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和在山上的同行聊了聊,说山上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15—20分钟,学生做20分钟。我以前放开手去做,老是害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进度出不去。
最关键是不太信任学生,因为也试过几次,可结果不太理想。一节课40分钟,有的学生就是在那聊天,笑得嘻嘻哈哈的;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是换了个方向发呆;还有的人聚在一起,老是在一句话上纠结过来又纠结过去,40分钟,连两行也看不了。强调过好几次,实在不会的就不要再纠结了,跳过去继续往下翻译就行了。可学生依然还是我行我素。
今天在两个班试了一次,效果不错,甚至还有额外惊喜。比如语病句:“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匮乏等问题严峻”,我想到的就是要么删除“存在”,要么删除“严峻”。可班里的一个女孩子提出了新的改法,把“严峻”放在“问题”前,和答案完全不一样,但又绝对正确的答案。
做衔接题,让班里的孩子说出这样填写的理由,大部分孩子也都能说的很对。
翻译文言文,经过探讨,站起来翻译的孩子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对的,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字词翻译不上来,让我很是惊讶!
开学后,考了一次试,成绩很不理想,一个班有三个学生不够75分,另一个班有10个同学不够75分,我还一直以为他们基础很差,经常训斥他们,上课唉声叹气更是常事。
这一次,真正放开手,才发现我真的低估了这群孩子,语文麽,哪里有真正不会的呢?只不过是我一直没有给他们留够思考的时间罢了!让他们自己真正动起来,他们就会发现,高考语文真的就那么点东西。说白了,就两样——内容和写法罢了!
理解的内容,掌握了各种写法,套用上一定公式,哪有什么题做不了呢?
以后可以继续这样做,无非是讲的慢一点,但时间长了,等他们适应了,教学任务应该可以很快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