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70多年过去了,创立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创立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理论逻辑能够在理论发展中得到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而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能根据一种思想提出的时间来确定它是否过时了,因为有的思想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只要这种思想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就说明它还活着,就没有过时。

例如,《易经》对于中国人来讲,甚至对整个人类都有着永恒的价值。《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形成于远古时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作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们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间。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成语,如“自强不息”“虎视眈眈”“谦谦君子”“厚德载物”“防微杜渐”“反目成仇”“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革故鼎新”等,不胜枚举,都是来自《易经》,都蕴含着在现实生活中还活着的文化传统,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根本问题在于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时至今日,马克思提出的许多思想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影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发展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说明:“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还曾深刻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致威纳尔·桑巴特》)由此可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现实所面临的实践状况相结合,依据客观事实活学活用、选择具体的合适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一定要警惕教条主义地对待科学理论的错误做法。

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总是着眼于当时所处时代的主要问题。然而,如果一种理论总是局限于时代具体问题,这种理论的时代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丧失解释力而过时。马克思主义不仅注重解决当前时代问题,更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规律性的把握,由此便将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高度来认识。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但这一理论超越了具体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它吸收了历史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揭示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指明的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和历史方向。正是在这种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核心的价值追求。比如集体主义就是把集体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为了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类解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把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价值追求源自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的时候,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中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就是人民的立场,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永远不会过时,当然,把这种追求作为自己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产生新的理论形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得到了一脉相承的坚守,这些新的理论在继承核心价值的同时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始终能够合乎实践的发展要求,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从而引领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是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事物都处在生生灭灭的过程之中,没有什么现存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既然如此,一种理论要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不断创新、生生不息而永葆青春。马克思主义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自然也就要求我们照辩证法办事,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产党人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崇高价值,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的结论和固定的策略。具体的结论和固定的策略往往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失去有效性和现实性,理所当然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在坚持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又注重实事求是,因而具有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特质,才成为不会过时的理论。我们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态度,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知识链接】西方“马克思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在西方社会迅速“走红”。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这与马克思的论断惊人吻合,使得马克思的影响飙升,《资本论》一度脱销。十年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贫富分化加剧、恐怖袭击频发、难民潮喷涌、民粹主义抬头,资本主义在发展困境的泥淖中越陷越深。资本主义的混乱和失序,促使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进行深刻反思,将目光再次投向马克思。正如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卡列尼克斯所言,“马克思是资本主义最大的敌人和批评者,所以当资本主义陷入困境时,人们自然会求助于他”。同时,西方“马克思热”的数度兴起也表明,世界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正越来越多。

【延伸阅读】

1.马丁·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深度思考】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2.谈一谈对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