:“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第30页。

李学勤先生也指出:“王家台简《归藏》是流行于战国末的一种筮书,并在后世传流增广,直到宋朝还有篇章保存。目前无法论证的是这种《归藏》与《周礼》所记的《归藏》、孔子所见的《坤乾》等有多少关系,但其卜例繇辞文气不能与《周易》相比,不会很古是肯定的。”李学勤:《周易溯源·王家台秦简〈归藏〉小记》,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296页。

总之,王家台秦简《归藏》大致就是晋人整理的战国竹简《归藏·郑母经》中一部分。这部《归藏》残篇究竟讲了什么呢?

王家台秦简《归藏》相对于辑佚本《归藏》的体例更完善,它的每一句分别由卦画、卦名和卦辞、繇辞、具体结果组成,其中卦辞的内容就是某人需要贞卜某事而问于筮者,而筮者给出吉或者不吉的判断。

尽管《归藏》本身是一部占筮用书,但这样一来,也保留了不少古史传说,其中记录了从上古到周穆王时期的一些故事,如黄帝与炎帝战涿鹿占于巫咸、蚩尤作五兵占于赤帝、夏后启乘龙上天占于皋陶、武王伐纣占于老考、周穆王西征占于禺强。

另外,还有著名的嫦娥奔月。

嫦娥原型为商人的高祖夒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续汉书·天文志上》注引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清人严可均认为《灵宪》此条为《归藏》原文。

从王家台秦简《归藏》来看,内容确实大同小异。不过,秦简《归藏》只说恒我(嫦娥)窃不死药奔月,并未说提到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药的事,嫦娥与羿似乎还没存在联系。而且,不管在《归藏》还是《淮南子》中,嫦娥奔月竟然还是吉兆。《淮南子》加入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说后羿“怅然有丧,无以为续”,带入了一定感情色彩。至于我们熟悉的嫦娥和羿的夫妻关系,实际上是东汉高诱注《淮南子》提到的说法。

这样一来,羿和嫦娥的传说故事才深入人心。但我们从《归藏》中可以看到,嫦娥奔月本来是个独立的传说故事,与羿的故事无关。

嫦娥的由来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里有个被称为“高祖”的祖先,字形作侧目的人首及侧身举手蹲足形,王国维先生释为“夒”,并认为“夒”讹传为“夋”。“夋”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之三帝喾之名,《山海经》中频繁出现的天帝“帝俊”也是其人。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载《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211页。

王国维弟子吴其昌先生则注意到,甲骨文的“夋”还有一种从“我”的写法。他认为,因为在甲骨文中“夋”和“我”字经常连用在一起,就让人容易误会为“我”是“夋”的配祭配偶,而“夋”与五帝之一帝舜也是同一个人。这样一来,“夋”流传为帝俊、帝喾、帝舜,而“我”也就流传为帝俊、帝喾、帝舜的配偶。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节录)》,载吕思勉、童书业编著:《古史辨(七)》,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第693-699页。夒、帝俊、帝喾、帝舜为一人考,另见郭沫若《青铜时代·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等。

《山海经》称帝俊有三个配偶,分别是娥皇(生姚姓三身国)、羲和(生十日)和常羲(生十二月)。“娥”从“我”,“羲”和“我”通假,可见这三个人物渊源相同,但这三个人物又分别演化为不同形象。

随着帝俊分化为帝舜,娥皇成了帝舜的妻子。因为帝舜是帝尧的女婿,所以娥皇又成了帝尧的女儿。《列女传》说帝尧两个女儿嫁给帝舜为妃,长女叫娥皇,次女叫女英。《山海经》说娥皇生子姚姓,也与帝舜为姚姓相符合。之后随着舜死于九嶷的说法,娥皇、女英又与湘水之神结合,分别被称为湘君、湘夫人,把舜撇在一边,成了一对配偶神。

《山海经》说羲和浴日,本来说的是羲和为十日沐浴,后世则传为羲和驭日,这样羲和从太阳的母亲变成了太阳的车夫。《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弭节”就是说让羲和放慢车速。

之后随着古史人化,羲和更是被传为两人甚至四人,《尚书·尧典》说帝尧时有日官羲仲、和仲、羲叔、和叔,《史记·夏本纪》说夏王中康时有日官羲和。可见,羲和不管如何变化,始终和日有关。

随着帝俊分化为帝喾,常羲也变成他的妻子常仪(儀)。《史记索隐》引《世本》《汉书·律历志》,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可见常羲、常仪本为一人。《大戴礼记·帝系》说帝喾次妃为娵訾氏女常仪,生帝挚。

娵訾正是我国上古十二星次之一,可见其神话传说性质仍然浓厚。嫦娥即来自常羲、常仪之演变。可见,常羲不管如何变化,始终与月有关。“常”本作“恒”,因汉代避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常”,后“常我”两个字均女化而称为“嫦娥”。

