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进城(二)

“什么人?”

上山的道路两侧是密集的树林,中间的道路被数座半人多高的鹿角和铁蒺藜完全封死了。除了几个供人出入的小口子外,别无出入的道路。

负责守卫的同样是一个矮瘦军官。他带着十多名手下正在这里休息吃着饭,猛地见到有陌生人上山,纷纷放下饭碗,举起了兵器。

“别….别误会!”杜姓队主感觉到后背腰上尖利的刀刃,立刻吓得摆手道,“这几位是左军第二队的上官,要来咱们营里调些人手。”

“拿引单来!”那矮瘦军官把手一伸,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孙弘不动声色,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敢问这位大哥贵姓?”

那矮瘦军官却不吃这一套,只是伸着手道:“拿引单来。”

陶旭见他如此固执,只能叹了口气,亲自上前道:“周公签发给你们杜校尉和郭校尉的引单,只能拿给他们二位自己看。如果这位大哥不能行方便,那只能请二位出来相见。我当场便拿给他们看。”

矮瘦军官脸色一沉,陶旭说的也可能是事实。

如果涉及到军事机密的手令,那就只能由规定的人自己看,其他人如果偷看,当场就要斩首。

那矮瘦军官见陶旭一脸傲慢的脸色,再看看杜姓队主忽青忽白的脸色,似乎态度有些松软,朝手下歪了歪头,示意把鹿角搬开放行。

陶旭松了一口气,示意手下押着杜姓队主先走一步。

那矮瘦男子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陶旭等人鱼贯而入,可突然间,他脸色一变,从腰间抽出环首刀大声呼道:“不对,拦住他们!”

陶旭回头一看,只见自己手下负责押送杜姓队主的那名士兵手中短刀被这个哨卡的火光所照,竟折射出了反光。

那矮瘦军官显然是看出来杜姓队主是受到了胁迫,这才立刻示警起来。

可陶旭的手下上山的也有二十多人,除了号手之外,基本都是护卫的亲兵,人数比这个哨卡多出一倍。

众人立刻四散而开,向哨卡的士兵扑去。

那矮瘦军官也不是无能之辈,他眼看着寡不敌众,立刻吹了一个口哨,也不顾手下跑不跑得掉,几个箭步就钻进了附近的树林里。

“不要追了!”陶旭厉声喝道。

对方的行动十分迅速,除了三五个侥幸跑掉的士兵外,其他的几个哨卡士兵全部被陶旭的部下压在地下控制住。

“山顶究竟有多少人?他们都跑去哪里了?”

杜姓队主常年驻扎在山下的南门,对石头城山顶的情况不甚了解,现在有了俘虏,陶旭立刻开始审问起来。

眼前的这些士兵个个面色不善,这些哨卡士兵很快就理解了杜姓队主为何要带路。

甚至不用陶旭动刑,这些士兵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实情交代了个干干净净。

原来原先驻守石头城的应该是骁骑将军,但由于该职位长期空缺,现在的负责长官是禁军五校尉中的步兵校尉郭熙和长水校尉杜援。

今天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长水校尉杜援带了一个步兵大队的人进建康办事去了。

而步兵校尉郭熙,则在山下东城的仓库边睡觉。此时的山顶中军大帐基本就是个空壳子。

除了这个哨卡之外,其余上山路线的哨卡也都只有十几个人把守。

“中军大帐在哪里?”陶旭沉着脸问道。

俘虏老实交代说,所谓的中军大帐,其实就是一座烽火台,而中军大帐具体的位置就是在烽火台侧的一间土屋里。

平时两名校尉轮流在里面值班。

“烽火台里有多少人?”陶旭指了指一名俘虏问道。

可是那俘虏却摇了摇头,他哭丧着脸道:“按照规制,应该是一个步兵队,可也不知道这个饭点有多少人在里面。也许是一个什队,也许是两个,也许五个都在。”

“郎主,要不还是放把火逼他们出来吧?”一个手下出了个馊点子。

陶旭摇摇头,他的原则还是万不得已,不能大动干戈。

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是接管防务,而不是摧毁这个据点。毕竟建康城的西大门还要依靠石头城。

“不过这位上官请放心,烽火台里的兵都没有武器!”那俘虏见陶旭低头思索,连忙补充道。

不能再犹豫了,那个逃脱的矮瘦军官天知道他会不会走什么近路,万一被他召集起来人手,那可就….

“走吧!”

陶旭来不及多想,押着俘虏直奔烽火台而去。

石头城共有两座烽火台,一座是沿着江岸的悬崖峭壁而设立在西南角。那一座主要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负责管理河道警讯。

而山顶的这一座则主要负责和建康城内的联系。因此,山顶烽火台尽可能的把自己修建的更加挺拔。

站在烽火台顶,不仅可以俯视整座石头城,还可以远眺建康,甚至远处的钟山都能看见。

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陶旭吩咐手下把哨卡的火把全部熄灭。

因为一旦烽火台这里出现了火光,就意味着出事,整个建康城都要进入警戒状态。所以,夜色中的烽火台上完全没有一丝光。

只有丝丝灯烛之光从土垒的门缝里漏出来,里面还夹杂着阵阵喧闹的声音。

“知道了,下一把我再来!”

突然,土垒的大门被打开,随即又被关上。一名士兵急匆匆的冲了出来,钻到一旁的小树林里,解开裤子就要方便。

他看起来心情不错,一边解手,一边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解完手,他刚一回头,一只粗大的黑手就从他背后抄过,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想活命就别吱声!”一个浑厚低沉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士兵连忙点头。

背后那个人一把抄起他,又奔了十几步路,来到山巅的悬崖处。几十个身着戎装且全副武装的陌生面孔正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

这伙人为首的似乎是一名青年小郎。他背着手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

此时的江风已经彻底吹散了江雾,月光倒映在平静的江面上,画面格外的美。

“烽火台里有多少人?”

那年轻的小郎身子不动,却已经听到了声响,知道手下得手,便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