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过年

  • 匿言集
  • 麝香鼠
  • 1740字
  • 2022-04-09 16:43:53

歌谣有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小年。北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小年便是过年的开始,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中午饭是要放红豆的,预示来年红红火火。吃过中饭,父亲早早的就把贴在灶台上的灶王像拿下来,就着爆竹烧了,意为送灶王爷上天去了。母亲则用京果、麻饼、甜点作供品放在灶台上,是希望灶王上天述职的时候不要说家里的坏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一家人希望灶王爷最真实的写照。

接下来几天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了,大多是一下子办不齐的,需要个几天,买苹果、柑橘、糖果、瓜子、花生等等,买春联、春福、爆竹、烟花等等,腌肉、腌鱼等等。最主要的还要买新衣服,一家人都要买,新年新气象,要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小孩子自然是等不及了,终于望眼欲穿地等到了除夕。这天是最热闹的,同时也是最忙碌的。

早晨,早早的起来,跟着父亲去贴春联,家里每个门都要贴。红红的春联,吉祥的话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中午要祭祖,这天祭祖和之前都不一样,是要祭奠大祖宗的,也就是上推好几代的。告诉祖宗这一年来的往事,祈祷先人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下午便开始大扫除了,什么地方都要打扫干净,上到天花板,下到犄角旮旯,家里要弄得一尘不染的。家里的交通工具也是要清洗一遍的,还要贴上“出入平安”的福贴,一年到头,总是希望平安,平安也是最重要的。

我和父亲忙得可是焦头烂额的,母亲就开始包馄饨,我这里的方言意为稳稳妥妥的意思。一般是要包很多的,因为过年的几天都是需要吃的,接下来几天都是以面食为主了。

打扫完卫生后,父亲便带着我去浴室洗澡了。过年了,当然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的了。这天洗澡的人是最多的,澡堂里是要收双倍价钱的,然后即便是这样,依然也是人挤人,大池子就像是下饺子,到处都是人,淋头也很难抢得到。出来是不许躺着休息的,都是赶人走的。这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人家也要早早结束回家的。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终于望着太阳下山了,天一下子就暗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都没有心思,就希望出去看烟花。终于有人放烟花了,便迫不及待的出去看,一年也就这么一天可以看到如此绚丽多姿的烟花,当然是看不够的。有时还会去拾放完的筒物,拿回家里摆着玩,觉得十分的有趣。

晚些时候,父亲就开始接灶,就是要把灶王爷接回来。送灶要早,接灶要晚。大多是半夜的时候接。

除夕夜是不眠夜,可是我是吃不消的,不过大多是睡得晚,父母也不会催,大概一年也就这么一天是这样子的宽容。

晚上睡觉都不安生,兴奋得是难以入睡的,大多是把新衣服新鞋子摆在床边的,时不时的看一看,摸一摸。还有,晚上过了半夜,鞭炮声此起披伏,声声不断。

早晨,新年的第一天,总是被爆竹声惊醒的,有人早早地就放鞭炮了,也就睡不着了,便起来了,穿上新衣服,跟着父亲出去拜年了。

一声声祝福的话,一句句恭喜的话,洋溢着每个人的笑容。

拜了一圈,总是要到许多年货,一袋又一袋,那个开心呀,别提都带劲儿了。

大年初一,谁都没有事干,都是闲着的,搓麻将是这一天的特色,玩得那是一个不亦乐乎。

接下来几天都是走亲戚了,舅舅,姑妈,姨妈家都是要去的,说是走亲戚,其实就是去吃的,天天吃,也不觉得腻。大人们在一起唠唠嗑,说说家常,小孩子就是在一起玩。亲朋好友聚一聚,其乐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就是看花灯的,猜灯谜的。不过,最主要还是灯,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感觉过年很开心,很幸福,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感觉年味淡了。

我觉得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没有人认认真真的过年了,过年的习俗也省略了,自然没有以前过年的那种气氛了,那种充实感了。

年味淡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摒弃,以为那是旧社会的封建迷信,却不知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丰收的喜悦,文化的传承。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纪念,我们应该去尊重。

现在的人们如果不去重视,只会导致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过年的习俗越来越少,渐渐地被遗忘,不久的将来,便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