羿原型为除灾的宗布神

有趣的是,最早的后羿是帝俊下属,也是天神。

《山海经》对于羿记载比较零散,大约说帝俊赐给羿红弓白羽箭,让他来到人间救苦救难,羿在昆仑山之东的寿华之野射杀了凿齿。羿又作“仁羿”,“仁”是“夷”的异写,表示后羿出身东夷。而在《山海经》中没有“后羿”的称呼,大约羿在当时还属于神话人物,而非古史君长,“后”有首领之义。

《山海经》的神话故事被《淮南子》发扬,《淮南子·本经训》说尧时十日并出,尧命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缴大风于青丘泽、射十日而杀猰、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羿大功告成后,尧因有功被推举为天子。这是后羿射日最早的由来。

此处帝尧也可以说由帝俊分化,羿则顺理成章成了帝尧的射官。《淮南子·氾论训》则说羿因为为天下除害,死后成为除灾的宗布神,这大概正是羿的原始面目。

与羿在《山海经》《淮南子》中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是,在另外一些史料中,羿虽然也是神箭手,但往往被赋予负面的道德评价。

在《楚辞·天问》中,提到上帝降临夷羿为人间居民(“夏民”)排忧解难,但羿却射伤河伯并霸占他的妻子雒嫔,然后又射死封豨,还把它的肉做成肉饼送给上帝,招来上帝的反感。最后后羿被浞与妻子纯狐合谋害死。

此外,后羿还西征穷石,越过巨岩(当即《山海经》之昆仑山),得到仙药但最终为人所窃(当即《淮南子》之嫦娥)。此外,在《离骚》中,屈原在夏启、太康、五子之后提到羿、浞,并说羿因游玩而被浞夺家。

相比《山海经》《淮南子》,《楚辞》中的羿神话色彩同样很重,也记录了上天派他来射杀封豨。但在《楚辞》里,羿是夏朝时候出现的人,且射杀封豨成了他的罪过。而《太平御览》引《随巢子》又说周厉、幽王之时奚禄山崩溃,上天又派后羿来拯救。

对羿的人化最彻底、最详细的记载是在《左传》中。据《左传》,后羿是有穷国首领,篡夺了太康之位。乐官后夔有妻子玄妻,长得美艳动人;有子伯封,贪得无厌,被称为封豕。后羿将其消灭,并霸占玄妻。其后,后羿凭恃自己武勇,沉溺田猎,荒于行政,抛弃贤臣,信任佞臣寒浞。寒浞慢慢收拢人心,最终谋杀后羿。之后寒浞又杀夏后相,后相妻子后缗逃回娘家,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收拢遗民,攻杀寒浞而立为夏王,史称“少康中兴”。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左传》记载了这个故事,但在《史记·夏本纪》中却只有夏王太康、相、少康的先后即位,并没有后羿、寒浞事迹的乱入,这说明太史公似乎未将其作为史实对待。

其实这个历史故事,很可能也是《楚辞》一系神话演变的传说。里面提到的后夔、玄妻、封豕(封豨),原型应该都是神兽。《山海经》中的夔,是一种独脚神兽。玄妻应该就是《天问》的眩妻(纯狐),先是被后羿霸占,之后又联合寒浞杀死后羿。封豕在《山海经》《淮南子》都提到过,其实就是大野猪,《左传》解释为伯封引贪得无厌被称为封豕。至于河伯洛嫔夫妇,当是黄河与洛水之神。

为什么作为宗布神的羿,会变成篡夏的有穷氏族长后羿?杨宽先生指出,这实际上来自“下”“夏”的通假。后羿最早是被天神派出来拯救下国下民的,但正因为“下”可以写作“夏”(如《天问》),所以才讹传为后羿依靠夏民夺取了夏政。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说夏》,载《古史辨(七)》,第164-169页。

另外,杨宽先生还把上古神话分为东西两个系,羿本为东方社神,素有美名,但传入西方周人神话中饱受非议,最终才有了《左传》的记载。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夷羿与商契》,第216-217页。

在另外一些史料中,关于羿之死也有不同说法。比如《孟子·离娄篇》就说,羿的学生逢蒙学到了羿的本事,但却因为嫉妒师父本事大,认为自己不能一直被师父的光芒遮住,从而谋杀了师父。这里的羿更像是个职业射手,与射日和篡夏的羿又都不同。

今天不少人认为,射日的后羿与篡夏的后羿并非一人。从史料看的确如此。但问题是这些史料并非是信史,而是来自神话传说的演变。所以我们就知道:《山海经》的善神、《淮南子》的善人、《楚辞》的恶神、《左传》的恶人,实则来自同一神射手羿的分化。

总之,后羿和嫦娥的故事,从起源到发展,长期都是独立状态,直至汉代后才正式把他们结为夫妻,但很快又天各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